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2号令
1. 我国第一部集体合同规定颁布时间是九几年
我国第一部集体合同规定颁布时间是2004年,《劳动合同法》第54条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颁布的《集体合同规定》第47条均作出类似规定。
即集体合同的生效时间是在劳动行政部门收到集体合同文本后15日内没有异议,那么从第16日开始就生效。对于有异议的,自再次提交并通过审查15日内没有异议后生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2号令扩展阅读:
19世纪中叶,工人要求改善劳动条件的罢工斗争日益强烈,资本家为避免罢工损失,不能不与工人组织谈判,同意签订集体合同。从此,签订集体合同的范围逐渐扩大。但它并不具有法律效力,法院也不受理集体合同案件。
到20世纪初,经过工人阶级的斗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才被迫承认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并颁布了关于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律。德国在1918年发布了《劳动协约、劳动者及使用人委员会暨劳动争议调停令》,并于1921年颁布了《劳动协约法(草案)》。
法国于1919年颁布了《劳动协约法》后,又将其编入《劳动法典》。1935年美国公布了《国家劳工关系法》(《华格纳法》),承认了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
20世纪60年代以来,集体合同内容普遍扩大,除过去规定的工作时间、工资标准和劳动保护等项内容外,还规定了录用、调动和辞退职工的程序、技术培训、休假期限、辞退补助金、养老金和抚恤金的支付条件以及工人组织的权利和工人参加企业管理办法等项内容。
但有些国家还没有关于休假待遇、病假待遇、怀孕和分娩待遇的立法,甚至没有关于成年男子劳动时间和职工休假的立法,工人的劳动条件也缺少保障。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的第二章详细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细节。以下为条例的主要内容:
第五条指出,在劳动合同订立至用工之间,如果双方决定解除合同,只需承担事先约定的违约责任,用人单位无需承担医疗费用等其他责任,也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第六条表明,如果劳动者在用工后的1个月内仍未签署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天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关系,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第七条强调,若用人单位在用工后1个月至1年之间仍未与劳动者签署书面合同,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支付劳动者2倍工资,并补签合同。若劳动者拒绝补签,用人单位可终止合同,并根据第四十七条的经济补偿标准支付经济补偿。
第八条指出,“职工名册”应包含劳动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户籍地址、住址、就业方式、合同期限等信息。
第九条规定,“连续工作满十年”的计算应自用人单位开始用工时起算,包括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的用工时间。
第十条解释了当用人单位未在开始用工时签署书面合同,随后补签时,劳动合同期限应从用工之日开始计算,并且如约定有试用期,试用期亦从用工之日起计算。
第十一条解释了固定期限合同到期自动续延并实际续延的情况视为续订固定期限合同,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条件时,应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第十二条说明,如果劳动者因特定情况需续订无固定期限合同,且在该用人单位已连续工作满10年,劳动者提出要求,用人单位应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第十三条描述了当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或未办理相关手续,仍留用劳动者时,视为续订固定期限合同,并在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条件下,应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第十四条强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时,除合同期限外,应遵循公平合理原则确定其他内容。
第十五条指出,政府为安置困难人员就业提供的公益岗位不适用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及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第十六条明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和“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第十七条说明,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注册地不一致时,相关事项应遵循劳动合同履行地的规定,若注册地标准更高,双方可协商一致。
第十八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不得低于约定工资的80%,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九条指出,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支出超过上年度平均工资30%的培训费用时,视为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培训费用包括实际支付的费用、差旅费和其他直接费用。
第二十条解释,当劳动合同期满但服务期未满时,劳动合同将自动续延至服务期满,除非双方另有约定。
第二十一条规定,公司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其他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参照此规定。
第二十二条说明,与掌握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合同中约定保守秘密时,可约定在终止合同前或劳动者提出解除合同后一定期间内变更工作岗位,但不得降低工资待遇。
第二十三条规定,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仍留用劳动者时,应遵循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二款、第十四条第三款及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中止或部分中止合同履行。此情况适用于劳动者应征入伍、被限制人身自由或失踪但未被宣告的情况。中止期间,双方暂停履行合同义务,不计算工作年限,但因应征入伍暂停的除外。中止情形消失后,除非合同无法履行,否则应恢复履行。中止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第二十五条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劳动合同法施行前订立、施行后存续的合同,与法抵触的部分无效。
3.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指的是什么
所谓的“劳动保护”就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劳动法 》规定的劳动安全保护和劳动卫生保护等两个基本内容。而“劳动条件”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设备条件,如有一定空间和阳光的厂房、通风和除尘装置、安全和调温设备以及卫生设施等。 一、劳动保护中的劳动安全保护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劳动安全,防止和消除劳动者在劳动和生产过程中的伤亡事故,以及防止生产设备遭到破坏,我国《劳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 法规 制定了劳动安全技术规程。 安全技术规程的要包括:①机器设备的安全;②电气设备的安全;③锅炉、压力的容器的安全;④建筑工程的安全;⑤交通道路的安全。企业必须按照这些安全技术规程使各种生产设备达到安全标准,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劳动安全。 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 第五十二条: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第五十三条: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五十五条: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第五十六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第五十七条: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 职业病 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章 女职工 和 未成年工 特殊保护的规定: 第五十八条 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 第五十九条 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第六十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第六十一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第六十二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 产假 。 第六十三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第六十四条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第六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外,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身体健康,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防止、消除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我国制定了有关劳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 》、《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规定》、《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粉尘危害的决定》、《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防暑降温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防治尘肺病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都制定了相应的劳动卫生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防止粉尘危害;②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③防止噪声和强光的刺激;④防暑降温和防冻取暖;⑤通风和照明;⑥个人保护用品的供给。企业必须按照这些劳动卫生规程达到劳动卫生标准,才能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二、劳动条件 : 1、最容易体现的规定就是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22号令《 集体合同 规定》“第二章 集体协商内容”的第八条规定: 集体协商双方可以就下列多项或某项内容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 (一)劳动报酬; (二)工作时间; (三)休息休假; (四)劳动安全与卫生; (五)补充保险和福利; (六)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七)职业技能培训; (八) 劳动合同 管理; (九)奖惩; (十)裁员; (十一)集体合同期限; (十二)变更、解除集体合同的程序; (十三)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的协商处理办法; (十四)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十五)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第一款关于劳动者及时 解除劳动合同 权利的规定中,也把劳动条件和合格安全生产条件并列为一项。从立法上来看,劳动条件包括了劳动保护条件。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 社会保险 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 劳动合同无效 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3、通过上述规定,把我国职工在工作中的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等劳动条件进一步细化;用工单位必须提供劳动者所必备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1)、劳动者维持和再生产出劳动能力的物质条件,即生活资料。 (2)、劳动者借以实现其劳动的物质条件,即生产资料。 (3)、生产过程中有关劳动者的安全、卫生和劳动程度等所必需的物质设备条件(厂房和机器的安全卫生、安全防护状况、车间的气温条件、环境条件、减轻工作强度的机械化和按照各种发放劳防用品等) 综上所述,在权益与劳动者之间应该建立一个友好的 劳动关系 之前,劳动者应当有权知道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的相关规定,普及劳动者的知识。同时您的用人单位在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方面有违反相关规定,应当及时向相关执法部门告知,并追求案件的真实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