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学第二章

行政法学第二章

发布时间: 2022-01-14 20:16:02

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这门课程第二章的知识点有哪些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这门课程第二章的知识点包含章节导引、行政组织法基本原理、行政主体理论、行政组织的设置与编制、公务员制度、公物法。

㈡ 谁能帮我找到罗豪才主编的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全部内容

想这样的书很难在这里找到的,
我找关于java的书就一本都找不到。

㈢ 比较行政法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法律的传统、法系和比较研究
第一节 法律的传统和法系 1
第二节 罗马日耳曼法系3
一、罗马法的复兴3
二、罗马日耳曼法系的主要特点8
第三节 普通法法系 11
一、普通法的起源11
二、衡平法的成长13
三、普通法法系的主要特点16
第四节 比较研究20
一、比较研究的范围和方法20
二、比较研究的效用22
三、行政法的比较研究24
第二章 行政法和行政法学
第一节 行政法的意义和主要特点 27
一、法国行政法的意义和主要特点27
二、英国行政法的意义和主要特点31
三、美国行政法的意义和主要特点 33
第二节 行政法的渊源 39
一、法国行政法的渊源 40
二、英国行政法的渊源 41
三、美国行政法的渊源43
第三节 行政法的基本观念和原则46
一、法国行政法的基本观念和原则46
二、英国行政法的基本观念和原则53
三、美国行政法的基本观念和原则57
第四节 行政法学75
一、法国的行政法学 75
二、英国的行政法学 77
三、美国的行政法学 79
第三章 行政组织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公共行政的主体:公法人83
一、行政主体的意义和存在的理由 83
二、行政主体的性质84
三、行政主体和行政法上的主体的区别86
四、行政主体的种类86
第二节 国家的形式和政府的形式94
一、国家的形式94
二、政府的形式95
第三节 分权原则99
第四节 中央集权、权力下放和地方分权104
一、中央集权制 105
二、权力下放制 112
三、地方分权制 114
第四章 中央政府
第一节 法国的国家行政组织118
一、1958年的宪法 118
二、总统 120
三、总理 123
四、总统和总理的关系 126
五、部长 129
六、重要的咨询机构 133
七、中央政府与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 135
第二节 英国的中央政府141
一、英国宪法的特点 141
二、英王和枢密院147
三、内阁和首相151
四、部长和部 156
五、咨询机构 160
第三节 美国联邦政府 161
一、联邦宪法 161
二、总统171
三、总统的执行机构184
四、内阁190
五、部194
六、独立规制委员会197
七、政府公司211

㈣ 行政强制法草案的第二章 行政强制的方式和设定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的,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做出的对相对人的人身、财产和行为采取的强制性措施。2009年8月24日行政强制法草案第三次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后,行政强制的相关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主要内容
1、执法主体必须是正式执法人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同国务院法制办研究,建议增加两项内容。草案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正式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2、行政机关不得夜间执行不得停水停电。
3、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违反本法规定,在夜间或者节假日实施强制执行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4、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行政决定。
5、不得查扣公民个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6、草案的内容照顾到了人的基本生存需要问题,在规定行政强制有查封、扣押权力的同时,也规定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7、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不得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8、行政机关依法查询企业的财物账簿、交易记录、业务往来等事项,不得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并应当保守所知悉的企业商业秘密。
9、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10、行政强制执行不排斥“执行和解”。行政强制执行可达成执行协议,也就是说,行政强制执行不排斥“执行和解”。草案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可以在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情况下,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
11、行政强制行为在引起强制原因的具体行政行为被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下,一般应暂停强制行为。但为了公共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需要可以强制执行,被执行人可以对此提出行政复议,复议期间不暂停执行。

行政设定
行政强制的设定:
(一)设定权
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
(1)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
(2)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冻结存款汇款”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3)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以及扣押财物”的行政强制措施;
(4)“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如规章)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5)法律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种类作了规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作出扩大规定。
(二)设定程序及评价
1.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拟设定行政强制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强制的必要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及采纳意见的情况。
2.评价
(1)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强制进行评价,并对不适当的行政强制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2)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强制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必要性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强制的设定机关。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强制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就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实施种类
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2、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3、扣押财物;
4、冻结存款、汇款;
5、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㈤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这门课程有多少章节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这门课程有7章内容,包括:第一章行政法概述、第二章行政组织法、第三章行政行为总论、第四章行政执法概论、第五章其他行政行为、第六章行政复议、第七章新行政诉讼法。

