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中土地管理法

行政法中土地管理法

发布时间: 2021-12-31 00:08:37

1. 现行的《土地管理法》的性质

现行的《土地管理法》的性质:

1、当事人主体地位不同。

行政法律回关系的主体一方为国家机答关,另一方为行政管理相对人,国家机关依职权发出命令或决定,支配相对人的行为,相对人则仅有服从的义务,双方当事人处于管理与被管理的不平等地位。而民事法律关的当事人处于平等的地位。

2、法律关系中体现的意志不同。

行政法律关系取决于行政机关单方意志,这种意志内容实质是国家意志,因而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具有法定性,行政机关的管理权利不允许放弃,否则即为失职、渎职。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因而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具有任意性,民事权利可以放弃。

3、调整原则不同。强制性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则;民法以自愿原则为核心.

2. 为什么有些书上说土地管理法是行政法而有些书上说是经济法

土地管理法在最新的教材上归为经济法

3. 为什么有些书上说土地管理法是行政法

在法理学上,法的部门的划分主要是依据两个标准,一个是调整对象,一个是调整专方法。前者是主要属标准,后者是辅助标准。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行政法部门泛指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任何法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现实的社会调控(法律的社会治理)是需要应运而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修正甚至废止、消亡。
土地管理法是指对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所进行管理活动予以规范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土地管理法中既有经济法的主体内容,也有行政法的主体内容,另外还包含非诉讼解决纠纷机制的内容和个别刑法条款。不同的部门法研究领域都会在自己的独特视角审视一部法规,所以这并不奇怪。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下破产法的结构,是实体法与破产程序法律的合体,但破产法究竟是商法呢还是程序法呢?研究商法和研究程序法的学者都会从自己的研究领域予以关注。

4.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属于什么 A法律 B行政法规 C政府规则 D部门规则

B行政法规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是由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发布,属于行政法规

5. 统计法,建筑法,预算法,土地管理法.哪个是行政法

土地管理法。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回中而与答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般行政法:指具有以下内容的法律法规:规定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国家机关及其负责人的地位、职权和职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考核、奖惩;有关行政体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等等。
特别行政法:指规范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如教育、民政、卫生、统计、邮政、财政、海关、人事、土地、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

6. 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哪个是特别法哪个是普通法

农村土地承包法部分基于土地管理法,而农村土地承包法是农村土地承包领域的法律,是特指领域法律,应当是特别法,在农村土地承包领域的民事纠纷,优于其他一般法。

7. 土地管理法是法律还是行政法规

一,是法律,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称“条例”,也可以称“规定”、“办版法”等。国权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制定的行政法规,称“暂行条例”或者“暂行规定”。
二,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而法规一般是国务院制定,土地管理法是全国人大制定的

8. 土地管理法是否属于民法范畴

土地管理法属于行政法范畴,不是民法范畴

9. 土地管理法属于什么法律体系

土地管理法是对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回理利用所进行管理答活动予以规范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土地管理法是顺应现实客观需要的大好事,从法律制度的源头上,完善征收与补偿机制,改革土地利益分配制度并将改革成果归由人民共享,实现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一种理性的平衡,无疑是减少征收中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高速发展的必要之策。

(9)行政法中土地管理法扩展阅读: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10. 行政诉讼法和土地管理法哪个是上位法

《行政诉讼法》和《土地管理法》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审议通过的位阶一样的法律,是同位法,而不是上位法或者下位法之分。
就法的效力位阶而言,法可分为三类,即上位法,下位法和同位法。
这是从法的渊源而言的:就法律效力大小而言,效力大的为上位法,它之下生效的为下位法。
比如说宪法和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宪法就是上位法,因为其他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其他的法律如刑法民法就是下位法。
立法法》确立划分法律位阶的标准或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央立法优于地方立法。当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发生冲突时,中央立法处于优位、上位,地方立法无效。在法律效力等级问题上,中央立法构成上位法,地方立法构成下位法。因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法律以及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高于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以及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
第二、同级权力机关的立法高于同级行政机关的立法。当同级的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立法发生冲突时,权力机关的立法处于上位、优位,同级行政机关的立法无效。因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高于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法律属于上位法,行政法规则属于下位法。同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效力等级高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
第三、同类型的立法根据其立法主体的地位确立法律位阶关系。在权力机关作为立法主体的立法类型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效力等级高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效力等级高于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在行政机关作为立法主体的立法类型中,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法律效力等级高于国务院部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法律效力等级高于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第四、权力机关(这里仅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组成的常设机构(人大常委会)之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效力等级高于其常设机构即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规性文件。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效力等级高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效力等级高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效力等级高于较大的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但是《立法法》并不是对所有的法律渊源都作出了法律位阶的规定。如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之间的法律位阶关系;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的法律位阶关系均是立法法未明确规定位阶的特殊关系。虽然《立法法》第86条规定了当以上类型的立法发生法律冲突时法律适用规则,但这种规定不属于法律位阶的规定。因此,并非所有的法律渊源均可以纳入法律位阶的序列。

热点内容
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 发布:2025-09-13 04:19:12 浏览:63
行政法规无权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发布:2025-09-13 04:19:11 浏览:226
刑法案例报告 发布:2025-09-13 04:13:05 浏览:844
龙岗法院副院长 发布:2025-09-13 04:03:46 浏览:858
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产品质量 发布:2025-09-13 03:57:09 浏览:901
疼痛科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3 03:47:51 浏览:295
法治思维不应抛弃形式逻辑 发布:2025-09-13 03:42:59 浏览:687
2018年注册经济法教材 发布:2025-09-13 03:31:48 浏览:657
网页截图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13 03:27:30 浏览:957
附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英文 发布:2025-09-13 03:27:29 浏览: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