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为什么行政法是国内法

为什么行政法是国内法

发布时间: 2021-12-28 14:07:57

A. 为什么行政法不是我国法律渊源

2.我国法律渊源的种类
⑴ 宪法 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所规定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立法工作的依据。

⑵ 法律 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所规定的通常是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中某些基本的和主要的方面,它的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是制定法规规章的依据。
⑶ 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的法律效力仅次于法律。行政法规的名称为条例、规定和办法。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出部分的规定,称“规定”;对某一项行政工作做出比较具体的规定,称“办法”。
⑷ 行政规章 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局、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它的法律效力仅次于行政法规。
⑸ 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这种法规只在本辖区内有效,且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相抵触,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本题目是将好几个概念掺和在一起进行考核. 首先是作为法律源源的判例法和制定法.在我国是以制定法作为主要的法律渊源的.其次是部门法和法的形式.行政法和民法\刑法同属于具体的部门法,而上边提到的行政规章才是法律的表现形式.

B. 行政法仅仅是国内法吗

是的。行政法存在的目的主要是限制行政权利,保障行政管理的正常运行,促进公共利益,因此行政法适用的范围在一个国家内部。

C. 行政法为什么应该是控权法

行政法是控权法。该观点将“控制行政权力”作为行政法理论基础和核心。控权论认为行政法是对行政权力控制的法。该理论从防止行政权力的扩张性和侵害可能性出发,强调必须对行政权力进行控制。它的主要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认为行政机关享有权力和进行管理是一个事实问题,而非法律问题,授予行政机关权力不是行政法所能决定的。行政法所能规范的是权力行使的后果,是由于享有权力、运用权力所带来的法律问题。第二,认为行政权的行使无须法律保障,行政法就是对行政权力进行控制的法。这一观点较多地借鉴了西方行政法作用的理论。

今日看了孙笑侠教授〈法律对行政的控制〉一书,比较赞成一种观点,我们对于行政所说的控权不应该只是对行政的限制而言的,此处的控是一种广义上的,是一种对行政权的凌驾,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引导行政有效合法的实施,另一个就是我们所说的限制行政权的滥用,保障相对人的利益。如果以此说法,那么就不会产生对行政效率带来的负面影响,至少在理论意图上,我们还是比较重视行政职能的有效实现。
至于成本的抬高这的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强调的是对行政行为行政管理的有效实现的管理,必须把握好有效的范围,有效就是要我们的行政权在社会服务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服务中要量力而为,结合我们的社会现实。但是即使这样成本的提高也是不可避免的,总的来说,成本的提高,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就、以及公民组织合理利益的实现,还是值得的。

对于公民权利滥用的问题,其实在现阶段这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我们所缺的恰恰是权利的重视。权利和权力是两个对应的范畴,他们处于一个运动的平衡之中,这需要双方的制衡,行政法对行政的控制就是为了要保持一种相对的均衡,所以权利滥用的问题是不用太担心的。

谢谢!

D. 为什么说行政法是控权法

行政法目的来在于保障私权和自由;自
行政法的基本内容是控制行政权;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法行政原则;而行政法的手段是司法审查和行政程序。
在控权论者看来,行政法的作用正如同紧箍咒 ,约束着处于强势地位的行政权。
“控权”不等于“限权”。“控权”是法律对行政权力的驾驭、支配,他并不仅仅限制行政权力 限权”则是尽量少地授予行政权力,即限制行政权力的范围。
限制是消极的,控制是积极的。

E. 行政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行政法是规定国家行政主体的组织、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专行使行政职属权的法制监督,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

行政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一)行政组织法;

(二)行政行为法;

(三)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

行政法的这三个部分分别调整着不同的行政关系:

行政组织法主要调整内部行政关系;

行政行为法,主要调整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主要调整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茂名律师网页链接

补充定义: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F. 为什么说行政法既是控制法又是保障法

行政法理论基础是行政法据以存在的观念和思想前提。它既是一国现行行政法律的理论总结,又对一国的行政法治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对行政法理论的深入研究决定着我国特色的行政法学体系的建立和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方向。近年来,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研究相当活跃,出现了各种主张和观点。但是,在行政法学界尚未形成占支配性地位的主流观点。对各种不同的行政法理论观点如何认识,以及理论界开展对此问题的讨论本身有何意义,笔者想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行政法理论基础的不同观点

