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议程
1. 济南大学法学院的科学研究
教学研究中心:法学理论教学研究中心、宪法行政法教学研究中心、民商法教回学研答究中心、知识产权法教学研究中心、经济法教学研究中心、刑法教学研究中心、诉讼法教学研究中心、国际法教学研究中心
研究所:社会法学研究所、法治政府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所、
实务工作机构:司法考试培训中心、济南大学妇女维权服务热线、济南市12355青少年维权服务热线、众成仁和律师事务所济大分部
法学研究会:山东省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济南市行政法学研究会的会长单位;济南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 主 任:钱继磊
成 员:杨士林 陈延东 刘 涛
于晓丽 袁曙光 王雪峰 韩克玉 张德军 左银刚 汲雷 主任:杨士林
成员:陈延东 刘 涛 钱继磊
李蕊 苑 敏 侯中华 赵德铸 刘康磊 高云鹏 陈强 主任: 陈延东
成员: 杨士林 刘 涛 钱继磊
李顺安 苑 敏 袁曙光 张德军 侯中华 汲雷 左银刚
2. 中南大学法学院的举办活动
中南大学法学院成功主办五届“法治政府·南岳论坛”、行政规制高层论坛,承办了2009年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2013年度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工作会议、2013年度教育部高校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2013年年会,“法治中国·湘江论坛”等等。
3. 收入中国行政法学年会论文集的文章还能再发表么
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如该论文集为主流数据库收录的(知网,万方,维普),是不可能重复发表的;如未收录,属于内部资料或内部期刊,可继续发表。
因为,你只需要知道,你所刊登期刊杂志是否为公开发行。
4. “五五普法”中,干部职工集中学法会议记录
2006年,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目的在于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各人民团体: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五五”普法规划)已经中央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安排,认真组织实施。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屇五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把这项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五五”普法规划落到实处。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提高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执政和运用法律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本领。要进一步加强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律素养,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为人民服务的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立法,促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都要结合实际,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坚持学用结合,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全面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5. 余凌云的任职情况
1989年7月至1991年9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检察院工作。
1997年7月至2006年12月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三级警监,享受公安部部级津贴。
1998年1月至1999年1月被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聘为研究助理(Research Associate);
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英国剑桥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2004年11月至12月,英国布莱姆希尔警察学院高级警官培训。
2005年10月,香港入境事务学院“第一期内地公安赴香港入境处研修班”培训。
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理事,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6. 薛刚凌的学术论文
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共计70余篇:
1. 《行政体制改革基本问题研究——兼论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法治的关系》,载《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1期;
2. 《社会自治规则探讨》,载《行政法学研究》2006年第1期;
3. 《行政法的主体论》,载《宪政与行政法治发展报告》,2006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开创公法学科的奠基之作》,载《法制日报》2006年5月25日第11版;
5. 《行政法发展模式之检讨与重构》,载《公民与法》2006年第3期;
6. 《将公共财政纳入法治轨道》,载《中国审计》2006年第2期;
7. 《论府际关系的法律调整》,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
8.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载《政法论坛》,2005年第2期;
9. 《价格听证制度研究》,载《宪法与行政法治评论》2005年第2卷;
10. 《论行政程序制度的理性价值》,载《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1. 《BOT项目中特许经营人的风险防范及利益保护研究》,载《浙江学刊》2005年第5期;
12. 《地方政府是否有权管辖中央企业资产》,载《法制日报》2005年10月13日;
13. 《立法机关和社会如何形成良性互动》,载《法制日报》2005年8月15日;
14. 《行政诉讼法修订之结构模式研究》,载《诉讼法论文集》,2005年9月;
15. 《依法管理和监督各类社会组织》,载《人民日报》2005年12月6日;
16. 《依法行政与行政体制改革》,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7. 《行政合同诉讼研究》,载《诉讼法学研究》2004年第7卷;
18. 《国家治理的理性选择》,载《紫光阁》2004年第8期;
19.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及第七届海峡两岸行政法研讨会综述》,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6期;
20. 《论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载《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4期;
21. 《论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载《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5期;
22. 《论公务员录用平等之保护》,载《依法治国新视点》,2004年9月;
23. 《从认识到规范——悄悄走近的特许经营制度》,载《法制日报》2004年2月19日;
24. 《车牌拍卖是否违法》,载《法制日报》2004年5月19日;
25. 《谁应对三警员的损害负责》,载《人民公安》2004年第4期;
26. 《国家赔偿为何如此艰难?》,载《法制日报》2004年8月10日;
27. 《公共服务中的特许经营》,载《公共服务创新》,2004年12月,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8. 《论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和完善》,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1期;
29. 《公听代表人制度研究》,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3期全文转载,并收入《中国行政法学精萃(2004年卷)》;
30. 《行政诉讼被告制度之检讨》,载《诉讼法的理论与实践》2003年卷;
31. 《农村法治发展之思考》,载《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32. 《“行政审判制度改革”调查报告》(上),载《诉讼法学研究》2003年第4卷;
