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不是劳动法的法律是

不是劳动法的法律是

发布时间: 2021-11-21 05:06:07

劳动法是不是有这一条法律

  1. 辞职,是劳动者的权力。

  2. 工资,是你的合法收入,用人单位应按合同的约定,按时发放工资。

  3. 如果用人单位因为你辞职而推迟发放工资,依法应说明理由,如果理由不成立,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

  4. 吃住用人单位,应支付费用。

Ⅱ 劳动法属于什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属于社会法

劳动法的社会法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法的立法宗旨是劳动者保护与劳动管理的统一。

2、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和内容涉及的社会主体和社会生活广泛而复杂。

3、劳动合同是以国家意志为主导、以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殊合同。

4、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与管辖具有特殊性。

5、劳动监察是以保护劳动者个人利益为主要目标的具体行政行为。

社会法旨在保障社会的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权益的法律,是中国近年来在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大潮中应运而生的新兴法律门类和法律学科。

中国现行的社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矿山安全法》、《红十字会法》、《公益事业捐赠法》、《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条 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第七条 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 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第九条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Ⅲ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法律吗

是为保护劳动者利益的法律

Ⅳ 劳动法法律法规

喂!第一个回答的!你懂啊个头!人家问劳动法法律法规!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本条中的“劳动制度”,此处作广义理解,不仅仅指用人制度,还包括就业、工资分配、、职业培训、卫生等制度。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本条第一款中的“企业”是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等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经济单位,包括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如工厂、农场、公司等。 本条第二款所指劳动法对劳动者的适用范围,包括三个方面: ①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 ②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 ③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本法的适用范围除了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本条中的“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从用人单位得到的全部工资收入。 本条中“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是指劳动者依法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加职工民主管理权利,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的权利,参加劳动竞赛的权利,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者合同的权利,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得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本条中“依法”应当作广义理解,指所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民族自治地方,还要依据该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关于劳动方面的行政规章。 第五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本条中的“调节社会收入”是指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措施调节全社会收入的总量以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不同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其目的是使全社会个人收入总量在国民收入中保持合理的比重,保证社会公平,促进社会进行。 第六条 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第七条 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本条中的“依法”具体指我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 第八条 本条中的“依照该法律规定”法律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务中外合作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等。其中“通过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参与民主管理”,主要适用于国有企业:“其他形式”指通过工会或推举代表;“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主要适用于非国有企业。 第九条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本条第一款,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的地位和职责。第二款明确了县级以上各级地方领导的地位和职责。 本条中的“劳动工作”包括劳动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时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议处理、劳动监督检查以及依照法律责任追究违法后果等,与国务院批准的劳动部“三定”方案是一致的。 第十条 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 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 本条中的“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 本条第二款指的法律、行政法规有《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全民所有近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个体商房管理条例》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等。 本条第三款规定中的“组织就业”是指通过兴办各种类型的经济组织实现就业。国家对这类经济组织实行在资金、货源、场地、原辅材料、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照顾的政策。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就业服务。

Ⅳ 为什么不按照劳动法,法律有什么用呢!

也许我们会遭遇不公,会遇到不依法办事的困境,但相信正义自在人间,如用人单位不按照劳动法办事,你可向劳动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提起诉讼。只要你敢于抗争、坚持依法与不合法行为作斗争,最终的胜利是属于你的。

Ⅵ 劳动法是什么性质的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根据宪法而制定颁布的法律。其性质是国家为了保内护劳动者的容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维护人权、体现人本关怀的一部基本法律,《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以及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劳动法应该属于社会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我国的劳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在我国法律部门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程序法、社会法。其中社会法包括: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规范,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等;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规范,如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法律规范,如环境保护法、能源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生态法等。

Ⅶ 劳动法是法律还是法规

劳动法(labour law),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这些法律条文规管工会、雇主及雇员的关系,并保障各方面的权利及义务。我国的劳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最新立法为2008年的《劳动合同法》,需配合使用)

Ⅷ 合同法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有没有相关法律依据

不属于。
合同法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适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热点内容
学经济法的心得体会 发布:2025-09-19 12:11:25 浏览:535
法学个人评定 发布:2025-09-19 12:11:16 浏览:605
经济法欺骗消费 发布:2025-09-19 12:10:37 浏览:344
我国行政法规谁制定 发布:2025-09-19 11:45:48 浏览:861
道德与法治一诺 发布:2025-09-19 11:31:12 浏览:405
涡阳律师 发布:2025-09-19 11:28:58 浏览:577
七言法治对联大全 发布:2025-09-19 11:24:49 浏览:449
司法局街道 发布:2025-09-19 11:14:48 浏览:107
劳动法对患有不能上夜班 发布:2025-09-19 10:59:29 浏览:776
合伙开公司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9 10:39:27 浏览: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