1.平衡论。平衡论是北京大学罗豪才教授等1993年在其论文《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权利义务平衡》一文中提出的。之后,赞同该理论的学者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证,并且平衡论的观点解释我国现实社会中的行政法律关系,一定程度丰富了平衡论的理论内涵。平衡论的基本含义是在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中权利义务在总体上是平衡的。它既表现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权利的平衡,也表现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义务的平衡;既表现为行政机关自身权利义务的平衡,也表现为相对一方自身权利义务的平衡。平衡论可称之为‘兼顾论’,即兼顾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注:罗豪才:《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权利义务的平衡》,载《中国法学》1993(1)。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其后在《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一文中又指出:“平衡论既不是‘折衷论’也不是‘调和论’。由于行政机关以国家强制力和强大的人力、物力为后盾,总是居于强者的地位,而相对一方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均居于‘弱者’地位;因此,正是考虑到这种‘力量对比’,‘平衡论’总是将监督行政权、保障公民权、以及为相对一方设置更多的权利保障措施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注:罗豪才:《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权利义务的平衡》,载《中国法学》1993(1)。)它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其一, 就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的地位而言,平衡论认为双方的权利义务总体上应当是平衡的;其二,就平衡论所实现的目的而言,它是“兼顾论”,兼顾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一致;其三,实现平衡的手段是对行政权设定相应的控制手段从而实现权利义务的总体平衡;(注:王锡锌:《再论行政法的平衡精神》,载《法商研究》1995(2)。 )其四,鉴于我国目前行政权的现状及本身的特点,平衡论的重心是实现对国家行政权的控制。平衡论是目前我国行政法学界最有争议的观点,许多学者对其是与非开展讨论。笔者认为,若从行政法的作用和功能上看,平衡论者坚持和主张的自有它的道理。但如果把它定位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似嫌勉强(关于这一问题,后面还有论述)。

2.控权论。该观点将“控制行政权力”作为行政法理论基础和核心。(注:张尚@①:《走出低谷的中国行政法学——中国行政法学研究综述》,695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 )控权论认为行政法是对行政权力控制的法。该理论从防止行政权力的扩张性和侵害可能性出发,强调必须对行政权力进行控制。它的主要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认为行政机关享有权力和进行管理是一个事实问题,而非法律问题,授予行政机关权力不是行政法所能决定的。行政法所能规范的是权力行使的后果,是由于享有权力、运用权力所带来的法律问题。第二,认为行政权的行使无须法律保障,行政法就是对行政权力进行控制的法。这一观点较多地借鉴了西方行政法作用的理论。

3.管理论。管理论认为行政法既是管理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法,又是行政机关进行管理的法。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行政法既有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的作用,又有保障公民和组织合法权益的作用。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认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就是管理论。管理论主要是从行政法的作用来认识的,没有对其理论进行过多的分析、论证。

4.服务论。该论认为现代行政法实质上是服务行政法。它兼具服务与受益的功能,服务论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它的主要内容是要求“政府不应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而应以服务者的身份去为作为主人的人民提供各种服务”。它较多地从行政的功能上概括行政法的本质,并将服务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除上述观点外,还有“公共权力论”(注:武步云:《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公共权力论》,载《法律科学》1994(3)。 )和“保权控权双重说”。前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公共权力论”是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后者认为行政法溶控权与保权于一体,行政法的性质主要具有双重性;既保障行政机关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又对行政机关进行法律控制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G. 比较行政法和行政法是什么关系啊为什么比较行政法一般是属于人文学科而不是法律学科啊

法律分:国内部门法(民、刑、行政……)国外法(如德国民法、美国宪法……)国内诉专讼法(程序法)属、国际法、法律史(制度史和思想史)、立法学、比较法学、法边缘学科(法社会学、法心理学)八大类。

行政法是国内部门法范畴的,主要是围绕我国《行政法》展开的。而比较行政法则是属于比较法范畴的,主要是用我国先行行政法和大陆法系甚至英美法系其他先进国家的行政法制度作比较研究的。

比较行政法中也涉猎了部分国内行政法的内容,你选选是没有坏处的,而且就我个人感觉,比较法中的横向比较可以让你更深地理解本国行政法。你何不趁学比较法的同时自修行政法呢?

又及:我国的行政法面临换代,没有必要专门修他,因为你学到的东西也是过时的。

H. 为什么不能把行政法规列入中国的正式渊源

行政法规属于正式法源。
法的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可以从体现于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明确条文形式中得到的渊源,如宪法、法律、法规等,主要为制定法,即不同国家机关根据具体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法的正式渊源主要为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民族自治法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国际条约等。

I. 为什么说行政法是公法

公法是垂直关系,意识是国家通过公权力来管理人、事。总之主要在有公权力干预下的
再把“私法”也说了吧,私法就是调整平等主体间的关系,比如自然人、法人之间的。像民法就是典型的私法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

热点内容
中国2015年婚姻法 发布:2025-09-13 07:56:27 浏览:105
彩礼纳入婚姻法看法 发布:2025-09-13 07:54:25 浏览:409
法院下乡防疫 发布:2025-09-13 07:29:32 浏览:843
法官休庭后 发布:2025-09-13 07:24:01 浏览:82
婚姻法民法典条款变化 发布:2025-09-13 07:21:04 浏览:70
中国行政法属地属人管辖 发布:2025-09-13 07:16:56 浏览:478
全国道德模范张蕾 发布:2025-09-13 07:08:29 浏览:349
最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三条 发布:2025-09-13 07:07:10 浏览:829
期货法律法规汇编第七版 发布:2025-09-13 07:03:11 浏览:856
湖州司法鉴定所 发布:2025-09-13 06:57:32 浏览: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