33. 《“行政审判制度改革”调查报告》(下),载《诉讼法学研究》2003年第5卷;
34. 《法治的呼唤:对孙志刚案的行政法学思考》,载《中国诉讼法判解》2003年第1期;
35. 《美国行政裁决替代法》,译文,载《公法研究》2003年第2辑;
36. 《美国规章协调制定法》,译文,载《公法研究》2003年第2辑;
37. 《行政判决制度研究》,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38. 《地方制度研究新思路:中央与地方应用法律相规范》,载《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2期;
39. 《第五届东亚行政法学术研讨会综述》,载《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
40. 《行业腐败,是谁惹的祸?》,载《时代潮》2003年第1期;
41. 《民营化:公共行政改革的重要路径》,载《法制日报》2003年2月13日;
42. 《居民身份证制度透析》,载《法制与新闻》2003年8月;
43. 《军事法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载《法制日报》2003年12月11日;
44. 《行政诉讼类型研究》,载《诉讼法学研究》2002年第1期;
45. 《WTO与行政组织法的改革》,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1期;
46. 《行政法理论与实践关系研究》,载《行政法学研究》2002年第1期;
47. 《中央行政组织法律问题之探讨》,载《公法研究》2002年第1期;
48. 《地方行政组织法完善与构想》,载《东吴法学》2002年第1期;
49. 《WTO与中国行政法研讨会综述》,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3期
50. 《完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思考》,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4期;
51. 《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之探讨》,载《法学杂志》2002年第3期;
52. 《审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载《法制日报》2002年1月20日;
53. 《法官与法官文化》,载《法制日报》2002年4月21日;
54. 《重构行政判决制度》,载《法制日报》2002年3月3日;
55. 《程序与法治》,载《法制日报》2002年8月18日;
56. 《行政组织法基本原则之探讨》,载《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57. 《中美行政执行制度比较》,载《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
58. 《行政主体之再思考》,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
59. 《机构改革也需要法律规制》,载《法制日报》2001年1月28日;
60. 《论行政权》,载《政法论坛》2001年第4期;
61. 《第四届东亚与海峡两岸行政法学研讨会综述》,载《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
62. 《〈WTO与中国行政法的改革〉国际研讨会综述》,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5期;
63. 《第五届海峡两岸行政法学术研讨会综述》,载《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
64. 《行政诉权的价值》,载《法制日报》2000年9月24日;
65. 《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载《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66. 《行政诉讼十年回顾》,载《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
67. 《东亚行政法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行政程序法国际研讨会综述》,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1期;
68. 《行政诉讼受案标准研究》,载《法商研究》1998年第1期;
69. 《处理行政、民事争议重合案件的程序探讨》,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6期;
70. 《我国行政主体理论之检讨》,载《政法论坛》1998年第6期;
71. 《行政组织法与依法行政》,载《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第1期;
72. 《市场经济与行政法的发展思路》,1998年9月,载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编《优秀论文集》;
73. 《论行政法的目的、手段和体系》,载《政法论坛》1997年第3期;
74. 《对行政诉讼审查范围的几点思考》,载《行政法学研究》1997年第2期;
75. 《论行政组织法的几个基本问题》,载《中国行政法学新理念》,1997年11月,中国方正出版社;
76. 《关于行政处罚主体制度的思考》,载《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77. 《论行政行为与事实行为》,载《政法论坛》1993年第4期;
78. 《行政机关编制法论纲》,载《法学研究》1993年第3期;
79. 《论行政机关的不作为引起的诉讼》,载《法学杂志》1993年第1期。
7.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的介绍
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成立于1985年8月,是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核心和中坚力量,致力法治国家建设和学术繁荣发展。
8. 李永林的主要学术活动
(1)2014年12月12-14日,应邀参加中央编译局西南政法大学政治学法学理论研究基地第二届高峰论坛暨首届全国博士后政治学论坛(全国博管办、中央编译局、西南政法大学联合主办),提交论文《大气污染良法治理的进路》,并在“全球治理”分论坛做“风险时代国家行政职能拓展的合法性危机及其克服”的主题发言。
(2)2014年10月24-26日,应邀参加2014年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烟台大学法学院主办)。
(3)2014年10月15-16日,应邀参加第九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北京),并做《大气污染的法律治理:进展、问题及前景》的大会主题报告。
(4)2014年8月22-24日,应邀参加2014年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郑州大学法学院主办),提交论文《人身损害行政赔偿诉讼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并参与单元讨论。
(5)2014年8月25-26日,应邀参加第二届全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论坛(呼和浩特),并参与相关议题讨论。
(6)2014年5月12日,应邀参加庆祝北京大学法学院建院10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教师权利及其法律保障”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并做题为《章程视野下的大学教师权利体系建构》的大会主题报告。
(7)2014年5年14日,应邀参加中国博士后天津项目对接洽谈与座谈会(国家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与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办)。
(8)2013年10月20-21日,应邀参加2013年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中南大学主办),提交论文《司法考试背景下法学本科课程考核方式的变革》,入编年会论文集。
(9)2013年8月19-21日,应邀参加2013年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哈尔滨),提交论文《环境风险的契约规制》入编论文集。
(10)2013年7月24-31日,参加全国高校西方政治思想史高级研讨班(北京)研习。
9. 薛刚凌的获奖情况
2006年荣获“第五界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2006年荣获“2005~2006年度中国政法大学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6年《行政体制改革基本问题研究》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论文)
2004年《行政诉讼原理》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02年《行政法理论与实践关系研究》中国法学会一等奖(论文)
2001年《行政诉权研究》中国法学会二等奖(专著)
2000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司法部教材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