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张卫平的民事诉讼法第四版

张卫平的民事诉讼法第四版

发布时间: 2021-12-22 17:47:35

Ⅰ 民事诉讼法著作推荐

1、《民事诉讼法(第二版)》

是年9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艳丽。本教材吸收和借鉴既有民事诉讼法教材编写经验,在内容上注重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前沿理念和问题的介绍,以及民事诉讼法法规司法解释的理解和适用。

该教材在全面系统的介绍我国民事诉讼法理基础上,更为注重学生对民事诉讼程序规定的掌握和运用,为此在教材的体例设置上,每章分设六个部分。

2、《新民事诉讼法 》

本书由邱联恭教授发起并组织的民事诉讼法研究基金会参与编写,本研究会为台湾首屈一指的民诉研究会,每年集合台湾地区此领域菁英,收录一次性发表当年研讨会的重要论文,于文后注明原刊载论文的期别及年月,命名为《民事诉讼法之研讨》。

该内容常列为台湾地区学术与实务研究者的指标性学术研究成果。 本集集合台湾民诉界实务与学界菁英作者群。历年来有许多台湾民事诉讼领域的专家学者相继加入,对于推动台湾民事程序法研究之进展及革新,贡献匪浅。

本书对大陆民事诉讼领域的学术发展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并对即将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理论有一定的参考。

3、《万国法源·国家司法考试万国授课精华:民事诉讼法(2013)》

《万国法源·国家司法考试万国授课精华:民事诉讼法(2013)》作者郭翔,是最接近我讲课时随堂所发讲义的一本书。

4、《民事诉讼法》

是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也是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民事诉讼法》在修订中吸收了民事诉讼法教学科研的最新成果,强调了程序法的理论,并更加突出了其教学适用性

5、《民事诉讼法》

张卫平著法律类图书,以现行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为根据,系统地、全面地阐述了民事诉讼各种制度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

《民事诉讼法》概念清晰、准确、分析简明、透彻,难点、重点明确,体系结构合理,充分吸收了法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关注了民事诉讼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注意民事诉讼制度的实际运作。《民事诉讼法》有助于读者正确理解、全面掌握民事诉讼理论和各种制度的动作机理。

Ⅱ 法学本科考研考民事诉讼法方向 那个学校的排名 老师比较好,说请说详细点

西南政法大学:常怡他们,目前国内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江伟。 第二。
清华大学:张卫平。第三。
北大、法大也不错。

Ⅲ 清华大学张卫平籍贯

张卫平(章程),山东莱芜人

张卫平(又名:章程)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

1983年西南政法学院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西南政法学院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个人经历

张卫平(章程),山东莱芜人,1976年结束下乡生活参加工作,1979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1983年本科毕业、198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执教,1993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留学,分别在东京大学法学部和一桥大学法学部学习研究,1996年任《现代法学》主编,1997年底离校去深圳某证券公司任职,1999年初调清华大学法学院任教至今。

1987年晋升为讲师

1992年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

1993年从讲师直接破格评聘为教授

1996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

任职情况

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民事诉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法官学院客聘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带教导师。

获奖情况

199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

1996年被司法部、劳动人事部授予英雄模范称号;

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政府津贴获得者;

1997年国务院、国家教委评为全国百、千、万工程人才;

199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

学术成果

(一)学术研究

率先提出了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问题,并提出了以民事诉讼体制转型为导向的,一整套关于民事诉讼体制、模式的宏观分析框架以及制度调整的理论与技术,形成了具有个人独创性的民事诉讼体制及转型理论。

(二)主要著作

独著

1.《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成都出版社1992);

2.《破产程序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3.《诉讼构架与程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探究与构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5.《守望想象的空间》(自选集、法律出版社2003);

6.《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

7.《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4)

主要合著

1.《中国审判理论研究》(重庆人民出版社1991);

2.《破产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5)

3.《民事诉讼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

4.《民事诉讼现代化与制度建构》(法律出版社2000);

5.《司法改革:分析与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

(三)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要有:

1.《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与选择之根据》(《现代法学》1996);

2.《诉讼标的及识别》(《法学研究》1996);

