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解释211条

民事诉讼法解释211条

发布时间: 2022-01-19 11:58:28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七十来三条 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源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通知其参加;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申请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申请理由成立的,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

B. 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312条

《最高人民来法院自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 对案外人提起的执行异议之诉,人民法院经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案外人就执行标的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的,判决不得执行该执行标的;
(二)案外人就执行标的不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的,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案外人同时提出确认其权利的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判决中一并作出裁判。
这里所指的案外人,不是泛指除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一切人,而是专指除当事人以外,其法律上的权益因执行行为而可能受到侵害的人,即与执行标的有利害关系的人,包括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此类人不参与案件,但是是与案件的判决有利益关系的第三人。不同于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也不同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因为这两种人都是即参与案件审理又有利害关系的人,而案外人就属于没有参与案件审理,但有利害关系的那一类人。

C. 民事诉讼法第212条内容是什么

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二条 发生法回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答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释义】
执行程序的开始有两种形式,即申请执行和移送执行。债权人是否申请执行,应当由当事人处分决定,所以执行程序一般只有申请人提出申请以后才开始,就是申请执行。申请执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要有以给付为内容的执行根据,二是债务人逾期不履行或者气绝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三是在法定的执行时效内提出,双方或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1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6个月。申请人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应当按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的规定,缴纳申请执行的费用。
在特别情况下不依当事人的申请,而是法院依职权开始,就是移送执行。大致有三类:一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具有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内容的法律文书,二是民事制裁决定书,三是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

D. 民事诉讼法第200条司法解释

诉讼和仲裁都是解决纠纷两个法律途径,为了保证诉讼仲裁的顺利开展,国家有一系列的诉讼仲裁法规,保障了诉讼仲裁的运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E. 关于民事项诉讼的执行问题

1执行款项就是执行程序涉及的有关货币形式的财产.
根据执行和解得到的款项属于执行款项,因为执行和解属于执行程序结束的一种方式.

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自愿协商,达成协议,并经人民法院审查批准后,从而结束执行程序。

2你们自己达成和解,应向执行庭报告情况,由他们记入笔录,从而终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11条第1款规定,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3如果他没有完全按照和解协议履行判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11条第2款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在执行中双方自愿达成的和解协议,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但和解协议已履行部分应当扣除;和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的,人民法院不予恢复执行。
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期限,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19条关于申请执行期限的规定。即双方或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一年,双方是法人或期他组织的为六个月。申请执行期限因达成执行中的和解协议而中止,其期限自和解协议所确定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连续计算。

F. 如何理解最高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解释第212条

很好理解。主要意思是,驳回起诉和裁定不予受理的案件,再次起诉的,应当受理。不能因为已经驳回起诉或者不予受理了,就永远不再受理了。但是,如果属于不应当予以的受理的案件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 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案件,原告再次起诉,符合起诉条件且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四)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
(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G.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司法解释第12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十二条 规定,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十二条 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H. 如何解读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二十五条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

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I.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第四条 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
(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内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容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
(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四)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五)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六)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七)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八)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有关法律对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J. 如何理解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

新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二十六条【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管辖】
专第二十六条因保险合属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解释】本条是关于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管辖的规定。
本条规定,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保险合同,是指投保人支付保险费给保险人,保险人对于投保人因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所致的损害或者责任,承担赔偿责任或者支付一定金额的合同。因保险合同发生的纠纷,是指投保人或者保险受益人与保险人之间发生的争议。保险标的物,是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的保险合同所指向的对象,如财产、人身健康或生命等。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被告住所地、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如果保险标的物是运输工具或者运输中的货物,则可由运输工具登记注册地、运输目的地、保险事故发生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热点内容
天政司法 发布:2025-08-30 19:19:49 浏览:837
不会的法律责任主要有 发布:2025-08-30 19:15:24 浏览:363
北京市劳动法职工病假工资规定 发布:2025-08-30 19:15:13 浏览:92
刑法期末考试 发布:2025-08-30 19:05:50 浏览:523
民法典绶带 发布:2025-08-30 19:04:16 浏览:320
温柔执法官 发布:2025-08-30 19:03:44 浏览:531
国际民事诉讼法读后感 发布:2025-08-30 19:03:23 浏览:614
刑法312条司法解释 发布:2025-08-30 19:02:45 浏览:968
运政执法规范 发布:2025-08-30 18:57:52 浏览:86
当今社会什么法涉及裸刑 发布:2025-08-30 18:56:19 浏览: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