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律具有不对等

行政法律具有不对等

发布时间: 2022-01-30 22:50:22

A. 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对等性指意思表示、强制权单方面对吗

行政法律关系地位的“不对等性”既不能简单的解释为行政主体的命令和版行政相对人的服从权,也不能简单的被理解为行政主体一方只行使权利而作为另一方当事人的行政相对人只履行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不对应的情况。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平等性,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双方在法律上的实质平等而对双方权利进行的不对等分配,是一种“平等下的不对等”。

B. 想问一下行政法律关系特征中内容具有不对等性、统一性是什么意思

不对等是指作为行政机关的一方和行政相对人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数量上也是不回对等的。统一性答是指做出行政行为的依据是一样的,同样的事情会有相同的结果。
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机关是公权力的代表,他和相对人当然是不平等的,申请人是指行政相对人,被申请人是行政机关

C. 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对等性

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对等性体现在:

1、双方主体地位不平等。

2、行政法律关系版的变更不以双方当事人意权思表示一致为前提。

3、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设立行政法律关系。

4、行政主体可以对行政相对人行使强制权。

(3)行政法律具有不对等扩展阅读:

多重行政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多重、内容多重、主体与内容的多重交叉。在此举一案例:公民甲(侵害人)实施了殴打公民乙(被侵害人)的治安违法行为,公民乙请求公安机关处理,公安机关对公民甲做出治安行政处罚,由此就形成了主体与内容交叉复合的行政法律关系。

其中,主体一方为公安机关,主体另一方是侵害人甲和被侵害人乙(主体多重)。公安机关同时行成的法律关系有两种,一是与公民甲形成的处罚与被处罚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是与公民乙形成的保护与被保护的权利义务关系。

D. 如何理解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你好,来这个问题至少源可以从3个方面来谈:

  1. 行政机关掌握是否根据行政职权发起行政行为的主动性,而行政相对人可以通过声明申请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但行政行为中,应声请的行为种类远少于依职权的行为。

  2. 行政机关依职权的行为一经作出,推定有效,具有法律上的执行力。行政相对人的声明、申请和要求,都是被动的,都要依赖于行政机关的许可、登记和审批,方可具有法律效力

  3. 行政机关掌握大批行政相对人所不具备的资源,可以动用大批人财物投入到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中,在信息方面,较之相对人更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所有的权利都要具有实现的途径,显然行政机关的途径远较行政相对人更加开阔。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你。

E. 所谓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行政主体,所以行政法律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对等性

错。
问题在于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单单为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行政主体,还包括行政相对人。没有相对方,就谈不上对等或者不对等。

F. 行政法律关系特征的主体权利义务的对应性与不对等性

关于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问题,一直是我国法学界存在争议的问题版。许多行政法学权家主张行政法律关系地位具有不平等性,其中行使行政权的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行政法律关系地位的“不对等性”既不能简单的解释为行政主体的命令和行政相对人的服从,也不能简单的被理解为行政主体一方只行使权利而作为另一方当事人的行政相对人只履行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不对应的情况。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平等性,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双方在法律上的实质平等而对双方权利进行的不对等分配,是一种“平等下的不对等”。

G. 怎样理解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性

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平等性,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双方在法律上的实质平等而对双专方权利属进行的不对等分配,是一种“平等下的不对等”。

行使行政权的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行政法律关系地位的“不对等性”既不能简单的解释为行政主体的命令和行政相对人的服从,也不能简单的被理解为行政主体一方只行使权利而作为另一方当事人的行政相对人只履行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不对应的情况。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7)行政法律具有不对等扩展阅读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不然法律关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关系。

(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不能由另一方当事人代替,各自的地位和法律角色是确定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体。

2、具有不对等性。

3、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法定的。

4、所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具有特殊性。

H. 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具有不对等性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一、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性质不完全相同。
二、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机关或者根据法律的授权代行某种行政职能的社会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的成立往往以行政机关单方面的的行为为根据。
3、作为主体的一方行政机关可以直接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对方当事人履行义务或接受制。
4、主体之间的争议通常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决。

I. .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具有不对等性。 求助 正确 错误

应该是错误的

热点内容
民法典从2021年 发布:2025-08-24 07:57:44 浏览:187
文明旅游道德讲堂 发布:2025-08-24 07:55:39 浏览:225
法规教内容 发布:2025-08-24 07:42:04 浏览:971
全面依法治国与实际 发布:2025-08-24 07:42:04 浏览:138
婚姻法的婚后财产分割 发布:2025-08-24 07:09:47 浏览:890
水法规定提高 发布:2025-08-24 07:09:12 浏览:38
尚法以法治国 发布:2025-08-24 07:00:12 浏览:69
徐州铜山区法院 发布:2025-08-24 06:34:48 浏览:333
法院认可的 发布:2025-08-24 06:14:41 浏览:26
刑事诉讼法笫六十七条 发布:2025-08-24 06:11:34 浏览: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