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工资计算题
A. 劳动法的小时工资怎么计算
劳动法中关于日工资计算的方法:月工资÷月计薪天数(21.75天)=日工资。全体公民内的节日假期由原来容的10天增设为11天。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
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1)劳动法工资计算题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B. 符合劳动法的工资计算公式。要体现加班工资。
请问你适用的是哪一种工时制度,不同的制度算法有些差异。
加班工资的计算应当是以员工的每月平均工资作为计算基数(用A表示)
21.75为每月的计薪日。;A/21.75/8=小时工资(用B表示)
如果是工作日延时加班,是B乘以将延时加班小时数(用X表示)再乘以1.5;
如果是休息日加班,则以B*X*2;
如果是法定假期加班,则以B*X*3。
C. 劳动法规定每月21.75天是怎么算出来的
每月的工作日为21.75天的计算如下:
制度计薪日计算方法一版、制度工作日的计算扣除了权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具体计算方法为: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为一年52周的双休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月、年的工作日×每日的8小时
二、“制度计薪日”即用于日工资的计算的月计薪天数,在工资发放的时候与许多考勤项目相关,如扣除事假、病假工资,加班费计算,工作不足一个月时的工资计算等等,都与“制度计薪日”及日工资数相关。
月计薪天数、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方法为: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不扣除11天的法定节假日)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D. 劳动法工资计算方法
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
法定假日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内300%
双休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容算基数÷21.75×200%
工作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150%
休息及法定假日规定:每周休息2天,每年11天的法定节假日。
E. 谁知道劳动法的综合计算工时制计算工资是怎么计算的
综合制工资计算方是按月计算的:每以174小时为基本上班时间.超过部分按1.5倍计算内工资.星期6和天上容班照样照1.5倍计算工资.但如果当月上班不满174小时.而晚上加班或休息日上班了,同样按照174小时内的工资计算.底薪除以174小时为每小时上班工资.明白不..不明白追问.
F. 工资计算公式
不扣除11天的法定节假日按21.75算。
以请事假为例,公式如下:事假应扣工资=月基本工资÷21.75×请假天数,示范:假设基本工资为3000,事假两天,那么事假应扣工资为3000÷21.75×2=275.86。
应得工资为3000-275.86=2724.14。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不扣除11天的法定节假日)
“制度计薪日”即用于日工资的计算的月计薪天数,在工资发放的时候与许多考勤项目相关,如扣除事假、病假工资,加班费计算,工作不足一个月时的工资计算等等,都与“制度计薪日”及日工资数相关。
(6)劳动法工资计算题扩展阅读:
制度计薪日是指计算薪酬的有效天数。按现行劳动法规,每周两天双休不计入薪酬计算天数,法定节假日可计入薪酬计算天数。
年计薪日为365-104(每周2天双休)=261天,平均每月制度计薪日为21.75天。年工作日365-104(每周2天双休)-11(国家法定节假日)=为250天,平均每月制度工作日为20.83天。
G. 工资计算器/薪算:工资到底怎么算
工资算法,不同公司有不同的算法,有些按自然月算(一个月是按30或31来计日工资),有些是按实际出勤天数算(也就是周六周日不带薪),大部分还是按国家规定的算法,具体如下: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
H. 求工资计算公式!怎么计算,越详细越好!
按您的说法,您公司应该是计算发放日薪的,那么请先确定您公司的计薪区间,若您公司计薪区间是每月1号到月末最后一天,那么今年一月分的实际工作日应为20天,另需加一天付薪的法定假日,共21天,“24号开始统一放假”的意思是后面6天的工资应该都扣掉吧?
那么您本月工资应为 月薪/21*5。
我觉得不管怎样您公司还是应该发您一天法定节假日(1月1日周六应顺延至3日)的钱的。《劳动法》对公司的薪资计算标准和流程没有统一的规定,所以您公司是可以自行决定计薪方式的。
希望有帮到您~
I. 底薪工资怎么算 计算公式
计算方法
1、出勤工时:为实到人数与每日标准工作时间数(8小时)之乘积
2、受援工时:为接受支援人数与实际支援时间之乘积
3、加班工时:为加班人员与加班时间之乘积
4、实勤工时:出勤工时+受援工时+加班工时
5、除外工时:为当日非发生于生产之工时
6、生产总工时:实勤工时—除外工时
7、异常工时:为当日因各种因素造成生产部无法正常生产而耗费的人工工时。
8、总标准工时:为当日生产之各产品入库总数与各产品之单一标准工时之乘积之和。
9、异常工时:将影响当日生产所发生之状况分别填写实际时间
10、除外工时:将当日发生于生产中无法抗拒之工时,分别填写实际发生之工时。
11、生产工时:为当天生产此工令所发生的实际工时。
12、差异工时:为产出标准工时与生产工时之差
生产效率=总标准工时生产总工时×100%
总标准工时=产出数×单一产品标准工时
(9)劳动法工资计算题扩展阅读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的风险
1、企业实行以上两种工时制度,需要到当地劳动部门申请批准,否则,即便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也是无效的,发生争议,也应按照标准工时制处理,劳动者可以主张加班工资,企业的用工成本就增大。
企业如何进行审批以及需要提供哪些材料,需要到劳动行政部门去了解具体情况,或是致电12333劳动热线咨询。
2、实行以上两种工时制度的职工加班费的支付问题
一般情况下,综合计算工时制的加班只会在一定周期的工作时间超过标准的总额时,才会存在,且只能以150%的比例来计算加班费,在标准总额内的时间,即使在某天或某周来看是超过了标准工作时间但也不以加班来看。同样在法定节假日工作还是视为加班,按法定的标准支付300%的工资。
不定时工作制不存在加班,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
若用人单位不按时足额支付加班费,劳动者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以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的支付劳动报酬为由,随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3、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仍然享有法定休息的权利,这是宪法和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休息权,在任何情况下用人单位都应该保护劳动者的这项权利。
而根据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劳部发[1994]503号)的第六条的规定,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职工。
企业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章、第四章有关规定,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因此,用人单位应当注意实行以上两类工时制员工的休息时间安排,如果未适当安排员工休息,劳动者就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以用人单位“未提供相应劳动条件”为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何种方式的休息时间安排才能达到法律法规的要求,需要用人单位先制定具体方案,并在报劳动行政部门审批时,由劳动行政部门审核。若通过,则按审批的方案执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