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
⑴ 如何理解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你好,来这个问题至少源可以从3个方面来谈:
行政机关掌握是否根据行政职权发起行政行为的主动性,而行政相对人可以通过声明申请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但行政行为中,应声请的行为种类远少于依职权的行为。
行政机关依职权的行为一经作出,推定有效,具有法律上的执行力。行政相对人的声明、申请和要求,都是被动的,都要依赖于行政机关的许可、登记和审批,方可具有法律效力。
行政机关掌握大批行政相对人所不具备的资源,可以动用大批人财物投入到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中,在信息方面,较之相对人更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所有的权利都要具有实现的途径,显然行政机关的途径远较行政相对人更加开阔。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你。
⑵ 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对吗
不对。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部分。
在中国行政法学领域,行政主体是指享版有行政职权,以自己权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对行政法主体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人认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主体,或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它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也有人认为,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监督主体。在这层意义上,行政法主体是指受行政法规范的调整,享有行政法上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学术界之所以会存在对同一概念的如此分歧,主要源于各自视角不同。后者的特点在于强调了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及该关系中的监督主体,虽然没有跳出“行政法律关系”的范畴,与前者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但从表述的角度看更为明确和全面,尤其是在探讨“行政主体”这个概念时,采用后者的观点更有利于在与行政相对方相对应的关系上把握之。简而言之,行政法主体中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中包括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特殊的一方主体。
⑶ 怎样理解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性
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平等性,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双方在法律上的实质平等而对双专方权利属进行的不对等分配,是一种“平等下的不对等”。
行使行政权的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行政法律关系地位的“不对等性”既不能简单的解释为行政主体的命令和行政相对人的服从,也不能简单的被理解为行政主体一方只行使权利而作为另一方当事人的行政相对人只履行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不对应的情况。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扩展阅读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不然法律关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关系。
(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不能由另一方当事人代替,各自的地位和法律角色是确定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体。
2、具有不对等性。
3、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法定的。
4、所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具有特殊性。
⑷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
这个课本上的话没有错,“国家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也叫行政主体”这是叫行政委托,行政委托比较特殊,不同于行政授权,当法律授予其行政主体资格,它是行政主体;而当法律没有授予它行政主体资格时,它就不是行政主体。你看此时的表述是“受委托执行某些管理任务”,就是说只是授予某项权力给它,并没给它这个主体的资格。这是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殊之处。
⑸ 行政法律关系特征的主体权利义务的对应性与不对等性
关于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问题,一直是我国法学界存在争议的问题版。许多行政法学权家主张行政法律关系地位具有不平等性,其中行使行政权的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行政法律关系地位的“不对等性”既不能简单的解释为行政主体的命令和行政相对人的服从,也不能简单的被理解为行政主体一方只行使权利而作为另一方当事人的行政相对人只履行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不对应的情况。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平等性,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双方在法律上的实质平等而对双方权利进行的不对等分配,是一种“平等下的不对等”。
⑹ 行政法主体和行政主体的关系
行政法主体又称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版承担者,具体包权括执掌行政权的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即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被管理者)。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因此,行政法主体的范围大于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只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主导地位。
⑺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区别是什么
行政法主体是用行政法规范来调整的,而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行为过程中回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答
⑻ 如何确定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的地位
1、行政法主体中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专主体:行政主体和属行政相对方;
3、行政法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主体。
4、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监督主体:如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人民法院就是行政法主体。又如行政复议中的上级行政机关等
4、行政主体:行政机关不等于行政主体,除行政机关外
⑼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包括什么
行政主体主要包括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
如果说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就还包括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政相对人。
⑽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
这个课本上的话没有错,“国家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也叫行政主体”这是叫行政委托,行政委托比较特殊,不同于行政授权,当法律授予其行政主体资格,它是行政主体;而当法律没有授予它行政主体资格时,它就不是行政主体。你看此时的表述是“受委托执行某些管理任务”,就是说只是授予某项权力给它,并没给它这个主体的资格。这是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