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委托

行政法委托

发布时间: 2021-12-14 10:28:08

Ⅰ 委托执法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二)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三)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1)行政法委托扩展阅读:

委托执法在现实中早有先例。

如在2014年,颐和园、天坛等11家北京市市属公园获得北京市园林绿化执法部门的委托执法,执法人员不必等公安协助,可直接开出最低5元,最高500元的罚款。

委托执法可以增强行政执法的灵活性和应对能力,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各地应积极探索实施,使之成为遏制不文明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利器,有效破解“只能劝不能罚”的尴尬。

Ⅱ 行政法上行政委托与民法上授权委托的区别

(1)授权是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利,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职能专以自己名义对外属承担法律责任。
(2)委托是行政机关以自己名义委托其他组织行使自己权利的行为,受托组织不可以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能,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名义行使行政职能,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Ⅲ 行政执法,可以委托吗

可以依法委托。
行政执法委托书(样本)
委托机关:
受托机关:
一、委托事项(权限)
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给付、行政收费、行政强制、行政监督检查等行政执法权限。委托事项必须明确具体,切忌笼统的描述。
例如一城区卫生局对镇卫生院的委托事项(权限):
1、负责本地卫生法制宣传;
2、协助城区卫生监督所开展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经营性监督检查及组织从业人员的体检、培训;
3、协助城区卫生监督所开展医疗服务、血液安全和传染病防治的监督检查;
4、协助城区卫生监督员对卫生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取证,对危害或可能危害人群健康的行为、物品或场所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城区卫生监督所。
……
二、委托机关职权依据
委托行政执法权限的,委托机关应提供其职权来源依据;需委托行政处罚权的,还须提供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
三、委托期限
一般不超过5年。
四、委托权限的管辖范围
不能超过受托机关所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
五、受委托方的义务
受委托单位应当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在委托权限范围内办理委托事项,定期向委托机关报告上述事项的办理情况,并接受委托机关的监督。受委托单位不得将委托事项转委托第三者。委托权仅在委托期内有效。
六、法律责任
1、委托方对受委托方在委托范围内的行政执法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2、受委托方承担超越权限范围的行政执法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
七、本委托书经委托双方签字盖章生效。
八、本委托书一式三份,委托机关、受托机关各执一份,由委托机关报本级法制机构备案一份。

委托机关(印章): 受委托机关(印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

Ⅳ 什么是行政法中的被委托组织被委托组织的范围,特征及其法律地位如何

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版、企事业单位、其权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
行政委托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委托的委托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其他非行政机关的委托不能称为行政委托。
2.行政委托中的委托事项必须在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内。
3.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
行政委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委托的事项是有关群众性、社会性的行政管理事务;
2.行政机关行使该项行政管理职权确实有困难,难以负担;
3.委托的职权与职责影响较小或影响程度较轻;
4.被委托组织具备一定的条件。
被委托组织的法律地位
被委托的组织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的委托代为行使该行政机关某项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企事 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
被委托的组织必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在委托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后果(包括赔偿和应诉)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因此,被委托的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Ⅳ 什么是行政法中的被委托组织

行政复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制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 行政委托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委托的委托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其他非行政机关的委托不能称为行政委托。 2.行政委托中的委托事项必须在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内。 3.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 行政委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委托的事项是有关群众性、社会性的行政管理事务; 2.行政机关行使该项行政管理职权确实有困难,难以负担; 3.委托的职权与职责影响较小或影响程度较轻; 4.被委托组织具备一定的条件。 被委托组织的法律地位 被委托的组织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的委托代为行使该行政机关某项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企事 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 被委托的组织必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在委托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后果(包括赔偿和应诉)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因此,被委托的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Ⅵ 行政法中被授权组织和被委托组织的区别

  1. 授权是法律法规授权,委托是政府等行政机关委托:

  2.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回是非政府组织,以自己名义答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受行政机关委托组织可以是行政机关(系统内委托),也可以是非政府组织(系统外委托),没有法律授权,以委托方的行政机关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

  3. 另见行政诉讼法解释第二十一条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情况下,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应当视为委托。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Ⅶ 什么是行政授权什么是行政委托它们的概念

什么是行政授权?
我国通常意义上的行政授权概念有其独特的内涵,系指法律、法规将某项或某一方
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法定方式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
这一概念几成
我国行政法学界的通说,相关研究大都以此为基础展开。事实上,我国行政法上行政授
权概念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是以迎合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为目的的。由此,行政授权作
为我国行政主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被纳入了学者的视野。我国行政授权的概念实际
上涵盖了法律、法规对行政权的设定与分配,而非行政权的转让,这与行政授权的本意
不合。行政权的设定或可称为授权行政,与行政授权有本质的不同,以此概念为蓝本与
行政委托作比较,根本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将立法机关基于立法权而行使的立法行为
作为行政权转让的行政行为,而将真正的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授权视为行政委托,最终
忽视了行政授权的研究。作为行政行为的行政授权,必须依据法律中明确的可以授权的
规定,且应客观拥有所授职权,并严格依照授权程序进行。以不同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
行政授权概念审视曾经与其密切联系的一系列问题,将有助于相关理论的检讨与重构。
什么是行政委托?
参考资料:
http://define.cnki.net/define_result.aspx?searchword=%E8%A1%8C%E6%94%BF%E5%A7%94%E6%89%98

Ⅷ 行政法中的(委托与受权的区别是什么)

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异同(一)共同点:

1、都是非政府组织,是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2、都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

例1:国家图书馆对读者有公共管理的职能。

例2:学校对于家属区的管理和大的学校里的红绿灯等的管理,应该给学校一定的行政管理权。

(二)区别点:

1.法定依据

行政授权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依据,如果没有法定依据的,视为行政委托;行政委托不强调有明确的法定依据,只要不违背法律精神和目的即可。

2.法定方式

行政授权的方式有两大类:一是直接授权;二是间接授权,即法律、法规规定某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将某个特定的行政职权授予某个组织。

行政委托的方式较为灵活,由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以具体的委托决定来进行。

3.法律后果

行政授权的法律后果,或者是使得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的职权内容增加,或者使得本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在授权范围内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在行政委托,不发生行政职权和职责的转移,受委托的组织并不因此而取得行政职权,也不因此而取得行政主体资格。受委托组织根据行政委托行使职权必须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而不是以受委托组织自己的名义进行,其行为对外的法律责任也不是由其承担,而是由委托的行政主体承担。

Ⅸ 行政法中强制执行可否委托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回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可以自己实施强制执行。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除以下情形外,行政强制执行不能委托: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要求当事人履行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答经催告仍不履行,其后果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行政机关可以代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

行政强制委托在一定的情形之下,是不能够委托的,而在某些状况下是可以委托的。

热点内容
婚姻法期货 发布:2025-09-15 15:56:13 浏览:229
保健产品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15 15:37:06 浏览:955
共和国民法典内容 发布:2025-09-15 15:18:00 浏览:704
吴江法院法官电话 发布:2025-09-15 15:10:40 浏览:872
人民法院审理一案件 发布:2025-09-15 13:58:08 浏览:302
耿宝建律师 发布:2025-09-15 13:51:45 浏览: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发布:2025-09-15 13:17:46 浏览:742
2013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下载 发布:2025-09-15 13:06:06 浏览: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发布:2025-09-15 12:45:50 浏览:396
劳动法十年员工 发布:2025-09-15 12:45:47 浏览: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