3.《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重述》(《法学研究》1997年);

4.《民事诉讼中的失权与正义性》(《法学研究》1999);

5.《自认制度及结构分析》(《清华法学评论》1999);

6.《再审事由研究》(《法学研究》2000);

7.《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 一种法院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法商研究》2000);

8.《事实探知的绝对化及消解》(《法学研究》2001);

9.《交叉询问:魅力与异境的尴尬》(《中外法学》2001);

10.《中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框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2);

11.《民事再审:基础置换与重构》(《中国法学》2003);

12.《证明标准建构的乌托邦》(《法学研究》2003);

13.《起诉条件与实体判决要件》(法学研究2004);

14.《论诉讼契约化——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作业》《中国法学》2004年第3期。

Ⅳ 谁能帮我推荐几本关于新旧民事诉讼法比较的专著

能力有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解读>
作者: 姚红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1
页数: 版次:初版
开本:32开 装帧:平装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
出版项:中国法制出版社 / 2005-8-1
原书定价:¥15.00 丛编项:教学法规 便携本装帧项:平装 32开 /

<民事诉讼法·涉外与仲裁篇>
作者:田平安
厦门大学 (2007-06出版)

民诉,我建议看张卫平教授的书.
张卫平教授:男,1955出生,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司法改革论评.第6辑/张卫平等主编,2007-12-1版
民事诉讼法教学案例(高等院校法学案例丛书)/张卫平著,2007-9-1版
民事程序法研究(第3辑)/张卫平主编,2007-6-1版
民事诉讼法习题集(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自测)/张卫平主编,2007-6-1版
司法改革论评(第5辑)/张卫平等主编,2007-3-1版
知向谁边(张卫平闲文集)/张卫平著,2006-12-1版
民事程序法研究(第2辑)/张卫平,2006-3-1版
琐话司法/张卫平,2005-10-1版
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张卫平,2005-8-1版
民事诉讼法学习题集(高等法学专业课程考试同步训练)/张卫平,2005-9-1版
民事诉讼法教学案例(高等院校法学案例丛书)/张卫平,2005-8-1版
民事诉讼法必读资料(法学教学参考书)/张卫平,2004-1-1版
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张卫平,2004-11-1版
民事诉讼法(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张卫平,2004-11-1版
民事证据制度研究(清华法学丛书)/张卫平,2004-4-1版
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修订版)/张卫平著,2007-1-1版
民事程序法研究(第1辑)/张卫平,2004-1-1版
民事诉讼法案例教程(面向21世纪法学案例系列教材)/张卫平,2003-11-1版
外国民事证据制度研究(清华法学丛书)/张卫平,2003-4-1版
司法改革:分析与展开/张卫平等,2003-4-1版
探究与构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论(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研究系列丛书)/张卫平,2003-3-1版
司法改革论评(第4辑)(司法改革研究系例)/张卫平,2002-11-9版
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张卫平,2000-6-15版
司法改革论评(第3辑)(司法改革研究系列))/张卫平,2002-6-15版
司法改革论评(第2辑)(司法改革研究系列)/张卫平,2002-2-1版
司法改革论评(第1辑)(司法改革研究系列)/张卫平,2001-11-1版
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清华法学丛书)/张卫平,2000-6-1版
民事诉讼法教程(高等法学教育)/张卫平,1998-1-1版
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张卫平 陈刚,1997-1-1版

张卫平 法学论文(同名作者未经筛选)
体制转型与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的发展 /张卫平
司法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 /张卫平

Ⅳ 民事诉讼法领域 比较有影响力的学者

张卫平、汤维建、条件方面比较突出的,你可以参见《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范瑜。

Ⅵ 求推荐民事诉讼法的好书

吴英姿编著《民事诉讼法——问题及原理》
科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用书
非常好用 根据内容穿插案例 由浅入深 对理解问题活用原理解决问题很有帮助
我看过不下5本民诉的教材 这本最喜欢

