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诉讼法司法解释
❶ 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485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八十五条规定: 人民法院有权查询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与财产信息,掌握相关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协助执行通知书办理。
2、2015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人民法院、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执行查控工作规范》。2016年2月,法院与全国4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网络对接,对被执行人在全国任何一家银行的账户、银行卡、存款及其他金融资产,执行法院可直接通过网络方式采取查询、冻结、扣划等执行措施。执行法官足不出户,鼠标一点,就能对被执行人在全国4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财产查得到、冻得住、扣得了。
3、3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破解执行难问题,通过了《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在讲话中强调,法院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覆盖全国范围以及各种财产形式的执行查控体系已经建立,在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财产难寻”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公开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加强信用惩戒等措施,都为解决执行难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可靠保障。
❷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50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五百零八条规定,当被执行人为个人或其他组织,且执行程序开始后,若其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债权,其他已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有权申请参与分配。享有优先权或担保物权的债权人可以直接申请参与分配,主张优先受偿权。
参与分配申请需提交详细的申请书,包含参与分配的事实、理由及执行依据,并应在执行程序开始后且被执行人财产执行终结前提出。分配执行时,费用扣除后首先清偿优先债权,普通债权则按比例受偿。若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债权人可随时请求法院执行。多个债权人对同一财产申请分配时,法院会制作分配方案,异议人有15天提出反对意见或诉讼。如符合破产法规定,执行可能中止,将案件移至被执行人住所地法院处理。
在破产申请和执行程序中,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条款进行财产处理,包括解除保全、终结执行、恢复执行或按照财产查封、扣押、冻结的顺序分配剩余债权。债权人继续执行的权利不受时效限制,而对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法院有权采取处罚措施并通报相关机构。若经过调查无可供执行财产,执行程序可能中止,但申请人可以随时申请再次执行,不受时效限制。
❸ 姘戜簨璇夎兼硶鍙告硶瑙i噴112鏉
娉曞緥鍒嗘瀽锛氭皯浜嬭瘔璁兼硶鍙告硶瑙i噴112鏉¤〃杈剧殑鎰忔濅负锛屽綋涔﹁瘉鍦ㄥ规柟褰撲簨浜烘帶鍒朵箣涓嬬殑锛屾壙鎷呬妇璇佽瘉鏄庤矗浠荤殑褰撲簨浜哄彲浠ュ湪涓捐瘉鏈熼檺灞婃弧鍓嶄功闈㈢敵璇蜂汉姘戞硶闄㈣矗浠ゅ规柟褰撲簨浜烘彁浜ゃ傚规柟褰撲簨浜烘棤姝e綋鐞嗙敱鎷掍笉鎻愪氦鐨勶紝浜烘皯娉曢櫌鍙浠ヨゅ畾鐢宠蜂汉鎵涓诲紶鐨勪功璇佸唴瀹逛负鐪熷疄銆
娉曞緥渚濇嵁锛氥婃渶楂樹汉姘戞硶闄㈠叧浜庨傜敤銆婁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姘戜簨璇夎兼硶銆嬬殑瑙i噴銆 绗涓鐧句竴鍗佷簩鏉 涔﹁瘉鍦ㄥ规柟褰撲簨浜烘帶鍒朵箣涓嬬殑锛屾壙鎷呬妇璇佽瘉鏄庤矗浠荤殑褰撲簨浜哄彲浠ュ湪涓捐瘉鏈熼檺灞婃弧鍓嶄功闈㈢敵璇蜂汉姘戞硶闄㈣矗浠ゅ规柟褰撲簨浜烘彁浜ゃ傜敵璇风悊鐢辨垚绔嬬殑锛屼汉姘戞硶闄㈠簲褰撹矗浠ゅ规柟褰撲簨浜烘彁浜わ紝鍥犳彁浜や功璇佹墍浜х敓鐨勮垂鐢锛岀敱鐢宠蜂汉璐熸媴銆傚规柟褰撲簨浜烘棤姝e綋鐞嗙敱鎷掍笉鎻愪氦鐨勶紝浜烘皯娉曢櫌鍙浠ヨゅ畾鐢宠蜂汉鎵涓诲紶鐨勪功璇佸唴瀹逛负鐪熷疄銆
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出台是自1991年《民事诉讼法》颁布后的重要补充。这一系列司法解释涵盖多方面,旨在对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制度和程序作出详细规定,以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并弥补立法上的不足。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年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998年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年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003年发布)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2004年发布)等均在民事诉讼法的基础之上提供了更为细致的指导。这些司法解释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全面,对于民事诉讼法中的各个领域如管辖、当事人、证据、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而且在实际操作上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例如,《民诉若干意见》作为最重要的司法解释,共320条,覆盖了民事诉讼的主要制度和程序,是《民事诉讼法》的实施细则,体现了法律与司法实践的一脉相承。在民事诉讼法的特征方面,它作为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部门法,是程序法的性质,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同时突出处分原则和调解原则,这是民事诉讼法独有的法律特征,与刑事诉讼法的强制原则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司法解释的出台,不仅对民事诉讼实践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也反映了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与优化,为未来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通过这些司法解释,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民事诉讼法在立法上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某些不足,需要通过司法解释来弥补,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立法与司法实践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4)迷失诉讼法司法解释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法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一部法律。广义上指由国家或有关部门制定或者认可的,关于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确定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和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民事诉讼法典在内的国家宪法和其他法律中有关民事诉讼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有关民事诉讼的解答、批复、意见等司法解释性的文件,对民事诉讼也具有规范作用,属于广义的民事诉讼法范围。民事诉讼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进行了修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