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当事人以行政法规不知道

当事人以行政法规不知道

发布时间: 2022-01-31 05:27:32

㈠ 当事人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诉讼。是否正确

目前是不正确的 以前的专利法中规定 复议终局 但是现在已经改了 其次就是复议前置 或者 选择制 以及国务院的终局裁决权 所以这句话已经不对了

㈡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 法规和司法解释,如果签订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将导致的结果是

导致该合同是无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当事人以行政法规不知道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四十四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第四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第四十七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㈢ 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六条(当事人以商品房预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由,请求

这话意思是维护合同的有效性,但可以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的。

㈣ 在当事人不清楚的情况下诱导当事人同意协议,当事人并不知道这个协议,这个协议具有法律效应嘛

当事人签了协议,但是是在自己不清楚、被人诱导的情况下签订,如确定属于重大误解、欺诈等情形,可以行使撤销权予以撤销,被撤销前,只要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规定和国家政策的,仍是有效的。

㈤ 哪项条例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对非案件当事人不进行案件解释

保密法、保密条例、隐私保护相关法律等等。

㈥ 《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 的行政处罚。

所谓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基于同样的事实和理由给予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第一种观点:认为违法的某一违法行为,不管有几个法规、规章对同一行为规定了多少不同的处罚,违法人只能承担一次法律责任
第二种观点:认为一事不再罚系指同行政机关(含共同行政机关),对同一违法行为只能实施一次处罚,不得重复处罚。即一事不再罚原则只禁止同一行政机关对同一违法行为进行两次以上的处罚,如果同一行政机关遇有行为人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可以处罚两次或者两次以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对同一速法行为触犯多种行政法律规范的,可以给予不同的处罚;某一违法行为触犯刑法而受刑罚并不排除违法者还应承担行政处罚责任。
第三种观点:认为对相对人的一个违法事实只作一次行政处罚,已经作过行政处罚的,不应再实施行政处罚。一个违法事实分别触犯了几个行政法规,构成了几种违法名称,可以分别有几个行政机关来处罚,其中一个行政机关处罚了,别的行政机关不应该再处罚,即“先罚有效,后罚无效”。
第四种观点:对同一违法行为,一个机关已经给予处罚的,其它机关不应再次给予相同的处罚,否则就违背了过罚相当的原则。至于已经给予其它种类的处罚,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㈦ 当事人不知情的合同有效吗

法律分析:当事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合同的,如果合同并不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该合同无效。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㈧ 不要式法律行为,指法律或行政法规不要求采用特定形式,当事人可自由选择一种形式的法律行为。

不要式法律行为:比如买卖合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需要采用何种形式(书面等),当事人即可自由选择行为的方式。如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等。

要式法律行为:比如不动产所有权的转移。法律规定不动产必须经登记才能发生所有权转移的效力,由此排除当事人自由选择不动产交付的方式。如转移房产证等、入户等,不发生所有权转移的效力。只有登记后才发生所有权转移效力。

也可以按照“要式法律行为,法律‘要’求特定的形‘式’;不要式法律行为,法律‘不’‘要’求特定的形‘式’”来记忆,比较容易理解。

㈨ 一般情况下什么是各类行政法律关系必要的当事人 是不是B

C行政主体

行政法律抄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即关系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律关系,而且在我国,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则只能是行政主体,他们之间不能互为原被告(与民诉不同之处)
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在我国,只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3、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1)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性质不完全相同。
(2)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㈩ 当事人以躲藏来逃避行政执法部门的处罚,该如何送达行政处罚先行告知书

1、设法查处当事人身份证信息,按身份证地址,将处罚通知邮寄其身份证地址,保留邮寄证据;
2、如果邮寄有回执即可证明其收到,保留邮寄回执,如果其收不到,则会邮件原件返回,可视为送达;
3、可以以公告形式,告知对其处罚;
4、过了告知期限,可以移交司法处理。

热点内容
惠州道德模范 发布:2025-08-24 02:30:01 浏览:1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2号令 发布:2025-08-24 02:27:00 浏览:407
大连海洋大学法律硕士 发布:2025-08-24 02:24:54 浏览:428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布时间 发布:2025-08-24 01:59:34 浏览:42
收据能起到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8-24 01:46:27 浏览:878
通知属于行政法规吗 发布:2025-08-24 01:43:18 浏览:824
上海司法曹 发布:2025-08-24 01:36:03 浏览:867
2018最新劳动法关于工伤 发布:2025-08-24 01:33:45 浏览:808
经济法关于合同的问题 发布:2025-08-24 01:33:03 浏览:957
行政法治原则作用 发布:2025-08-24 01:33:02 浏览: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