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强制措施折抵刑期
① 留置盘问时间能否折抵刑期
法院判决时,对被告人在公安机关曾被留置盘问的时间能否折抵刑期,实践中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留置盘问时间同刑事拘留、逮捕一样,可以折抵刑期,理由是留置盘问同样是对有犯罪嫌疑的人进行关押,剥夺了人身自由,理应在刑期中予以折抵。还有人认为,留置盘问时间与刑事法律上所讲的羁押不同,不应折抵刑期。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 根据我国《刑法》总则规定,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管制刑期二日,折抵拘役、有期徒刑刑期一日。对这一规定中的羁押应如何理解,是专指刑事诉讼法上的刑事拘留和逮捕措施,还是可“扩大”理解为包括留置盘问在内的所有对被告人采取过的剥夺人身自由的措施。笔者认为,《刑法》总则中的羁押不能随意做“扩大”解释,应严格定义为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拘留和逮捕。 据《法学词典(增订版)》(上海辞书出版社)解释,羁押是指把依法逮捕或拘留的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分子关押在看守所或其他规定的场所,以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羁押和逮捕、拘留密切相联,逮捕、拘留是羁押的前提条件,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不经依法逮捕或拘留就不能羁押,羁押是逮捕、拘留的必然措施,否则逮捕或拘留就失去意义。而留置盘问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法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带至公安机关进行盘问的措施。留置盘问虽然也剥夺了人身自由,但与羁押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淆。二者的区别表现为: 1、法律依据不同。逮捕和拘留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留置盘问是《人民警察法》所规定的。 2、适用对象不同。逮捕和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重大犯罪嫌疑分子;留置盘问的对象则是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 3、决定机关不同。逮捕是由人民检察院批准或由人民法院做出决定,刑事拘留是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决定;留置盘问只能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 4、适用目的不同。逮捕和拘留的目的在于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防止逃避或妨碍诉讼活动的行为发生;留置盘问的目的是通过盘问,及时发现违法犯罪人员,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② 判刑前行政拘留日期能否折抵刑期
如果行政拘留的原因与后边判处刑罚属于同一个犯罪行为,可以折抵刑期。如在故意伤害行为,先进行的行政处罚,后因某种原因将伤害案件转为刑事案件,那么前期进行的行政拘留就可以折抵故意伤害罪的刑期。
相关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罪犯在判刑前被公安机关收容审查、行政拘留的日期仍应折抵刑期的复函》(1981年9月17日)
山东、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们(81)鲁法研字第15号和甘法研字〔1981〕第012号报告均已收悉。关于罪犯在判刑前被公安机关收容审查和因同一犯罪行为被行政拘留的日期是否继续折抵刑期的问题,我们同意你们的意见,仍应按照我院1978年7月11日《关于罪犯在公安机关收容审查期间可否折抵刑期的批复》、1979年1月19日《关于罪犯在公安机关收容审查期间折抵刑期两个具体问题的批复》和1957年9月30日《关于行政拘留日期应否折抵刑期等问题的批复》的规定,予以折抵刑期。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81年3月18日《关于侦查羁押期限从何时起算问题的联合通知》是解释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的对被告人在侦查中的羁押不得超过二个月的期限应从何时起算的问题。我院上述三个批复的规定,则是解决罪犯被收容审查和因同一犯罪行为被行政拘留而实际上剥夺了人身自由的时间也应计算折抵刑期的问题。这三个批复与《联合通知》并不矛盾,仍应继续执行。此复。
③ 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是从拘留开始还是发逮捕证开始
1、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是从拘留开始。
2、羁押不是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它是指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一种当然状态。拘留和逮捕都是独立的强制措施,其实质都是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拘留和逮捕都属于羁押。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拘留在前逮捕在后,所以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是从拘留开始计算的,自然包括了之后的逮捕。
④ 被羁押可以折抵缓刑刑期吗
一、被羁押可以折抵缓刑刑期吗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羁押日期是否可以折抵徒刑缓刑日期问题的复函》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1月9日〔63〕法研字第55号函已收阅。关于被判处徒刑缓刑的罪犯在判决前的羁押日期是否可以折抵缓刑日期的问题,我院1956年9月26日法研字第9664号关于被判处徒刑缓刑、管制前羁押日数如何折抵问题的批复曾经作过解答,即:“缓刑是对犯罪分子的一种考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限内,如果没有再犯新罪,缓刑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因此,不必把判决前的羁押日数折抵缓刑日期。”这个批复曾抄送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请你院仍按此批复转告有关的人民法院。此复。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
二、刑事拘留有无羁押期限
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法定的紧急情况下,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并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
由于刑事拘留是一种临时性强制措施,所以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9条第1款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至4日。第2款规定: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第3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
这就是说,拘留剥夺人身自由的期限,一般为10日,特殊情况下为1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后羁押时间可长达37日。《刑事诉讼法》第75条规定:、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一般在判刑之前有先被羁押过的,若之后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那之前先行羁押的期限其实可以对刑期进行折抵。不过,若是被宣告缓刑的话,因为并非是实刑,而是对犯罪分子的一种考验,这样的情况下就算之前有被先行羁押,但是也不能对缓刑的日期进行折抵。
延伸阅读:
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情况有哪些?
司法机关延长羁押期限的理由有哪些?
逮捕后侦查羁押期限最长是多久
⑤ 取保候审期限是否折抵刑期
取保候审期限不能折抵刑期。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可以折抵的刑期的,只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指定住所监视居住。其他刑法和刑事强制措施不能折抵刑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⑥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下列有关监视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