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产生行政法律关系的行政行为

产生行政法律关系的行政行为

发布时间: 2021-11-23 08:19:40

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前提是( )

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前提是(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原则上专自告知之时起发生法律效力,但属在附款有规定时自规定之时起生效。受领之时生效和即时生效的规则,是不能成立的。行政行为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的发生时间,一般为告知之时。这是各国行政法上的通行做法。

❷ 引起行政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形成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除必须存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内容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
1、具有相应的行政法律关系赖以发生的法律根据,即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没有行政法律规范的确认和调整,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就无法确定,也就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关系。
2.具有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没有法律事实存在,即使有行政法律规范,也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事实就是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 法律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那些法律事实,如人的出生、死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等。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有意识的能产生相应法律后果的活动,如行政主体的治安管理处罚行为、行政相对方申请某种许可证的行为等。既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
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变更。包括: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主体的增加、减少或改变。
2.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物、行为或精神财富的变更。
3.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权利义务发生变化。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
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的消灭。包括:
1.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消灭;
2.权利义务内容的消灭。原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已实现或为新的内容所代替。

❸ 在行政法学中,如何理解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请举例说明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形成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除必须存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内容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
1.具有相应的行政法律关系赖以发生的法律根据,即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没有行政法律规范的确认和调整,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就无法确定,也就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关系。2.具有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没有法律事实存在,即使有行政法律规范,也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事实就是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
法律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那些法律事实,如人的出生、死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等。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有意识的能产生相应法律后果的活动,如行政主体的治安管理处罚行为、行政相对方申请某种许可证的行为等。既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
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变更。包括: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主体的增加、减少或改变。
2.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物、行为或精神财富的变更。
3.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权利义务发生变化。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
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的消灭。包括:
1.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消灭;
2.权利义务内容的消灭。原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已实现或为新的内容所代替。

❹ 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行政关系包括 1、行政管理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3、行政救济关系 4、内部回行政答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 (权力活动与非权力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法律关系即应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的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而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行政关系强调的是上下级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强调的是权力义务关系。

(4)产生行政法律关系的行政行为扩展阅读:

行政关系是指行政组织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其他行政组织或者与行政组织所属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监督行政行为过程中,与行政组织及其所属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换句话说,行政关系既包括外部行政关系,也包括内部行政关系;既包括行政管理关系,也包括监督行政关系。

❺ 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关系的区别

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关系主要有三大区别:

1、关于性质的区别

行政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社会关系,体现了国家的意志,而行政关系不属于思想社会关系。这一分类是基于列宁对社会关系分为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划分。

2、关于范围的区别

也就是说并非是所有的行政关系都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调整范围,例如行政指导、行政建议、行政咨询等行政关系,就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范畴。

3、关于调整的不同

行政法律关系不同于行政关系;行政关系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而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调整的结果;行政法并不对所有行政关系作出规定或调整,只调整其主要部分。

(5)产生行政法律关系的行政行为扩展阅读:

学术界对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主要区别在于对行政法调整对象的理解不同。这里我们主要看看周有永教授的观点。他认为,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调整行政权力行使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后,通过行政法规范而形成的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主体是指具有行政权力和行政能力的社会组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力,并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一概念看似一般,但对于具体行政法律关系的适用,尤其是行政诉讼中的具体行政法律关系的适用,由于行政主体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否具有法律权威,是否具有独立性,都具有重要意义。Y承担法律责任是审查的重要内容。

❻ 行政行为以及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行概念和特征
行政行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行行政行概念包括下几层含义:
(1)行政行行政主体所行
(2)行政行行使行政职权进行行政管理行
(3)行政行行政主体实施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行
行政行特征:
(1)行政行执行法律行任何行政行均须有法律根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得作出任何行政行
(2)行政行具有定裁量性由立法技术本身局限性和行政管理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
(3)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时具有单方意志性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依法自主作出即使行政合同行行政合同缔结、变更、解除与履行等诸方面行政主体均具有与民事合同同单方意志性
(4)行政行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否则行政主体予制裁或强制执行种强制性与单方意志性紧密联系起没有行政行强制性无法实现行政行单方意志性
行政法律关系
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管理活动所
发生由行政法规范所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法
律关系种同其法律关系相比较有下特点:
()行政法律关系方必须国家行政机关或受其委
托和授权机关、团体或人即必须有代表国家从事行
政管理当事人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法人之间
及公民、法人与其社会团体之间能产生行政法
律关系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组织之间、行政机
关之间、行政机关与其国家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外国
有关机关之间依法产生行政法律关系(二)行政法
律关系当事人地位往往平等大部分行
政法律关系国家行政机关作当事人方其地位优
于对方当事人主要表现下3方面:(1)行政法律
关系产生般只要具有方面职权国家行政机关
单方意思表示能成立只有别情况下才能由社
会团体或者公民意思表示而发生(2)某些行政法律关
系消灭也往往因国家行政机关单方面行即确定
(3)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增设或限制、剥夺对方当事人
某项权利也增设或豁免对方当事人义务而对
方当事人能样做(三)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其权
利和义务等都由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等事先规
定行政机关和其当事人都能自由选择(四)行政
法律关系违法者通常要向其主管机关承担责任有
时还要对受害公民负责只有同时具备上特点社
会关系才行政法律关系

❼ 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关系有哪些区别

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联系:二者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双方、多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二者的不同点在于,主体方面——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必须为行政机关。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❽ 行政法律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的区别

行政法律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的区别:

1、行政法律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产生法版律效果以实现权国家行政管理目的的行为,比如行政处罚行为;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行为不以实现某种特定的法律效果为目的,而以影响或者改变事实状态为目的实施的行为;

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为依法提供资讯或者情报信息的行为,即属于典型的行政事实行为。

2、行政事实行为表现为一种客观状态。

行政事实行为一经做出,即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行为的后果是实际存在的,不能恢复到行为前的状态;

这种行为不能象具体行政法律行为那样被有权机关撤销或变更,也不存在生效的问题。

3、行政法律行为简称行政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相对称。是指行使行政权力,产生法律效果以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的行为。

行政事实行为直接表现为主体的动作,并以该种行动对外界产生直接作用,引起物理或生理变化,诸如房屋的拆除、人身的拘束、财物的销毁等

参考资料:中国宪治网-论行政事实行为的界定

❾ 分析案中涉及到的行政法律关系,并结合行政法基本原则、具体行政行为,以及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等分析本案。

你可以试的撒了呢V怪客玩飞车V快乐充实;南瓜哦后就送V刊呢kdP}

❿ 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有哪些

1、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或有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者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2、行为主体有凭借国家行政权产生、变更或消灭某种行政法律关系的意图。3、行为主体在客观上有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职责的行为。4、功能要件,即行为主体实施的行为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热点内容
劳动法迟到早退处理 发布:2025-09-19 04:07:13 浏览:973
赞美法官的诗歌 发布:2025-09-19 03:55:10 浏览:101
司法编制调出 发布:2025-09-19 03:50:37 浏览:300
公司风险隔离的相关法律规章和制度 发布:2025-09-19 03:44:57 浏览:968
党员计划生育条例 发布:2025-09-19 03:40:28 浏览:867
电大国际经济法责任最小的是 发布:2025-09-19 03:35:33 浏览:398
初级经济法模拟1 发布:2025-09-19 03:18:15 浏览:337
法官法第十七条 发布:2025-09-19 03:17:33 浏览:944
净月法院电话 发布:2025-09-19 03:17:31 浏览:84
2006年10月经济法原理与实务答案 发布:2025-09-19 02:57:32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