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律关系救济性

行政法律关系救济性

发布时间: 2021-12-26 09:50:32

⑴ 如何判断一个法律关系是否是行政法律关系的标准

行政关系一般只来是纵向的隶自属关系,行政机关具有主动性、单方面性。当事人和行政机关权利、义务不对等。比如行政执法人员对违法当事人的罚款。
民事关系是横向的关系。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对等。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民事关系。而行政关系一般不需要双方意思一致。
对于行政关系,如果当事人认为不合理,救济方式是主要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只有在法律明确对定下才可以调解。
民事关系的救济方式为协调、调解、仲裁、民事诉讼等。

⑵ 行政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有何区别

1、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监回督主体如权力机答关、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等处于主导地位,行政主体处于受监督地位;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来源绵阳律师网页链接

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也是主体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但这些权利和义务是不一样的。

⑶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行政法律关系抄的特点:
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关系
(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不能由另一方当事人代替,各自的地位和法律角色是确定的。在我国的行政诉讼关系中,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体,他们也不能互为原被告。

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无论是行政主体还是行政相对人都要受到一定资格和条件的限制。

3、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对等性”
具体表现为:
(1)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2)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不具有的。

⑷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既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其中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而客体则是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行政法律关系是受法律调整或约束的一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是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各种社会关系。

3、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4)行政法律关系救济性扩展阅读

行政法律关系特征:

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即关系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律关系,而且在我国,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则只能是行政主体,他们之间不能互为原被告。

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在我国,只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3、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1)、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性质不完全相同。

(2)、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⑸ 什么是行政救济的法律关系

行政救济抄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袭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造成自己合法权益的损害,请求行政主体审查,有权的行政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审查后对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给予补救的法律制度。行政救济是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是基于行政监督理论而产生的一种监督制度,其任务和目的是通过这种监督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弥补行政相对人的损失,它是现代法治社会国家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不可或缺的一种制度。

《行政复议法》第28条第2款第3项规定:"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特征:
(1)行政救济以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

(2)行政救济以行政争议为基础;

(3)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⑹ 行政法的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这种关系既应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⑺ 行政法律关系为什么不属于行政法调整的对象请稍微详细些或举例说明。谢谢!

行政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版内部行政关系。权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差别在于,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关系,但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⑻ 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行政关系包括 1、行政管理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3、行政救济关系 4、内部回行政答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 (权力活动与非权力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法律关系即应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的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而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行政关系强调的是上下级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强调的是权力义务关系。

(8)行政法律关系救济性扩展阅读:

行政关系是指行政组织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其他行政组织或者与行政组织所属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监督行政行为过程中,与行政组织及其所属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换句话说,行政关系既包括外部行政关系,也包括内部行政关系;既包括行政管理关系,也包括监督行政关系。

⑼ 怎样理解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一)、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一方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国家机关授权的组织
(二)、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三)、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四)、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强制性
(五)、行政法律关系的程序性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这种关系既应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概念可以从如下方面解释和理解:
1.行政法律关系是受法律调整或约束的一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是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各种社会关系。
3.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⑽ 行政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有什麽不同

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专体发生的各种关系属,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关系构成了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行政管理关系;第二类是行政法制监督关系;第三类是行政救济关系;第四类是内部行政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 (权力活动与非权力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法律关系即应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的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而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行政关系强调的是上下级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强调的是权力义务关系。

热点内容
加强法治宣传思想工作 发布:2025-09-13 16:13:43 浏览:119
江苏省违章停车法规 发布:2025-09-13 16:03:30 浏览:839
票据不得转让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13 16:03:29 浏览:963
道德决定上层建筑 发布:2025-09-13 15:54:47 浏览:650
法院内分 发布:2025-09-13 15:35:31 浏览:959
行政诉讼法保全 发布:2025-09-13 15:18:17 浏览:84
涉港国安立法表决通过票数 发布:2025-09-13 15:13:01 浏览:456
新婚姻法2020年新规军婚 发布:2025-09-13 15:11:36 浏览:429
道德经情侣 发布:2025-09-13 14:49:05 浏览:962
党内重要法规汇编体会 发布:2025-09-13 14:47:15 浏览: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