Ⅶ 请问自学民事诉讼法该用哪套教材好呢

要看你的基础而定。
如果你是本科生,推荐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民事诉讼法学内》2005年版,记容得是田平安老师主编,绿色封面。本书特点是简明扼要、浅显易懂,而且知识点比较全面,作为考研的教材也可以打下很好的基础。缺点是编写在民诉发修改以前,对于07民诉法修改了的内容要自己补充着看。
这是当当网上这本书的链接: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0008776&ref=search-0-A
如果您是研究生,可选书目比较多。个人觉得如张卫平老师、江伟老师、田平安老师等大家的教材都可以。
补充:本人是西政民事诉讼法学的硕士。

Ⅷ 许少波的发表论文

1.《证据保全制度的功能及其扩大化》(2.7万字),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独著;
2.《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以法院为中心的分析》(25万字),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2009年10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009年8月被评为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3.《论诉讼调解瑕疵之救济》(2万字),载《法学》2007年第4期,独著;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并于2009年9月获第二届全国民事诉讼法学中青年优秀成果(2007至2008年度论文类)二等奖;
4.《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立法探讨》,载《法律科学》2012年第3期,独著;
5. 《先行调解析论——兼与“调解优先”比较》(0.8万字),载张卫平主编《民事程序法研究》(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刊、第八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独著;
6.《释明告知提升判决认同感》,《人民法院报》2011年11月17日“实务周刊”;
7.《社会转型的司法 还是司法变革的政策——对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实践的考察》(1.7万字),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4期,独著;
8.《论民事裁定的既判力》(1.6万字),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6期,独著;
9.《论民事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之转换》(1.2万字),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4期,独著;
10.《法院调解的目的论》(1.5万字),载《法律科学》2007年第4期,独著;
11.《论否定性法律后果的立法设置——以救济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为主的考察》(1.4万字),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1期,独著;
12.《台湾地区民事证据保全制度改革及其借鉴意义》(1.1万字),载《当代法学》2007年第2期,独著;
13.《关于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的立法建议》(0.6万字),载《人民司法》2007年第7期,独著;
14.《论我国民事上诉审的审理范围》(0.7万字),载《当代法学》2001年第8期,独著;
15.《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法律救济》(1.7万字),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1期,独著;
16.《法律教育的困惑与现实性选择》(0.6万字),载《当代法学》2001年第10期,独著;
17.《法国证据保全制度初探》(1.3万字),载张卫平主编《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四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独著;
18.《诉讼民主与民事诉讼法律体系的完善》,载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形成》,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独著;
19.《解决冲突与保护人权:论诉讼的目的——基于诉讼法哲学的研究》(1.8万字),载《学海》2006年第5期,排名第二;
20.《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保障机制刍论》(1万字),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9期,独著;
21.《论执行中债权凭证的导入》(0.9万字),载《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独著;
22.《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体系之建构》(1.2万字),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独著;
23.《我国民事上诉审理范围的回顾与思考》(1.5万字),载《河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独著;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0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4.《论我国管辖权异议的立法完善》(1.3万字),载《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独著;
25.《经济法的价值取向与可持续发展》(0.7万字),载《河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独著;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0年第8期全文转载。