㈥ 行政法学的行政法学

书名:行政法学(最新版)
图书编号:1252369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定价:18.0
ISBN:780208129
作者:贾劲伟
出版日期:2005-03-01
版次:1
开本:32开
简介:
本书是与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自学考试大纲、教材相配套的辅导用书。
编写依据:
1.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颁布的《行政法学自学考试大纲》;
2.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的教材《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罗豪才主编)。
3.2005年1月1日前,国家颁布实施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
4.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活页文丛《行政法学》。
本书的特点:
1.以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及能力层次为线索,按最新体例分章节进行编写。每章均列有考点透视,并将每一章节可能出现的所有考核知识按考试题型编写同步跟踪强化训练题,以便考生扎实、准确掌握本章内容。
2.对每一章的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解答并举例点评,又将本章最近出现过的考题进行分析,每章又附有知识网络图,这对于考生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掌握重点、难点,正确解答各种题型,富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3.附录部分包括两套模拟试题、一套最新全真试题及参考答案,以便考生及时了解最新考试动态及方向。
目录:
第一章绪论
考点透视
同步跟踪强化训练
参考答案
重点难点举例点评
历年考题分析
知识网络图
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考点透视
同步跟踪强化训练
参考答案
重点难点举例点评
历年考题分析
知识网络图
第三章行政行为概述
考点透视
同步跟踪强化训练
参考答案
重点难点举例点评
历年考题分析
知识网络图
第四章抽象行政行为
考点透视
同步跟踪强化训练
参考答案
重点难点举例点评
历年考题分析
知识网络图
第五章具体行政行为
考点透视
同步跟踪强化训练
参考答案
重点难点举例点评
历年考题分析
知识网络图
第六章行政合同
考点透视
同步跟踪强化训练
参考答案
重点难点举例点评
历年考题分析
知识网络图
第七章行政指导
考点透视
同步跟踪强化训练
参考答案
重点难点举例点评
历年考题分析
知识网络图
第八章行政程序法
考点透视
同步跟踪强化训练
参考答案
重点难点举例点评
历年考题分析
知识网络图
第九章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考点透视
同步跟踪强化训练
参考答案
重点难点举例点评
历年考题分析
知识网络图
第十章行政赔偿
考点透视
同步跟踪强化训练
参考答案
重点难点举例点评
历年考题分析
知识网络图
第十一章行政复议
考点透视
同步跟踪强化训练
参考答案
重点难点举例点评
历年考题分析
知识网络图
第十二章司法审查
考点透视
同步跟踪强化训练
参考答案
重点难点举例点评
历年考题分析
知识网络图
附录: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2004年(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行政法学试卷
2004年(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行政法学试卷参考答案
为什么逾千万自考生如此信赖北大燕园
读者信息反馈卡

㈦ 请教下面两个问题区别 《行政法学》 第二章 行政行为合法的要件有哪些 第三章 试述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要件

我个人觉得吧。。这两个问题应该是侧重点不同
第一个问题,应该就是问合法的要件有什么,只要说出有什么就可以了。
第二个问题应该是论述性质,就是要论述一下合法性要件的意义,价值等等的比较深层次的讨论。

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章疑问

一、“地方性行政法规”中地方性指省一级的地方。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法规;地方法规是省级人大制定的法规;部委、省级政府、较大市可以制定规章。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新设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新设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部委、省级政府、较大市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上限一般为三万);无论法规或规章,上级部门有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二、“前款规定的”是部委的定语,特指部委,不包含省级政府、省级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较大市政府,因为上述部门均有权制定政府规章。(不过本人认为,这个定语即便不加也同样不会引起歧义)
如有其他疑问我们可以继续探讨。

㈨ 行政法学课上要抄的法条:拜托各位帮忙找一下~不胜感激

法条全文如下,自己挑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主席令[1999]第十六号
颁布时间:1999-4-29发文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9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

第三条 依照本法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行政机关是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行政复议申请;

(二)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资料;

(三)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拟订行政复议决定;

(四)处理或者转送对本法第七条所列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

(五)对行政机关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处理建议;

(六)办理因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诉事项;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 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第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

