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张卫平民事诉讼法第四版第九章

张卫平民事诉讼法第四版第九章

发布时间: 2021-12-19 17:29:55

A. 请问自学民事诉讼法该用哪套教材好呢

要看你的基础而定。
如果你是本科生,推荐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民事诉讼法学内》2005年版,记容得是田平安老师主编,绿色封面。本书特点是简明扼要、浅显易懂,而且知识点比较全面,作为考研的教材也可以打下很好的基础。缺点是编写在民诉发修改以前,对于07民诉法修改了的内容要自己补充着看。
这是当当网上这本书的链接: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0008776&ref=search-0-A
如果您是研究生,可选书目比较多。个人觉得如张卫平老师、江伟老师、田平安老师等大家的教材都可以。
补充:本人是西政民事诉讼法学的硕士。

B. 民事诉讼法领域 比较有影响力的学者

张卫平、汤维建、条件方面比较突出的,你可以参见《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范瑜。

C. 法学本科考研考民事诉讼法方向 那个学校的排名 老师比较好,说请说详细点

西南政法大学:常怡他们,目前国内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江伟。 第二。
清华大学:张卫平。第三。
北大、法大也不错。

D. 最近诉讼法方面的热点问题

关注三大诉讼法修改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三大诉讼法如何修改,已经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关于刑事诉讼法修改

关于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认为,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进一步落实保障人权和无罪推定原则,充分保障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权;改革和完善死刑复核程序;建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保障辩护方了解案件情况;进一步完善刑事简易程序,建议扩大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并把被告人认罪作为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完善防止刑讯逼供的诉讼制度,建议明确规定律师在场权和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诉讼制度,努力从根本上防止刑讯逼供的发生;注重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建立政府或民间的被害人救助制度。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朱孝清提出几点完善立法的建议:第一,建议将不应当立案而立案、适用强制措施、撤销案件等诉讼活动纳入监督的范围;第二,建议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在抄送检察机关时,应当同时抄送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依据材料;建议规定刑罚执行机关认为服刑人员应当减刑、假释的,应当提请检察机关审查,由检察机关决定是否提请法院裁定,检察机关认为法院裁定确有错误的应当依法提出抗诉;第三,建议规定检察机关在诉讼监督中有权进行调查,调取有关诉讼材料,向有关办案人员了解核实情况,询问有关证人、被害人等;第四,建议规定检察机关向有关机关提出纠正违法意见的,有关机关应当纠正,并将纠正情况通知检察机关,对拒不执行监督决定或监督意见的,检察机关有权提出更换办案人、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负责的负责人员予以行政处分等建议,有关单位应当将处理结果通知检察机关。

关于民事诉讼法修改

清华大学法学院张卫平教授建议,1、建立一整套程序契约化的制度。如通过契约实现程序选择。不提出异议契约、不上诉契约、不申请再审契约、不申请执行契约、证明责任分配契约、举证期限契约、证据交换契约、证据方法限制契约等等。并在制度上肯定和解契约;2、在第三人制度方面取消法院职权追加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改为建立被告型第三人制度;3、取消法院主动依职权收集证据的制度,健全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证据的制度;4、进一步扩大协议管辖的范围;5、强化庭审的对抗性和公开性。限制法官在庭审中的职权讯问,实现以当事人询问为主,法官询问为辅证人询问制度;6、真正贯彻自认制度的法律效力,使当事人的自认能够真正约束当事人和法院;7、严格限制上诉审的审理范围,确立上诉禁止不利变更原则;8、取消法院的再审程序启动权,限制检察机关对再审抗诉的范围。检察机关应只对公益诉讼以及人事诉讼的终审判决有抗诉权。将现行法的审判监督制度改造为再审之诉制度等等。

关于行政诉讼法修改

苏州大学杨海坤教授认为,根据我国国情,行政诉讼法的全面修改是全方位的事情,其中包括为了确保司法独立与公正,可以考虑改革法院审判体制,目前普通法院内设立行政审判庭过去被认为吸收了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行政审判体制的优点而采用的“中间体制”,现在看来,这种审判体制具有很明显的弊病,因此,提高行政案件的审级;允许原告选择原、被告所在地以外的第三地法院管辖;甚至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经验,设立相对独立的行政法院等等都是可研究的方案。