Ⅸ 张卫平的个人作品

1.《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成都出版社1992);
2.《破产程序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3.《诉讼构架与程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探究与构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5.《守望想象的空间》(自选集、法律出版社2003);
6.《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
7.《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4);
8.《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2005年人民大学出版社);
9.《推开程序理性之门》(法律出版社,2008年出版);
10.《民事诉讼:回归原点的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中国审判理论研究》(重庆人民出版社1991);
2.《破产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5)
3.《民事诉讼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
4.《民事诉讼现代化与制度建构》(法律出版社2000);
5.《司法改革:分析与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
6。《傲慢与偏见》(文协出版社2004)
7.(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文协2006年)
8.《性侵犯诉讼教程——鹰郡案为例》(文协2007年) 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有:
1、《在有与无之间——法学研究方法论漫谈》,《法治研究》,2010年第1期;
2、《起诉难:一个中国问题的思索》,《法学研究》,2009年第6期;
3、《回归马锡五的思考》,《现代法学》,2009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1期);
4、《案外人异议之诉》,《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
5、《无本之木——民事诉讼法学贫困化的思考(一)》,《司法》,2008年;
6、《认识经验法则》,〈清华法学〉,2008年第6期;
7、《司法公正的法律技术与政策》,〈法学〉(核心),2008年第8期;
8、《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若干问题》,《中国法律》,2007年第4期;
9、《再审事由构成再探讨》,《法学家》(核心),2007年第6期;
10、《判决执行力主体范围的扩张————以实体权利转让与执行权利的获得为中心》,《现代法学》(核心),第5期;
11、《大陆地区民事诉讼的沿革、改革与民事诉讼法的修正》,台湾中央研究院,2007年;
12、《民事诉讼中的异议制度研究》,《清华法学》,第1期;
13、《诉讼调解:时下态势的分析与思考》,《法学》(核心),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第9期全文转载;
14、《Reform of lawsuit system and revision of filing conditions》(起诉条件与诉讼要件)《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15、《关于民事执行中的举证责任》《执行工作指导》(中国审判指导丛书),最高法院执行工作室编,2006年第1期;
16、《民事诉讼法修改之我见》,《法商研究》(核心),2006第5期;
17、《管辖权异议:回归原点与制度修正》,《法学研究》(核心),2006年第4期;
18、《再审价值:有限纠错》,《法律适用》(核心),2006年第7期;
19、《民事诉讼法任务的构成与修正》,《法学》(核心),2006年第5期;
20、《民事诉讼“释明”概念的展开》,《中外法学》(核心),2006年第2期;
21、《民事诉讼法的修正与程序正义的提升(下)》,《中国司法》,2006年第2期;
22、《民事诉讼法的修正与程序正义的提升(上)》,《中国司法》,2006年第1期;
23、《民事诉讼法律审的功能与构造》,《法学研究》,2005年第3期;
24、《法律审研究》(《民事程序法研究》第二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
25、《民事诉讼法律审事由研究》(《诉讼理论与实践》收录),法律出版社,2005年出版;
26、《民事诉讼体制转型中的〈民事证据规定〉》,《中国司法》2005年第4期;
27、《民事诉讼中的矛盾群及解》,《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
28、《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的构想》,《法律适用》,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05年3期转载)
29、《五位一体教学法》,《教育研究》(清华大学主办),2004年地4期;
30、《起诉条件与实体判决要件》,《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
31、《体制转型: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基本作业》,《法学家》,2004年第5期;
32、《民事诉讼中法院的基本职权》,《法学论坛》,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05年1期转载);
33、《论诉讼契约化——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作业》,《中国法学》,2004年第3期;
34、《第三人类型及展开》,《民事程序法研究》第一辑,2004年5月;
35、《举证时限若干问题探讨》,《人民司法》,2003年第9期;
36、《既判力的客观范围》,《诉讼法研究》,2003年总第5卷;
37、《再审制度:基础置换与重建》,《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15000);
38、《证明标准建构的乌托邦》,《法学研究》,2003年第4期(12000);
39、《关于“路案”的分析》,《人民司法》,2002年第5期(6000);
40、《中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框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2年版;
41、《体制转型与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的发展》,《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6期;
42、《处分原则重述》,《现代法学》,2001第5期(14000);
43、《事实探知:绝对化倾向及其消解》,《法学研究》,2001第4期。(14000);
44、《证明责任倒置的辫析》,《人民司法》,2001年第8期;
45、《民事证据法:建构中的制度移植》,《政法论坛》,2001年第4期。(15000);
46、《民事诉讼法的发展与体制性制约分析》,《法律科学》,2001年第4期。(14000);
47、《民事证据法必要性之考量》,《法商研究》,2001年第3期。(14000);
48、《交叉询问制:魅力与异境的尴尬》,《中外法学》2001年第3期。(15000);
49、《法庭调查与辩论:分与合之探究》,《法学》,2001年第4期。(6000);
