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对民营企业有用吗
Ⅰ 面对《劳动法》,私企老板总爱说“咱们是民营企业”,是什么用意
面对《劳动法》,私企老板总爱说“咱们是民营企业”,是为违反劳动法找借口博同情的用意。
3.私企和民营企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民营企业以经营机制为基础,民营企业以产权为基础,后者受相关法律保护。前者过去只存在拦桥于学术理论中。虽然实践中经常有人这么说,工商部门没有民营企业的统计口径,但是科技部门有民营科技企业的统计。以上就是对面对《劳动法》,私企老板总爱说“咱们是民营企业”,是什么用意这个问题的解答。
Ⅱ 劳动法对民营企业有用吗
有用,《劳动法》适用于我国范围内的所有用人单位,私营企业也要遵守《劳动法》。公务员及事业编制人员除外,但与国家机关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也适用《劳动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Ⅲ 浅析劳动法的产生发展及其意义
《劳动法》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公平与和谐
市场化劳动关系“强资本、弱劳动”的特性决定,绝对市场化绝对会导致劳资关系冲突化。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护其根本利益,也不得不通过劳动立法对极度失衡的劳动关系进行一定的调整和矫正,劳动立法向劳动者倾斜是其自然的选择。
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我国劳动立法严重缺失,既没有最低工资规定,也没有最高工时限制;既没有劳动合同规范,
也没有社会保险制度。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可以为所欲为,一方面劳动者权益受到严重损害,另一方面劳动关系走向极端化,
跳楼、罢工、伤害投资者和管理者的事件时有发生,企业、职工、国家、社会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劳动者的正当利益为代价,资本与劳动两大要素彼此关联、相互作用、不可偏废,否则企业发展无从谈起,甚至生存都是问题。
《劳动法》开宗明义将“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立法基本宗旨,通过确立基本劳动标准条件和协调劳动关系的规则程序,以及劳动监察、争议处理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全面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积极倡导正确的用工理念,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而推动劳动关系的公平公正,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维护市场经济的基本秩序。
正是《劳动法》的向劳动者“倾斜”,以及其确定的劳动标准条件和协调劳动关系的规则既符合国际劳工标准的要求,又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
才维持了“强资本、弱劳动”前提下倾斜性的劳动关系相对平衡稳定,才使得市场经济条件下充满利益冲突的劳资双方相对和平和谐,才保证了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企业绩效的相对持续向好。
《劳动法》为劳动者依法主张和维护权益,企业依法规范和管理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Ⅳ 《劳动法》对民营企业真的是场灾难吗
低福利、低保障虽然有利于降低理论上的劳动力成本,但在实践中未必有利于经济质量整体提升。劳动收入越低、劳动者越没有保障和尊严,劳动者的主体性就越弱,创造性、责任感就越低。
即便中国民营企业的确因为社会保障的提高而增加了成本,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民企的生存困境归咎到保障劳动者基本福利的《劳动法》上。中国民企的生存困境是由税负、信贷、执法环境、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把民企解困的思路,寄托在打压劳动者本不高的福利之上,不仅不道义,而且不科学。至少就目前来看,减税负、宽信贷,恐怕比克扣工人的社会保障更为实际。更重要的是,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遇到困难首先想到从劳动者身上下手,也不符合发展的目的和宗旨。长期以来,中国的劳动者挣得少、干得苦,从来都不是福利的寄生虫,他们配得上更好的待遇更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