刑事诉讼法案例与图表
❶ 案例刑事诉讼法的
一、本案的证据:1、被害人陈述;2、犯罪现场的物证:41码鞋,警用匕首和水果刀,毛发;嫌疑人处的物证:迷彩服和42码鞋;3、犯罪嫌疑人供述,4、鉴定结论(现场毛发与嫌疑人血样一致);5、李妻的证人证言
二、直接证据:1、3和5;其他为间接证据。
三、证据规则:
1、犯罪嫌疑人供述;供述自愿性规则和违法证据排除规则;违法证据排除规则,主要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应当排除那些通过非法搜查和扣押获取的物证的规则。现代任何国家的刑事诉讼法都禁止以违反法律的方式获取证据。我国刑诉排除刑讯获得的言词证据。此证据没有证据资格。“毒树之果”虽然不排除,但本案不涉及此问题。
2、被害人陈述;此涉及到“指认规则”。未经指认程序,该证据不可用。
3、李妻的证人证言;涉及到交叉询问规则或直接言词原则,籍此确定证据的证明力。
三、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曾经到过犯罪现场,但犯罪行为发生时,犯罪嫌疑人未在现场的可能性较大;根据被害人陈述,仅有言词证据(此证据的证明力较弱),没有补强证据。因此,本案的证据并未达到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高盖性或排除合理怀疑),属于证据不足的无罪。
四:1、被告未上诉(检察院抗诉的可能性有吗?),本案进入死刑复核程序,或者,进入二审后,都应以证据不足改判被告无罪。
❷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
你这个完全没有说问题是什么呀……
不过粗看了案例,有几处与《刑事诉讼法》不符或者说有疑点:
1、第一百七十四条 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2、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3、第一百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本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4、第一百八十条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以上四处有些问题,首先简易案件由审判员独任审判。其次,像这个案子必须公开审理并宣判。再次,审理期限没有特殊原因的至多1个半月,案例中所属1个月后是多长时间有待考虑。最后,被告人的上诉权不能被剥夺!
❸ 刑事诉讼法案例
李某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从民法角度,李某与犯罪嫌疑人赵某、钱某实施的是具有共内同故意的共容同侵权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130条和最高法《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人对李某的损失应承担连带责任。
❹ 《刑事诉讼法》案例
刑事自诉案件是指由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 依法向人民法院直接 提出起诉的刑事案件。自诉案件的范围?(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 案件.具体来说刑事自诉案件包括: 轻伤害案、侮辱他人诽谤他人案、暴力干 涉婚姻自由案、重婚案、破坏现役军人婚姻案、虐待家庭成员案、遗弃案等。
(一) 反诉的诉讼标的与本诉的诉讼标的相牵连;
(二) 反诉不属于其他法院专属管辖、级别管辖和管辖协议;
(三) 反诉与本诉属于同种类诉讼程序;
(四) 反诉不会使诉讼过度拖延或者并非当事人为故意拖延诉讼而提起。
提起反诉适用起诉的有关规定。
符合
❺ 刑事诉讼法的一个案例分析
法院应当接受人民群众的扭送,而不是只告诉群众将人送到公安局;在接受扭送后应将崔专某移交到公属安局;公安局认为应当拘留的,应经批准后采取拘留措施,同时,如果认为崔某符合法律规定的确需逮捕的,可以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情况紧急的,可以先将嫌疑人带至公安机关,然后补办拘留手续;公安机关的提请批准申请不获批准时,如果不服,可以向检察机关要求复议,但是必须立即在接到检察机关的不批准逮捕决定时释放嫌疑人;羁押的最长期限只适用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而崔某并不在此列;同时,检察机关应在七日内做出批捕或者不批准逮捕决定,即应在5月23日前做出;法院无权直接决定批准逮捕嫌疑人,法警也无执行逮捕决定的权力。
❻ 刑事诉讼法案例题3
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专的法定代理人如果不服一属审判决或者裁定,有权在法定期限内以书状或者口头形式提出上诉;被告人的辨护人和近亲属在法定期限内经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判决或者裁定中的附带民事部分提出上诉。
按照民通意见21条,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对方对该子女的监护权。因此,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仍是子女的监护人,即法定代理人。
因此,母亲有权提出上诉。法定代理人的上诉权是独立上诉权,即母亲有权不经儿子同意提起上诉
民法通则 第十四条 【监护人的法定代理权】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民通意见
21.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对方对该子女的监护权,但是,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该子女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对该子女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的除外。
❼ 刑诉法案例分析
1.书记员不能作为合议庭成员
2.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回请最高答人民法院核准。
3.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死刑执行命令。
4.原一审人民法院在接到由上级人民法院移交的死刑执行命令后,应当在7日以内交付执行。
❽ 比较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异同
三种诉讼最大的区别是举证责任的分配。
民事诉讼一般情况下是“谁主张、谁举证”,只专有在特殊侵权(属如环境污染纠纷、医疗纠纷等)实行举证倒置。
行政诉讼一般情况下是举证倒置,原告只需要推动诉讼,只有在申请性质的行政审批行为,原告应当对自己的申请行为进行一定的举证。
刑事诉讼一般情况下是由公诉机关或自诉的原告进行举证,被告人没有举证的义务。但是,由于我国没有实行缄默权制度,在一定情况下,被告人也承担了一些举证责任。也就是说我国的无罪推定原则并不完全。
我认为其他的区别都是细微的区别,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❾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题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题
(一)1999年6月5日,张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2001年3月被提前释放。2005年5月20日下午,张某将一中年妇女放在自行车栏内的一只皮包抢走,内有现金1800
元、身份证一张,张某在逃跑途中被群众抓获,后扭送到当地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王某和侯某立即进行调查取证,当取证结束后,民警王某和侯某认为犯罪嫌疑人张某能主动承认错误,认罪态度较好,决定予以取保候审,并由张某的朋友李某(无固定收入)为保证人。
问题:
1、采取取保候审是否恰当?