50、《证据责任分配的基本法理》,《证据法论坛》,2000年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第5期(DISEST)转摘;
51、《民事诉讼体制与民事诉讼模式的发展,《浙江大学法学评论》,2000年7月(15000);
52、《代位诉讼初论》(《诉讼法学新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8月。(8000);
53、《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分析》,《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25000;
54、《民事再审事由研究》,《法学研究》,2000年第5期。(14000);
55、《证明责任概念解析》,《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15000);
56、《论我国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法商研究》2000年第3期。(12500)(CUPA转载2000年第4期);
57、《民事再审事由审查程序的法定化》,《法学》2000年2期。(5000);
58、《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
59、《自认制度及结构分析》,《清华法学评论》,1999年第1期;
60、《民事证据制度改革走向探知》,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
61、《转换时期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体系的逻辑发展与契合》,湖南出版社,《湘江法律评论》1996年第一卷;
62、《论破产程序的域外效力》,法律出版社 ,《民商法论丛》,1995年第四卷;
63、《论破产程序的域外效力》,法律出版社,《民商法论丛》,1995年第四卷;
64、《法国民事诉讼中的诉权制度及其理论》,《法学评论》,1997年第4期;
65、《论诉讼法标的及识别标准》,《法学研究》,1997年7月第19卷第4期;
66、《中国民事诉讼运行的问题点——以证据制度为中心》 (日文) ,《一桥论丛》,1997年1月号;
67、《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重述》,《法学研究》 1996年第6期;
68、《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与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两种诉讼的比较分析》,《法学评论》,1996年第5期(下);
69、《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与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两种诉讼的比较分析》,《法学评论》,1996年第4期(上);
70、《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与选择之根据》,《现代法学》,1996年第6期;
71、《绝对职权主义的理性认知---原苏联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评析》,《现代法学》,1996年第4期
72、《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理论与实务》(日本),《法学家》,1995年9月总1075期;
73、《日本失业救济的法律规制---日本(雇佣保险法)考查》,《现代法学》,1995年第1期;
74、《转制与应变---论我国传统民事诉讼体制的结构性变革》(获司法部直属院校“八五”期间优秀论文奖),《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4期;
75、《日本著名民事诉讼法学家简介》(下),《外国法学研究》,1994年第2期;
76、《日本著名民事诉讼法学家简介》(上),《外国法学研究》,1994年第1期;
77、《职权主义与当事主义---两种民事诉讼基本模式的比较研究》,《外国法学研究》,1993年第1期;
78、《从行政诉讼视角论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学习与探索》,1992年第5期;
79、《论督促程序》,《中国法学》,1991年第5期;
80、、《论行政不作为违法的司法救济》,《社会科学》,1991年第8期;
81、《论行政法规竟合与行政处罚竟合》,《政治与法律》,1991年第6期;
82、《多数人诉讼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法学 》,1990年第6期;
83、《集团诉讼理论探讨与模式构想》《法学硕士论文选》(独),群众出版社,1989年2月;
84、《当前股票、债券发行若干法律问题探讨》,《法学杂志》,1989年第五期;
85、《诉讼标的理论的发展与变革》,《外国法学研究》,1989年第2期;
86、《选定当事人制度的理论讨论》,《法学与实践》,1989年第3期;
87、《集团诉讼适用中若干问题》,《中国法学》,1989年第4期(获司法部直属院校“七五”期间优秀论文奖);
88、《破产法实施的心理---文化环境 》,《学习与探索》,1988年第6期;
89、《论破产原因》,《政治与法律》,1988年第5期;
90、《苏联东欧各国检察长对民事诉讼的参与》,《外国法学研究》,1988年第3期;
91、《试论产品责任诉讼》,《广东法学》,1988年第1期;
92、《横向经济联合中的复合合同关系》,《国内外经济管理》,1987年第15期;
93、《杨沫初恋一文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法制月刊》,1987年第10期;
94、《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新课题》(下),《中国法学》,1987年第6期;
95、《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新课题》(上),《中国法学》,1987年第5期;
96、《集团诉讼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外国法学研究》,1987年第2期;
97、《对租赁经营的法学思考》,《学习与探索》,1987年第3期;
98、《人民调解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法学》,1987年第5期;
99、《日本行政诉讼制度》,《法学杂志》,1987年第1期;
100、《选定当事人制度初探》,《法学季刊 》,1987年第1期;
101、《日本法院对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外国法学研究》,1986年第3期;
102、《关于破产制度中的几个问题》,《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
103、《费尔巴哈早期刑法思想剖析》,《外国法学研究》,1986年第1期;
104、《论技术商品与技术转让合同》,《学习与探索》,1985年第5期;
105、《当前股票、债券发行中若干法律问题探讨》,《法学杂志》,1985年第6期;
106、《日本学者对经济法概念的看法》,《政治与法律》,1985年第1期;
107、《日本刑事犯罪的新动向》,《中国法学》,1984年第2期;
108、《一门新兴的学科---被害者学》,《法学季刊》,1984年第4期。) 1、《法学蓝调》(独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出版;
2、《民事诉讼法教程》(独著),张卫平,法律出版社,2008年出版;
3、《推开程序理性之门》(独著),张卫平,法律出版社,2008年出版;