E. 许少波的发表论文

1.《证据保全制度的功能及其扩大化》(2.7万字),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独著;
2.《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以法院为中心的分析》(25万字),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2009年10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009年8月被评为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3.《论诉讼调解瑕疵之救济》(2万字),载《法学》2007年第4期,独著;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并于2009年9月获第二届全国民事诉讼法学中青年优秀成果(2007至2008年度论文类)二等奖;
4.《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立法探讨》,载《法律科学》2012年第3期,独著;
5. 《先行调解析论——兼与“调解优先”比较》(0.8万字),载张卫平主编《民事程序法研究》(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刊、第八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独著;
6.《释明告知提升判决认同感》,《人民法院报》2011年11月17日“实务周刊”;
7.《社会转型的司法 还是司法变革的政策——对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实践的考察》(1.7万字),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4期,独著;
8.《论民事裁定的既判力》(1.6万字),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6期,独著;
9.《论民事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之转换》(1.2万字),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4期,独著;
10.《法院调解的目的论》(1.5万字),载《法律科学》2007年第4期,独著;
11.《论否定性法律后果的立法设置——以救济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为主的考察》(1.4万字),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1期,独著;
12.《台湾地区民事证据保全制度改革及其借鉴意义》(1.1万字),载《当代法学》2007年第2期,独著;
13.《关于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的立法建议》(0.6万字),载《人民司法》2007年第7期,独著;
14.《论我国民事上诉审的审理范围》(0.7万字),载《当代法学》2001年第8期,独著;
15.《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法律救济》(1.7万字),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1期,独著;
16.《法律教育的困惑与现实性选择》(0.6万字),载《当代法学》2001年第10期,独著;
17.《法国证据保全制度初探》(1.3万字),载张卫平主编《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四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独著;
18.《诉讼民主与民事诉讼法律体系的完善》,载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形成》,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独著;
19.《解决冲突与保护人权:论诉讼的目的——基于诉讼法哲学的研究》(1.8万字),载《学海》2006年第5期,排名第二;
20.《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保障机制刍论》(1万字),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9期,独著;
21.《论执行中债权凭证的导入》(0.9万字),载《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独著;
22.《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体系之建构》(1.2万字),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独著;
23.《我国民事上诉审理范围的回顾与思考》(1.5万字),载《河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独著;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0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4.《论我国管辖权异议的立法完善》(1.3万字),载《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独著;
25.《经济法的价值取向与可持续发展》(0.7万字),载《河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独著;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0年第8期全文转载。

F. 民事诉讼法著作推荐

1、《民事诉讼法(第二版)》

是年9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艳丽。本教材吸收和借鉴既有民事诉讼法教材编写经验,在内容上注重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前沿理念和问题的介绍,以及民事诉讼法法规及司法解释的理解和适用。

该教材在全面系统的介绍我国民事诉讼法理基础上,更为注重学生对民事诉讼程序规定的掌握和运用,为此在教材的体例设置上,每章分设六个部分。

2、《新民事诉讼法 》

本书由邱联恭教授发起并组织的民事诉讼法研究基金会参与编写,本研究会为台湾首屈一指的民诉研究会,每年集合台湾地区此领域菁英,收录一次性发表当年研讨会的重要论文,于文后注明原刊载论文的期别及年月,命名为《民事诉讼法之研讨》。

该内容常列为台湾地区学术与实务研究者的指标性学术研究成果。 本集集合台湾民诉界实务与学界菁英作者群。历年来有许多台湾民事诉讼领域的专家学者相继加入,对于推动台湾民事程序法研究之进展及革新,贡献匪浅。

本书对大陆民事诉讼领域的学术发展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并对即将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理论有一定的参考。

3、《万国法源·国家司法考试万国授课精华:民事诉讼法(2013)》

《万国法源·国家司法考试万国授课精华:民事诉讼法(2013)》作者郭翔,是最接近我讲课时随堂所发讲义的一本书。

4、《民事诉讼法》

是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也是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民事诉讼法》在修订中吸收了民事诉讼法教学科研的最新成果,强调了程序法的理论,并更加突出了其教学适用性

5、《民事诉讼法》

张卫平著法律类图书,以现行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为根据,系统地、全面地阐述了民事诉讼各种制度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

《民事诉讼法》概念清晰、准确、分析简明、透彻,难点、重点明确,体系结构合理,充分吸收了法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关注了民事诉讼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注意民事诉讼制度的实际运作。《民事诉讼法》有助于读者正确理解、全面掌握民事诉讼理论和各种制度的动作机理。

G. 反诉提出的时间是什么

在举证复期限届满前可以提出反诉。制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 :

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7)张卫平民事诉讼法第四版第九章扩展阅读:

提起反诉的条件如下: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5、反诉只能是本诉被告向本诉原告提起,而不能对原告以外其他人;

6、反诉只能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

7、反诉与本诉必须是适用同种诉讼程序。

H. 民事诉讼模式与诉讼结构的关系

1,民事诉讼结构,是民事诉讼制度的内在结构,是当事人、法院的诉讼地位与相互关版系的内在反权映。
2,民事诉讼模式,是对特定的民事诉讼制度本质的外在反映。

3,民事诉讼结构中法官(法院)或当事人在诉讼中能动性的消长,形成了两种民事诉讼模式:
(1)职权主义,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拥有主导权,程序的进行以及诉讼资料、证据的收集等全部由法院负责。

(2)当事人主义,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诉讼请求的确定、诉讼资料的提出和证据的收集和证明主要由当事人负责。法官处于顺应性的地位,尊重当事人的意志,不作干预。

I. 求推荐民事诉讼法的好书

吴英姿编著《民事诉讼法——问题及原理》
科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用书
非常好用 根据内容穿插案例 由浅入深 对理解问题活用原理解决问题很有帮助
我看过不下5本民诉的教材 这本最喜欢

热点内容
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全面推进法治 发布:2025-09-14 21:22:47 浏览:711
租户热水器漏电死亡房主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4 21:14:48 浏览:874
中央依法治国委员会 发布:2025-09-14 21:14:37 浏览:723
经济法是由什么组成 发布:2025-09-14 21:09:12 浏览:119
刑法咨询 发布:2025-09-14 21:02:56 浏览:147
教育机构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 发布:2025-09-14 20:31:08 浏览:766
行政诉讼法独立 发布:2025-09-14 20:29:20 浏览:444
村法治宣传栏内容 发布:2025-09-14 20:29:11 浏览:131
法律援助窗口服务职能 发布:2025-09-14 20:28:24 浏览:358
行政法学热门冷门 发布:2025-09-14 20:11:32 浏览: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