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若干解释
『壹』 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解释的第31条是什么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版第三十一权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情况的,应当向其发出报告财产令。报告财产令中应当写明报告财产的范围、报告财产的期间、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法律后果等内容。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贰』 关于民事诉讼的若干解释
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意见、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意见、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意见、民事诉讼法证据若干规定等。
『叁』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508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零八条:
被执行人为公民或者其他组织,在执行程序开始后,被执行人的其他已经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能清偿所有债权的。
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参与分配。对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有优先权、担保物权的债权人,可以直接申请参与分配,主张优先受偿权。
(3)民事诉讼法若干解释扩展阅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零九条:
申请参与分配,申请人应当提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写明参与分配和被执行人不能清偿所有债权的事实、理由,并附有执行依据。参与分配申请应当在执行程序开始后,被执行人的财产执行终结前提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条:
参与分配执行中,执行所得价款扣除执行费用,并清偿应当优先受偿的债权后,对于普通债权,原则上按照其占全部申请参与分配债权数额的比例受偿。
清偿后的剩余债务,被执行人应当继续清偿。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一条:
多个债权人对执行财产申请参与分配的,执行法院应当制作财产分配方案,并送达各债权人和被执行人。债权人或者被执行人对分配方案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分配方案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执行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二条:
债权人或者被执行人对分配方案提出书面异议的,执行法院应当通知未提出异议的债权人、被执行人。未提出异议的债权人、被执行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反对意见的,执行法院依异议人的意见对分配方案审查修正后进行分配。
提出反对意见的,应当通知异议人。异议人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以提出反对意见的债权人、被执行人为被告,向执行法院提起诉讼;异议人逾期未提起诉讼的,执行法院按照原分配方案进行分配。诉讼期间进行分配的,执行法院应当提存与争议债权数额相应的款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三条:
在执行中,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符合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执行法院经申请执行人之一或者被执行人同意,应当裁定中止对该被执行人的执行,将执行案件相关材料移送被执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四条:
被执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执行案件相关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将是否受理破产案件的裁定告知执行法院。不予受理的,应当将相关案件材料退回执行法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五条:
被执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案件的,执行法院应当解除对被执行人财产的保全措施。被执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裁定宣告被执行人破产的,执行法院应当裁定终结对该被执行人的执行。
被执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不受理破产案件的,执行法院应当恢复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六条:
当事人不同意移送破产或者被执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不受理破产案件的,执行法院就执行变价所得财产,在扣除执行费用及清偿优先受偿的债权后,对于普通债权,按照财产保全和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先后顺序清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七条:
债权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规定请求人民法院继续执行的,不受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八条 :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除对被执行人予以处罚外,还可以根据情节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被执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的信息向其所在单位、征信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机构通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九条 :
经过财产调查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在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或者执行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并经院长批准后,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依照前款规定终结执行后,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再次申请执行。再次申请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
『肆』 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156条是什么意思
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156条: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意为: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这就是说,如果在诉讼过程中想增加诉讼请求,必须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法院提出。时间规定增加诉讼请求的最后时间是“法庭辩论终结前”。
新的司法解释已将增加诉讼请求的最后时间截止于“举证期限届满前”。在庭审中提出增加诉讼请求时,已超过举证期限,因此,请求没有得到准许,法院的做法并无不当。
新的司法解释只所以这样规定,是为防止不公平诉讼局面的出现,防止突然出现的反驳会扰乱当时现场的基本情况。
(4)民事诉讼法若干解释扩展阅读:
关于诉讼请求的三个原则:
1、其一,从新原则。
当事人的诉、辩内容前后矛盾,按照从新的原则归纳诉、辩内容。如第一次开庭陈诉请求与第二次陈诉请求不一致,按照第二次开庭陈诉请求为准;起诉书和开庭陈述不一致,按照开庭陈述为准。
2、其二,庭审结束后意见不归纳。
3、其三,归纳从新亦从真。
诉讼标的自然也相应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诉讼标的不仅是民事诉讼中法院裁判的对象, 也是裁判对象的最基本和最小的单位。
所谓最基本的单位, 意思是指诉讼标的是当事人向对方所主张的法律上利益所不能再细分的具体事项, 如果再细分就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诉讼请求。在一个案件中当事人可能会提出若干法律上的利益, 这些利益按照某种根据可以加以划分, 在不能再划分时的基本单位就是诉讼标的。
『伍』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410条
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内,本解释共分23章552条。其容中第四百一十条的内容共有两款:
一审原告在再审审理程序中申请撤回起诉,经其他当事人同意,且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裁定准许撤诉的,应当一并撤销原判决。
一审原告在再审审理程序中撤回起诉后重复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七十来三条 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源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通知其参加;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申请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申请理由成立的,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
『柒』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意见第一百零九条的司法解释
内容如下:
最高抄人民法袭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意见
109、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应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在诉讼过程中,需要解除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及时作出裁定,解除保全措施。
『捌』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是指来法院、源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国家机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4、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共同所指向的对象。
(8)民事诉讼法若干解释扩展阅读:
确认之诉:是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给付之诉:是一方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的民事给付义务的诉。
人民调解原则: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依照法律规定,根据自愿原则,采用说理疏导的方法,对民间纠纷进行调解。
『玖』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9)民事诉讼法若干解释扩展阅读
第一编总 则
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参考资料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拾』 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
2012年8月31日,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通过并生效,由于新法的实施,适用法律以及审判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结合法院的审判实际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新法实施后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适用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目前最新的新法解释就是2020年1月1日生效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版本。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前言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