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法常见问题
Ⅰ 关于劳动法的问题
1、不来可以选择无固定期,自理由就你说的,新法实施在08年才开始。
2、如果合同到期的时候已经怀孕了的,根据劳动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4条的规定,合同的期限应延续到哺乳期期满之日。也就是说,到11月份的时候,法律视该合同还没有到期,公司不得解除合同,因为没到期所以还不存在续签的问题,当然想提前续签也可以。
Ⅱ 关于劳动法的问题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女职工产假不少于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产假期间,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社会保险机构发给生育津贴;用人单位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的,产假期间的工资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给予15—30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的,给予42天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此外,对于晚育的职工,各地还有一定奖励假的规定。如北京市规定,晚育(24周岁以上)的女职工,增加奖励假30天;奖励假也可以由男职工享受;不休奖励假的,按照女方一个月基本工资的标准给予奖励。
探亲假
凡工作满一年的员工且同配偶、父母分居两地,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和父母的探亲待遇。
员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
未婚员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两年合并使用的一次给假45天。
凡符合每年享受一次探亲假的,探亲假应当年一次性休完,确因工作需要当年无法休假的,经批准后可存续到次年,超过次年,自行作废。
已婚员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按期使用,不得存续,当期不用,自行作废。
探亲假根据实际路程给予相应的路程天数,往返路程天数最多不得超过10天。
员工休工伤假由员工和所在单位(部门)按照工伤保险政策的相关规定由公司社会事业部审批后,通知所在单位和员工本人。1.职工患病(含非因工负伤)停工治疗期在6个月以内的,连续工龄不满10年的为70%;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为 80%;连续工龄满20年以上不满30年的为90%;连续工龄满30年以上的为95%。
2.职工患病(含非因工负伤)停工治疗期在6个月以上的,连续工龄不满10年的为60%;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为 65%;连续工龄满20年以上的为70%。
Ⅲ 关于劳动法的问题
1、首先,A单位在08年10月后未与你签定劳动合同,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即日起单位就应该与你签定劳动合同,如果超过一年没有签定的话,视作签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工作调动,工作调动是在本公司调动是合理的,如果劳动合同上写明“因公司业务需要可以调动你的工作岗位”,合同你也签了字,那么A公司可以在本单位内调动你的岗位,如果合同里面没有类似的话,调动岗位需要和你协商,协商不能还是按照原岗位工作。
4、单位调动,因为是两个独立的法人,你不可以在与A单位有劳动关系的前提下,在B单位工作。只有你和A单位结束劳动关系后,才能去B单位工作,所以A单位现在派你去B单位工作,你可以不接受。
5、如果你想维权,先要想清楚现在的工作如何,如果去维权后果肯定是单位赔钱,你走人。如果你觉得一定要维权,那么你可以去就不去B公司上班,看A公司怎么办,如果A公司觉得弄不过你,让你继续在A单位工作,那最好。如果A单位以此辞退你的话,你可以去A单位所在地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维护自己的权益。
6、如果去仲裁的话,可以要求A:08年11月至今的双倍工资(其实是多赔你一份工资)。 B、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你可以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或者要求A公司支付你违法解除的赔偿金(即双倍的经济补偿金),此赔偿要分段计算,因为新旧劳动法的区别,分段计算未07年10月到07年12月31日,1月的经济补偿金;08年1月1日至今,1.5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因为是违法解除所以是3个月的赔偿金。所以你可以要求1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和3个月赔偿金。
7、如果要去仲裁,因为单位是违法解除,所以你只需提供你和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比如:工作证,收入明细,社保缴纳证明(社保可以打印)等。
Ⅳ 关于劳动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广东胡律师:
补充回答:加班费周一周五超出基本工作时间后每小时乘以1.5,周六周日每小时乘以2,国家法定节假日(五一、十一之类)每小时乘以3。
1、现在单位大多喜欢来个试用期,大多喜欢1-3个月,大多喜欢用满3个月,法律规定最长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但是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日;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行期不得超过三十日;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十日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试用期适用于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时改变工作岗位或工种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对工作岗位没有发生变化的同一劳动者只能试用一次
2、现在单位大多喜欢来个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基本工资,有的是5天8小时,有的是6天8小时。5天合法还是6天合法?
