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的不利
㈠ 劳动法对善良的老板不利
你们应该正确的分清楚,哪些是员工应该享有的正常权利,劳动法保护的只有内正常容权利。作为雇主,也要知道变通。
比如劳动法规定每天工作8小时,有些员工实际上工作4小时,偷懒4小时。那么这种情况下,工资核算最好改为计件形式,而不是按时计算。制定不与劳动法冲突的工作纪律规范也是有效措施,员工违反纪律就可以处罚,甚至开除,这些与劳动法是不冲突的。
㈡ 关于劳动法的问题
我国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体制,它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以上两法的司法解释与实施细则,还包括国务院和劳动部(劳动社会保障部)的行政法规等组成劳动法体系。
劳动法(及劳动法体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它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是一种独立的法律部门。这些法律条文规管工会、雇主及雇员的关系,并保障各方面的权利及义务。
我国的劳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最新立法为2008年的《劳动合同法》,需配合使用)
劳动法体系的调整对象,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离不开调整劳动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明确以下几点:劳动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它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是一种独立的法律部门。
《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颁布的法律。从狭义上讲,我国《劳动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从广义上讲,《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以及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法》作为维护人权、体现人本关怀的一项基本法律,在西方甚至被称为第二宪法。
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
以上内容,在有些国家是以各种单行法规的形式出现的,在有些国家是以劳动法典的形式颁布的。劳动法是整个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基本原则
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2.劳动是公民的权利
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同等的权利:
(1)对公民来说意味有就业权和择业权在内的劳动权;
(2)有权依法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和用工单位;
(3)有权利用国家和社会所提供的各种就业保障条件,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平等地录用符合条件的职工,加强提供失业保险,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的职责。对国家来说,应当为公民实现劳动权提供必要的保障。
3.劳动是公民的义务
这是劳动尚未普遍成为人们生活第一的现实和社会主义固有的反剥削性质所引申出的要求。
4.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1)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劳动法在对劳动关系双方都给予保护的同时,偏重于保护处于弱者的地位的劳动者,适当体现劳动者的权利本位和用人单位的义务本位,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利益;
(2)平等保护: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各类劳动者的平等保护,特殊劳动者群体的特殊保护;
(3)全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论它存在于劳动关系的缔结前、缔结后或是终结后都应纳入保护范围之内;
(4)基本保护:对劳动者的最低限度保护,也就是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
5.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1)双重价值取向:配置是否合理的标准是能否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双重价值取向,劳动法的任务在于,对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进行规范;
(2)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即社会劳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各个用人单位之间的配置;
(3)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处理好劳动者利益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㈢ 新的劳动法出台,是不是真的对中小企业不利呢
最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主要是为了给劳动者提供签定劳务合同的法律,规范劳务合同的签定与实版施,相对权保护劳动者权益。
其中对合同的解除规定: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㈣ 劳动法可以避免工作中哪些不利因素
1、劳动时间方面的规定:A劳动法规定的是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保证每周至少休息一日。B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劳动者协商后可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上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2、延长劳动时间时应该支付的报酬:A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B休息日安排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C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3、投诉部门可去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提醒一下,关于延长劳动时间的投诉,需要准备相关的证据,如工友的证明,考勤记录等。
㈤ 关于劳动法问题
甲只对其书写的事实及经过认诺,不要承认同意解除劳动合同,因为,公司在员工处分记录"解除劳动合同"一栏上打勾的行为发生在甲签名之前还是之后,公司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公司无法举证由公司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的后果。
甲签名仅对其书写的内容的承认,而不是对解除劳动合同的承认。该员工处分记录单为公司制定的一种格式单据,对于相对方(劳动者)而言,并不知道其格式的具体含义,这时,制定格式一方必须在格式中注明其法律后果和可能发生的情况,或书面、口头告知相对方。如无告知,则法院将对制定格式一方做出不利的解释。
而且,打钩的方式本身就缺乏明确的意思表示,不能作为相对方认诺的一种方式,只有签章等具有明确意思表示的行为,才能作为书面认诺的证据。
我认为,伱可以从举证责任和格式条款的两个方面驳斥对方的证据。一方面,伱可以要求对方证明打钩是在伱签字之前就存在;另一个方面,伱可以辩驳说,用人单位作为格式条款的制定方,应当事先口头告知或书面告知该格式单据的存在的各种可能情况,以确认劳动者确实知晓签字认诺的法律后果,如果事先知道签名会导致被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是不可能签订如此不平等的格式单据。
你可以要求劳动仲裁委的仲裁员自由心证,从其生活实践经验和逻辑推理的角度,分析用人单位提供的证据是否存在欺诈劳动者,骗取劳动者签名的情况,劳动者的签名并不是对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而是对违纪经过内容认诺的意思表示。
一个正常的当事人,如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是不可能用打钩认诺的方式,来处理重大的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确实达成了解除劳动合同的一致,根本不用写什么违纪经过,只需要劳动者签名确认解除劳动合同即可。
因此,甲可以提请仲裁员应用生活常识和自由心证审查该证据关于劳动合同解除上达成合意的意思表示的真实性,该证据显然是用人单位利用劳动者的疏忽,利用格式单据上陷阱诱使劳动者做错误的签名。
#############
另外,劳动仲裁不是终审判决,只是民事诉讼的前置程序。如果用人单位利用其影响力导致仲裁委做出不利于伱的裁决,伱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提起民事诉讼。
㈥ 新劳动法对企业的不利因素
第一,用工一个月必须签订劳动合同。
第二,不得扣押劳动者的证件、金钱等。
第三,劳动者辞职很自由。
㈦ 新劳动法的实施对劳务派遣的不利影响有什么
个人认为
新劳动法的实施
对劳动者是有很大好处的
对企业也是一个新的考验
于是就出现了
某知名企业
先是大批解雇其员工
然后再一一聘用的滑稽事件
但是新的劳动法限制了劳动者的流动性
和积极性
这点有待改进
㈧ 新劳动法的颁布是否会对大学生以后的就业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
这个嘛复,怎么说呢!国制家出台劳动法改制,主要是考虑劳动者更加利益化的权利,当然作为作为潜意识劳动者的大学生会收益的,这也在见证着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比例之合理化.当然,社会越发展,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点所有在校大学生都应看到!现在找工作确实很难,但自己的能力是所有一切的前提!只有自己能力提高了,以后就不会担心工作的事了.至于劳动法对政府机构的招聘的影响,这一点其实更应看作是国家惩治腐败与国家下决心提高政府行政机构人员的素质文化水平.这个举措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其他企事业单位效仿,其实这个也是必然,招聘岗位的有时越来越体现在能力与学位上了!所以当代大学生既充分享受国家政策优惠的同时又要加紧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自己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㈨ 请问下劳动法对消极怠工有什么处罚没
这个主要依据你们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㈩ 现行劳动法有啥缺陷啊
如没有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时效从何时起算等,需要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