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律关系的实例

行政法律关系的实例

发布时间: 2021-12-14 13:28:06

1. 行政人之间有什么样的行政法律关系,能具体举个例子吗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比如城管局和流动商贩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2. 以下案例中存在的具体行政法律关系

这两个案例距离比较大。
高校不是行政机关,根据校规所作出的处罚好像回亦不能答叫做行政处罚。
工商机关对流通领域的奶粉质量进行抽检,是其法定职责。但是在公共媒体公布抽检结果,应该在告知被检测奶粉的销售方和生产企业可以复检,并且复检亦不合格的情况下。现在有关案例很多,工商部门公布不合格商品,若干日后又公布复检合格。其实只要程序合法,公布合格或者不合格商品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产品质量法》第十七条规定:“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由实施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其生产者、销售者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予以公告;公告后经复查仍不合格的,责令停业,限期整顿;整顿期满后经复查产品质量仍不合格的,吊销营业执照。”就是说,产品是有一定的合格率的,某一批次的某件产品不合格并不代表产品全部不合格。只要改正了,那么相关行政部门就不能很轻易的在媒体曝光销售和生产企业的名称。
这两个案例其实说的都是乱作为。
作为管理机关,无论是高校管理或者行政管理,不缺位、不越位,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 行政法律关系

1 构成法律关系的有行为和状态。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其中任某和医院就产生了一种合同的关系,也就是法律关系。
2 把书看一下就应该懂了。

4. 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前提是( )

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前提是(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原则上专自告知之时起发生法律效力,但属在附款有规定时自规定之时起生效。受领之时生效和即时生效的规则,是不能成立的。行政行为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的发生时间,一般为告知之时。这是各国行政法上的通行做法。

5. 求行政法高手分析案例!在本案中,有几个行政法律关系有几个行政主体分别是谁

由2个行政法律关系:一是“市物价管理局领取了城市建设规划许可证”;二是“事中被土地管理局查处”。
由2个行政主体:一是城市建设规划局;二是土地管理局。

6. 具几个行政法律关系的例子,法律关系的例子

公安机关作出的拘留、罚款决定;
工商局作出的吊销营业执照决定;
县政府作出的土地权属确认决定;

7.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 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 发生的由行政法规范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是法 律关系的一种。同其他法律关系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受其委 托和授权的机关、团体或个人,即必须有代表国家从事行 政管理的当事人。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法人之间 以及公民、法人与其他社会团体之间不可能产生行政法 律关系。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行政机 关之间、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外国 有关机关之间可以依法产生行政法律关系。(二)行政法 律关系中的当事人的地位往往是不平等的。在大部分行 政法律关系中,国家行政机关作为当事人一方,其地位优 于对方当事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行政法律 关系的产生一般只要具有这方面职权的国家行政机关的 单方意思表示就能成立,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可能由社 会团体或者公民的意思表示而发生。(2)某些行政法律关 系的消灭也往往因国家行政机关单方面的行为即确定。 (3)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增设或限制、剥夺对方当事人 的某项权利,也可以增设或豁免对方当事人的义务,而对 方当事人不能这样做。(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其权 利和义务等都是由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等事先规 定的,行政机关和其他当事人都不能自由选择。(四)行政 法律关系中的违法者,通常要向其主管机关承担责任,有 时还要对受害的公民负责。只有同时具备以上特点的社 会关系,才是行政法律关系。

8. 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一个案例题

行政法律关系的消失是指原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完全消失活不复存在。包括回两种情形:1)行政法律关答系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复存在,从而使行政法律关系消失。2)行政法律关系的所有内容因被撤销活履行完毕不复存在,从而使行政法律关系消失。
本体显然属于第一种,张某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已经不复存在,从而,行政法律关系消失。

9. 派生行政法律关系的例子

10. 行政法律关系行为有哪些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主体包含有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行政主体一般指享有行政职权、行使职权的组织如行政机关;行政相对方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所指向的对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第四条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
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平等权利,行政机关不得歧视。

热点内容
婚姻法期货 发布:2025-09-15 15:56:13 浏览:229
保健产品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15 15:37:06 浏览:955
共和国民法典内容 发布:2025-09-15 15:18:00 浏览:704
吴江法院法官电话 发布:2025-09-15 15:10:40 浏览:872
人民法院审理一案件 发布:2025-09-15 13:58:08 浏览:302
耿宝建律师 发布:2025-09-15 13:51:45 浏览: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发布:2025-09-15 13:17:46 浏览:742
2013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下载 发布:2025-09-15 13:06:06 浏览: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发布:2025-09-15 12:45:50 浏览:396
劳动法十年员工 发布:2025-09-15 12:45:47 浏览: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