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授权
⑴ 行政主体中,法律授权的组织有哪些
授权的企业组织有以下几种
一、授权的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如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书的颁发属于教育部相关法规授权),国家电网(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权),银行(货币管理权:没收假币、更换破损货币);,铁路运输企业,邮政企业,电信企业等公用事业企业。
二、或者社会团体,如行业协会。授权的自治组织,如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可以成为行政主体,这里的法规指的是国务院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包括规章。
(1)行政法授权扩展阅读
行政机关的职权通常由宪法和法律规定,主要分执行与管理两个方面。在执行方面,中央行政机关执行代议机关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地方行政机关除执行上述法律和决定外,还要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和本级代议机关的决议。
在管理方面,中央行政机关管理全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务,而地方行政机关则以管理内政事务为主,不管理外交事务,军事方面的管理事务也很少。
行政机关在执行和管理的过程中,有权作出行政决策,发布行政命令和行政决定,并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除瑞士等少数国家的行政机关实行合议制外,一般国家行政机关都实行首长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都实行首长负责制。
⑵ 什么叫行政授权
● 行政授权指行政组织内部上级机关把某些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
根据行政工作内容的重要性程度、上级行政主体的管理水平和下级行政主体的管理能力等综合情况,可将行政授权划分为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制约授权和弹性授权等方式。
(1)充分授权
(2)不充分授权
(3)制约授权
(4)弹性授权
2.根据在授权时所利用媒介的不同,行政授权又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基本的方式,即书面授权和口头授权。
(1)书面授权
(2)口头授权
3.根据授权的合法程度,行政授权还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正式授权和非正式授权。
(1)正式授权
(2)非正式授权
⑶ 行政法上行政委托与民法上授权委托的区别
(1)授权是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利,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职能专以自己名义对外属承担法律责任。
(2)委托是行政机关以自己名义委托其他组织行使自己权利的行为,受托组织不可以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能,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名义行使行政职能,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⑷ 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的区别有哪些
两者的区别有以下四点:
1、对象不同。行政授权的对象包括机构和组织,行政委托的对象包括机关、机构、组织和个人。
2、依据不同。行政授权依据法规或规章的授权,行政委托没有明确依据,只要不违背特别规定即可。
3、方式不同。行政授权可以通过直接授权的方式,如《学位条例》第七条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授权,也可以通过间接授权的方式,如《学位条例》第八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国务院的授权享有学位授予权。行政委托可以通过实际委托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推定委托的方式,若授权依据不足的,推定为委托。
4、后果不同。行政授权使被授权的机构获得行政主体的资格,行政委托被委托的机构并没有获得行政主体的资格。
⑸ 行政法中被授权组织和被委托组织的区别
授权是法律法规授权,委托是政府等行政机关委托: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回是非政府组织,以自己名义答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受行政机关委托组织可以是行政机关(系统内委托),也可以是非政府组织(系统外委托),没有法律授权,以委托方的行政机关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
另见行政诉讼法解释第二十一条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情况下,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应当视为委托。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⑹ 什么是行政授权什么是行政委托它们的概念
什么是行政授权?
我国通常意义上的行政授权概念有其独特的内涵,系指法律、法规将某项或某一方
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法定方式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
这一概念几成
我国行政法学界的通说,相关研究大都以此为基础展开。事实上,我国行政法上行政授
权概念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是以迎合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为目的的。由此,行政授权作
为我国行政主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被纳入了学者的视野。我国行政授权的概念实际
上涵盖了法律、法规对行政权的设定与分配,而非行政权的转让,这与行政授权的本意
不合。行政权的设定或可称为授权行政,与行政授权有本质的不同,以此概念为蓝本与
行政委托作比较,根本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将立法机关基于立法权而行使的立法行为
作为行政权转让的行政行为,而将真正的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授权视为行政委托,最终
忽视了行政授权的研究。作为行政行为的行政授权,必须依据法律中明确的可以授权的
规定,且应客观拥有所授职权,并严格依照授权程序进行。以不同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
行政授权概念审视曾经与其密切联系的一系列问题,将有助于相关理论的检讨与重构。
什么是行政委托?
参考资料:
http://define.cnki.net/define_result.aspx?searchword=%E8%A1%8C%E6%94%BF%E5%A7%94%E6%89%98
⑺ 行政法中的(委托与受权的区别是什么)
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异同(一)共同点:
1、都是非政府组织,是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2、都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
例1:国家图书馆对读者有公共管理的职能。
例2:学校对于家属区的管理和大的学校里的红绿灯等的管理,应该给学校一定的行政管理权。
(二)区别点:
1.法定依据
行政授权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依据,如果没有法定依据的,视为行政委托;行政委托不强调有明确的法定依据,只要不违背法律精神和目的即可。
2.法定方式
行政授权的方式有两大类:一是直接授权;二是间接授权,即法律、法规规定某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将某个特定的行政职权授予某个组织。
行政委托的方式较为灵活,由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以具体的委托决定来进行。
3.法律后果
行政授权的法律后果,或者是使得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的职权内容增加,或者使得本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在授权范围内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在行政委托,不发生行政职权和职责的转移,受委托的组织并不因此而取得行政职权,也不因此而取得行政主体资格。受委托组织根据行政委托行使职权必须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而不是以受委托组织自己的名义进行,其行为对外的法律责任也不是由其承担,而是由委托的行政主体承担。
⑻ 行政授权的涵义
我国通常意义上的行政授权概念有其独特的内涵,系指法律、法规将某项或某一方
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法定方式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
这一概念几成
我国行政法学界的通说,相关研究大都以此为基础展开。事实上,我国行政法上行政授
权概念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是以迎合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为目的的。由此,行政授权作
为我国行政主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被纳入了学者的视野。我国行政授权的概念实际
上涵盖了法律、法规对行政权的设定与分配,而非行政权的转让,这与行政授权的本意
不合。行政权的设定或可称为授权行政,与行政授权有本质的不同,以此概念为蓝本与
行政委托作比较,根本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将立法机关基于立法权而行使的立法行为
作为行政权转让的行政行为,而将真正的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授权视为行政委托,最终
忽视了行政授权的研究。作为行政行为的行政授权,必须依据法律中明确的可以授权的
规定,且应客观拥有所授职权,并严格依照授权程序进行。以不同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
行政授权概念审视曾经与其密切联系的一系列问题,将有助于相关理论的检讨与重构。
⑼ 什么叫法律、法规授权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由于行政活动的广泛性及复杂性,某项行政事务可能由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管理的情形有不少,如卫生防疫站和食品卫生监督站都不是行政机关,经《食品卫生法》授权,它们就能行使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权和对违反食品卫生法的相对人的行政处罚权。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事业组织。事业组织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从事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
(2)社会团体。社会团体虽然不是行政机关,不属于行政系统,但法律、法规往往授权它们行使某些行政职能,如各种行业协会,它们有依法律、法规的授权管理本行业的某些行政事务的权力。
(3)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指城市和农村按居民、村民居住的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4)企业组织。企业组织主要是行政管理的对象,但在特定情况下,法律、法规也可授权其行使一定行政职权。
(5)各种技术检验、鉴定机构。对一些需要运用专门知识、专门技能、专门设备进行检验鉴定的事务,法律、法规通常授权由一些有关的技术性机构办理。
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被授权组织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权时,享有与行政机关相同的行政主体地位。
(2)被授权组织以自己的名义行政法律、法规所授职权,并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3)被授权组织在执行其被授职权以外的自身职能时,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