4、《三言九问》,何家弘、张卫平、汪建成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5、《简明证据法教程》,何家弘、张卫平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6、《那门是窄的》(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7、《琐话司法》(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8、《民事诉讼案例教程》(独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9、《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独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10、《民事诉讼法习题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
11、《知向谁边》(独著),张卫平,法律出版社,2005年出版;
12、《民事诉讼法》(独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
13、《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独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
14、《民事程序法研究》第一辑(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5月;
15、《民事证据制度研究》(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16、《守望想象的空间——张卫平论文集(1)》,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
17、《民事诉讼案例教程》(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8月;
18、《探究与构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论》(独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
19、《外国民事证据制度研究》(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0、《民事诉讼考研必读资料》(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
21、《司法改革:分析与展开》(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
22、《司法现代化民事诉讼的基本建构》(合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
23、《外国证据法资料》(上下)(主编、翻译部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
24、《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25、《民事诉讼法教程》(司法部统编教材、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11月;
26、《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合著、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27、《司法部直属院校“八五”期间优秀论文集》,法律出版社,1996年12月;
28、《转换时期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体系的逻辑发展与契合》(第一卷),《湘江法律评论》湖南出版社,1996年;
29、《破产法教程》(修订本),法律出版社,1995年10月;
30、《日本民事执行法的理论与实务》(合译),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31、《中国审判理论研究》(合著、副主编),重庆出版社,1993年10月,(重庆社科一等奖、国家八*五科研课题);
32、《破产程序导论》(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
33、《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独著与衡平》,成都出版社,1993年5月,(全国首届诉讼法学科研成果 “南丰杯”一等奖、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34、《中国行政诉讼法原理》(合著),四川省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
35、《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法学》(合著),重庆市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重庆社科二等奖);
36、《股票制度规范运作》(合译),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9月;
37、《中国民事诉讼法学》(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
38、《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终述》(合著),长春出版社,1991年11月;
39、《强制执行理论与实务》(合著),重庆出版社,1990年11月,(重庆社科二等奖、四川省社科三等奖);
40、《破产法教程》(合著),法律出版社,1990年6月;
41、《行政诉讼法导论》(合著),重庆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
42、《行政诉讼指南》(合著),四川省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
43、《民事诉讼法新论》(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 1.《中国大网络全书(法学卷)》,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2002年,部分词条;
2.《诉讼法大词典》,四川省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部分词条;
3.《行政法词典》,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部分词条。

热点内容
破坏别人家庭的法律责任2019 发布:2025-09-14 06:46:53 浏览:536
社会保障法的问题 发布:2025-09-14 06:46:14 浏览:164
如何保障司法公正 发布:2025-09-14 06:29:11 浏览:851
江苏人民法庭直播 发布:2025-09-14 06:24:59 浏览:677
劳动法要求缴纳五险一金的依据 发布:2025-09-14 06:20:49 浏览:896
并购协议法律服务 发布:2025-09-14 05:54:35 浏览:343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发布:2025-09-14 05:54:34 浏览:145
法治是民法之 发布:2025-09-14 05:52:34 浏览:129
王锡锌法治政府建设 发布:2025-09-14 05:50:21 浏览:678
张忠愚律师 发布:2025-09-14 05:29:33 浏览: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