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法关于年薪制
『壹』 劳动法中有没有对年薪制的具体规定,是不是拿年薪制
工资收入的规定
不是劳动法的规定,应由单位根据企业效益约定工资
向劳动者支付,年薪不是劳动法的规定,更不是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贰』 劳动法 年薪制怎么算工作时间,
这一定要在合同重写清楚,按照合同办。如果你觉得合同不合理可以拒签或和老板商量,学会用法律说话!
『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明文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如果企业实行年薪制,是否违法
这是《劳动法》抄第五十条的规袭定。
劳动法
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肆』 关于年薪制
年薪制也不能干到年底再给钱啊,也得是按月预付的。不然劳动者怎么过日子啊。
请收集你的工牌、考勤表、工资条、工服等相关证据组成证据链,到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劳动仲裁赔付双倍工资。劳动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伍』 年薪制是怎么发工资
年薪制针对的是企业中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比如说经理或者CEO。年薪制,是指企业以一年度为单位,根据公司当年的生产经营业绩,确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薪酬的一种工资结算方式。年薪制工资的计算一般是以年为周期,与公司对高管的业绩考核相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劳动法同时规定了用人单位应该按月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因此,年薪制的工资不是一年发一次,而是由企业每月支付,企业可以根据目前的经营状况,预先支付高管基本工资,在年末还会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终极结算。因为年薪一般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本工资占一半,每月发放;而绩效工资就在年末结算时候,再另行清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四十九条 【经理的设立与职权】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
(二)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三)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四)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五)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六)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
(七)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
(八)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公司章程对经理职权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经理列席董事会会议。
『陆』 劳动法关于年薪离职提成的规定
关于年薪,来其实就是公自司的一种激励机制,只要不违法法律强制性规定,就是有效的,但是,《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又规定,工资每月必须至少发放一次,所以,一般约定年薪的公司,会每月预先支付部分工资给员工;你的情况就是这样,每月预先支付5000元,剩余的4万会在年底结算时付清,如果工作未满一年,那么就应当按照比例支付,公司没有理由拒绝支付。(如果是绩效年薪,那公司就可以拒绝支付了)
关于离职,《劳动合同法》虽然规定员工离职要提前30天通知,但现实中,当天辞职当天走人的情况很普遍,所以,《劳动合同法》并未对没提前30天通知解除的员工予以惩罚,所以,这条规定其实对员工没有实质性影响,唯一有影响的是,公司可能会以此为由不给你开离职证明。(有些公司招人,需要你出具上一家公司的离职证明)
所以,你提前15天书面解除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公司不能以此为由拖欠你的工资。
『柒』 新劳动法对工资待遇如何规定的
段总:
根据《山西省最低工资规定》和劳动保障部《最低工资规定》,将现行月最低工资标准调高30元。新标准从2006年10月1日起开始实行。 榆次区被列入二类地区由480元调整为510元。 全省分四类地区。
同时,山西还相应提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依次为一类3.3元、二类3.05元、三类2.8元、四类2.6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依次为一类6.5元、二类6元、三类5.5元、四类5元。
通知中所指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参考全省不同地区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确定的。
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一类地区包括:太原市迎泽区、尖草坪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小店区、古交市,大同市城区、矿区、南郊区,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长治市城区,晋城市城区、泽州县,朔州市朔城区;二类地区包括:清徐县、新荣区、长治市郊区、潞城市、高平市、平鲁区、怀仁县、孝义市、离石市、汾阳市、晋中市榆次区、介休市、临汾市尧都区、侯马市、霍州市、运城市盐湖区、永济市、河津市、忻州市忻府区、原平市;三类地区包括:阳曲县、左云县、浑源县、大同县、盂县、平定县、长治县、襄垣县、屯留县、黎城县、阳城县、沁水县、山阴县、应县、交口县、交城县、文水县、灵石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汾西县、吉县、乡宁县、蒲县、隰县、曲沃县、临猗县、稷山县、新绛县、芮城县、定襄县、代县、宁武县、陵川县;四类地区包括:娄烦县、阳高县、广灵县、天镇县、灵丘县、右玉县、繁峙县、神池县、五寨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岢岚县、静乐县、五台县、榆社县、平顺县、沁县、武乡县、沁源县、壶关县、长子县、大宁县、永和县、安泽县、浮山县、闻喜县、平陆县、垣曲县、夏县、万荣县、兴县、方山县、岚县、临县、中阳县、柳林县、石楼县。
『捌』 劳动法有没有关于年终奖的规定
没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五条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十九条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8)我国劳动法关于年薪制扩展阅读
《“年终奖入社保”背后的公平焦虑》
最近,部分省份将年终奖计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引发争议。
心疼当期收入减少的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者不满意:本来工资就不高,再从年终奖里划掉一笔,入社保岂不变成了降收入?为什么很多企业不把年终奖、股权、期权收益通通计入缴费基数?