2、如取保候审,李某是否可以作为保证人?
答:1、不恰当。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
2、李某不能担任保证人。《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
与本案无牵连;(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本案中,李某无固定收入,不符合第(二)(四)项规定,李某不符合保证人的条件。
(二)1997年4月23日晚上10时许,某市棉纺厂女职工张云被强奸。罪犯作案之后逃走,匆忙中留在现场一块手表。事后,张云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了罪犯的一些特征。据被害人反映,罪犯是一名年纪大约在30岁上下的男子,身材不高但身体强壮,满脸胡须。张云还向公安机关提交了罪犯遗留在现场的手表。经侦查人员查看,手表为黑色红莲牌机械表,已经半旧。于是,公安机关以这块手表为线索开始了案件的侦查活动。一个多月之后公安机关找到了手表的主人某公司职员刘俊枫。经公安人员询问,刘俊枫承认手表是自己的,但是声称已经与两个月以前丢失,而且不承认自己犯有任何罪行。但是刘俊枫提不出证据证明自己曾经丢失手表。于是,侦查人员认为本案已经证据确凿,随即拘留了刘俊枫。然后公安人员找到被害人张云,告诉她已经找到了遗留在现场那块手表的主人,让张云辨认一下,该人是不是罪犯。张云仔细观察了刘俊枫之后,对侦查人员说:“这个人的身高、体型和罪犯都差不多,而且长相也很象,我觉得就是他。”于是,侦查人员立即作出决定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刘俊枫。
(问题)在这起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公安人员的做法不当之处?并请说明理由
答:
1、对刘俊枫采取拘留措施不当,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
2、在主持辨认时采取了单独辨认的方式
3、在辨认之前将被辨认人的有关情况告知辨认人
(三)犯罪嫌疑人江某,男,68岁,农民,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拘留后公安机关发现其患有严重肺结核,经医院检查属实,需要隔离。公安机关遂做出取保候审决定,要求江某提供保证人。江某向公安机关提出由其弟做保证人。公安机关调查发现,江某之弟有一定资财,但常年在外地做生意,住处较多,行踪极不稳定,因此没有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证人。
问题:
(1)本案中可否对江某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2)公安机关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证人的做法是否正确?
(3)若江某无法提供别的保证人,公安机关还可以采取什么处理方式?
答案:
(1)公安机关可以对江某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刑事诉讼法》第60条第2款规定
: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办法。”本案中,江某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理应对其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
(2)公安机关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证人是正确的。《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与本案无牵连;(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本案中,江某之弟无固定的住处,不符合第(二)(四)规定,公安机关不同意其做保证人的做法是正确的。
(3)江某若无法提供别的保证人,可通过交纳保证金,而被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
53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据此,我国的取保候审分人保和物保(财产保)两种,若江某无法提供保证人,可选择财产保,交纳保证金。但如江某既无法提供保证人,又无法提供保证金。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八条规定: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既不交纳保证金,又无保证人担保的,可以监视居住。”据此,公安机关可以对江某监视居住。
❿ 刑事诉讼法的案例分析
答:法院的做法是错误的。
因为,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同版时,附带解决被权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经济损失的赔偿问题的活动。案例中离婚所要解决的不是经济问题。
案例中离婚是属于民事案件,起诉她丈夫重婚属于刑事案件,是要分开进行,由不同的审判庭予以审理的,不能在同一个案件和同一个法庭进行。所以该法院的做法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