不管是5天还是6天,这个要看这5天或6天的基本工作时长是否在40个小时内,40个小时内就合法。
3、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1)说的是每个月说基本工资,是不包括加班费的,也就是每天8小时内,周六周日不算在其中;
2)单位应依法为员工缴纳5保,按相关规定单位交一部分,个人交一部分,保障工资指缴纳扣除后的实际到手/帐的工资;
3)试用期的员工在最低工资标准的保障范围内;
4、即使已经上班了,只要查到了职业病一样要承担工伤赔偿。
Ⅳ 关于劳动法问题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你在试用期内,可以提前3天通知单位辞工。
【2】单位如果没有对你进行专项业务培训,没有签订劳动协议,约定违约金,是不能扣你的工资的。
【6】不用单位同意辞职,你可以直接写辞职报告。
【7】单位如果不同意,你可以通过邮递挂号信的形式,把辞职报告邮给单位。
【8】挂号信,单位必须签字收到。
劳动者还能留有证据(收据)
【9】你和单位签订的这一条说辞工,单位要扣基本工资一半的协议,是无效的协议,
【10】一切以《劳动合同法》规定为准。
【11】哪个单位的规定,也不能够凌驾于《劳动合同法》之上。
【1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三项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13】你看清了吗?签字了也是无效合同,或者部分条文无效。因为你和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这一条,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
【14】你和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违反了《劳动法》第50条规定,单位是不可以拖欠和克扣劳动者工资的。
【7】提问者已经是第二次提出一样的问题了。
Ⅵ 关于劳动法的一些问题
如果不是因为违反劳动纪律或工作失误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扣款就是错误的。
注意收集扣款通知单位和被扣款的证据,那天不想在这个用人单位干了,通过仲裁或诉讼,一并要回来。
再看一下《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把用人单位侵犯你们合法权益的方方面面都记录下来,并设法找到证据,到时和用人单位一并算总帐。
Ⅶ 关于劳动法基本问题
意思是没有编制的.
如果有编制的时候可以转有编制的
没有编制的等于是临时工.
Ⅷ 关于劳动法相关问题
在试用期内单位有权对职工的各项工作能进行验证,如果不适合有权解除,因为是在试用期.并且他们姐妹属于欺骗行为啊.明显违约啊.
因为刘某的条件不适合此项工作她不可以回原岗位.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Ⅸ 关于劳动法的问题(急!)
一、用人单位违法。1、克扣工资。2、非法延长工作时间。3、超过一个月没签劳动合同,应从第二月支付二倍的工资。4、没有按劳动法规定缴纳社会保险。
二、你应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劳动仲裁。要求:1、补发克扣工资。2、补发非法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3、支付没签劳动合同应支付二倍的工资。4、补缴社会保险。5、补偿克扣、延长工作时间、应支付二月工资合计欠工资50%的补偿金。6、补偿你在单位违约情况下要求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
三、朋友,学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证据,开资工资条或开资的银行卡等证明你与用人单位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去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你一定能赢得你的合法权益。祝你成功。
Ⅹ 关于劳动法方面的问题
现在这种情况,大家应该都已经对劳动合同法多少有些了解,很明显的就是工资远远达不到劳动法所规定的,又没给员工买保险,但单位给职员发工资时所签名的又不是真实的工资表,在这一点上,就算你到劳动站或其他管理部门去告单位,只要单位拿出职员所签名的工资表,这个工资表就是证据,而你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心机,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制造一个机会(事先让职员们身上带着MP3等类似的录音器,录音器至少带两个以上,把他们的谈话录起来,可以做为证据,),让职员们再去找单位把工资这件事情再作商议,看看能不能再把工资提高到劳动法,毕竟,他们也为单位做了那么多年的努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而且你母亲他们年纪也不轻了,把事情闹翻了,他们也势必会失去这份工作,再到外面找工作也不好找了。所以最好是以协商的形式进行,希望单位能妥协。但如果单位坚持原来的作法,并威胁、恐吓他们的话,这时我们再无路可退了。就只有带着录音器上诉了,记住还可以要求单位补回以前未替职员买的保险金、工资等应有的福利,这个办法应该行得通。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陷在这种困境中,真的很同情他们,希望能够帮得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