第二章 行政复议范围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二)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三)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八)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九)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十)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第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

(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前款所列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规章的审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

第八条 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

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章 行政复议申请

第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第十条 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申请人。

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

第十一条 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第十二条 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第十三条 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第十四条 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第十五条 对本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以外的其他行政机关、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按照下列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二)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三)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四)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五)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由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或者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第四章 行政复议受理

第十七条 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除前款规定外,行政复议申请自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八条 依照本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接受行政复议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对依照本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属于其他行政复议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自接到该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七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接受转送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受理;必要时,上级行政机关也可以直接受理。

第二十一条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第五章 行政复议决定

第二十二条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第二十三条 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七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行政复议机关不得拒绝。

第二十四条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第二十五条 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终止。

第二十六条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对本法第七条所列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对该规定有权处理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七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六十日内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第二十七条 行政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七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第二十八条 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同意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按照下列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一)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二)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三)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依据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四)被申请人不按照本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行政复议机关对符合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赔偿的,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应当同时决定被申请人依法给予赔偿。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行政复议机关在依法决定撤销或者变更罚款,撤销违法集资、没收财物、征收财物、摊派费用以及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同时责令被申请人返还财产,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或者赔偿相应的价款。

第三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第三十一条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六十日的除外。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三十日。

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

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三十二条 被申请人应当履行行政复议决定。

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或者有关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

第三十三条 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或者不履行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行政复议机关违反本法规定,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依法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或者不按照规定转送行政复议申请的,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经责令受理仍不受理或者不按照规定转送行政复议申请,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 行政复议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复议活动中,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渎职、失职行为的,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被申请人违反本法规定,不提出书面答复或者不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或者阻挠、变相阻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进行报复陷害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经责令履行仍拒不履行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 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发现有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按照规定期限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徇私舞弊、对申请人打击报复或者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等情形的,应当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建议,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行政复议活动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机关的行政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四十条 行政复议期间的计算和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依照民事诉讼法关于期间、送达的规定执行。

本法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五日”、“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第四十一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行政复议,适用本法。

第四十二条 本法施行前公布的法律有关行政复议的规定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以本法的规定为准。

第四十三条 本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1990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1994年10月9日国务院修订发布的《行政复议条例》同时废止。

㈩ 行政法学的基础系列

书名:行政法学 21 世纪法学基础课系列
图书编号:315266
出版社:北大
定价:29.0
ISBN:730103401
作者:罗豪才
出版日期:2001-09-02
版次:1
开本:16开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行政法的概念
一、行政的涵义
二、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
三、行政法的概念
四、行政法的渊源
五、行政法的分类
六、行政法的特点
第二节行政法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
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第三节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涵义
二、行政合法性原则
三、行政合理性原则
四、行政应急性原则
第四节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二、行政法的作用
第五节行政法学的发展及其学科体系
一、行政法与行政法学
二、国外行政法学的发展概况
三、我国行政法学的发展概况
四、本书的体系安排
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概述
一、行政主体
二、行政相对方
第二节国家行政机关
一、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性质和特征
二、国家行政机关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三、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国家行政机关
第三节被授权的组织和被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一、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
二、行政机关以外行政主体的具体形态
三、被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第四节公务员
一、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
二、公务员法律关系
三、公务员的权利
四、公务员的义务
五、公务员的责任
第五节行政相对方
一、实体法上的地位
二、程序法上的权利
第三章行政行为概述
第四章抽象行政行为
第五章具体行政行为
第六章行政合同
第七章行政指导
第八章行政程序法
第九章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第十章行政赔偿
第十一章行政复议
第十二章司法审查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热点内容
施工员被别人签字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9-02 19:51:21 浏览:281
关于网络转发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02 19:51:13 浏览:697
青年法治讲堂 发布:2025-09-02 19:25:35 浏览:910
南阳宛城区法律援助电话 发布:2025-09-02 19:25:28 浏览:916
滨州法院小区 发布:2025-09-02 19:24:50 浏览:352
立法的科学原则含义 发布:2025-09-02 19:22:05 浏览:701
叫女方堕胎会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9-02 19:21:55 浏览:479
法治热报网 发布:2025-09-02 19:21:55 浏览:230
南京绿化法规 发布:2025-09-02 19:07:45 浏览:469
佛佛法治怒 发布:2025-09-02 18:54:08 浏览: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