参加企业养老的人也不满意: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待遇原本就比企业高一截,年终奖纳入后,未来差距可能更大,改革真的是要缩小差距吗?不同地方的参保者更免不了做比较:为什么有的省份没提年终奖的事儿,是不是自己所在的地方养老基金不够用了?
年终奖计入缴费基数,影响并不复杂:当期收入降低、未来养老待遇提高,对参保者总体上不构成利益的减少。小细节引来大动静,背后指向不同人群对养老保险的公平焦虑。
促进公平,是养老并轨的最大意义所在。此前养老“双轨制”屡遭诟病,主要是由于“制度轨道”不统一。并轨后,人人要缴费,缴费比例一致,退休待遇计发办法一致。有了统一的制度安排,养老公平就有了制度基础,改革因此赢得最大共识。
此次部分省份年终奖计入缴费基数,恰恰触动了人们对制度不一致的担心。这一风波提醒政策制定者,在大的制度并轨后,还要力争在操作中尺度一致,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平。
一方面,操作办法要立足“全国一盘棋”,不同省份、大中小城市,在缴费基数、项目选择上应当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并做到公开透明。另一方面,要正视多年来企业参保员工缴费工资低于实际工资、最终影响养老金替代率的问题,完善实施细则,使缴费基数的确定更接近真实的缴费能力。
一谈到缴费人们就紧张,也反映了对社保的纠结。多缴多得,这道理讲了这么多年,谁都明白。但现实生活中,那些日子过得不太宽裕的参保者,宁愿先管眼下。去年以来,为降低企业成本压力,我国两次下调企业缴纳的社保费率。
实际上,类似的压力对参保者个人同样存在,年终奖计入缴费基数也由此引起不小的情绪反弹。化解这种纠结,有必要在明确缴费基数的同时适当控制基数、降低费率,增加公民的获得感,也让所有参保者愿意据实缴费。
『玖』 怎样看待年薪制
年薪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衍生品,在西方国家高级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与世界的融合,诸多企业出于各种目的纷纷效仿西方采行年薪制。囿于法的天然滞后性,现行法律缺少对年薪制的相关规定,年薪制在适用中乱象纷生、纠纷频发。适用中的无序、混乱必然阻滞这一制度应有功能、作用的发挥,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的可能成为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利的“合法依据”。笔者就办理的多起劳动争议案件阐述年薪制的概况、功能、适用对象、风险,结合我国劳动法律的有关规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立法建议。
关于年薪制的产生与发展
一、年薪制概述
年薪制本质上属于一种分配制度,公司制作为人类历史的一项革命性的制度和发明,开创了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另一方面作为公司的员工。传统意义上的固定工资已无法充分激励管理者的积极性,于是作为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的年薪制粉墨登场。
网络分别从狭义和广义角度给出了年薪制的定义:“从狭义方面来说,年薪制是一种以年度为单位确定经营者的基本收入,并视其生产经营成果挂钩考核、发放效益收入的工资制度;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年薪制就是通过多种收入调节手段,实现对经营者有效激励约束的一种报酬机制。”
二、年薪制的功能
从年薪制的产生来看,主要具有如下功能:
首先,激励性与约束性并存。年薪制作为一种分配方式,其制度设计初衷在于最大限度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但同时,对经营者亦是一种压力、约束和风险,其如果无法完成既定的目标或指标,将无法获得双方约定的年薪。
其次,公平性与效率性的统一。高管人员作为生产要素(人力资本)的供给者和复杂劳动(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工作者,应获得高于普通职员薪酬的薪金,这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再次,制度性与规范性。年薪制是国际通行的一种高管人员报酬分配的制度安排,具有特定的规范要求和分享标准以及原则,设计良好的年薪制可以起到有效激励和规范高管人员行为的作用。
三、年薪制适用的人员范围
基于年薪制的功能设计,笔者认为年薪制应当而且仅适用于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并且可以适当参考《公司法》关于高级管理人员的界定,结合本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层级,将高级管理人员明确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即年薪制应当明确排除普通员工的适用,以增加对其基本劳动报酬的保护。
四、年薪制风险
任何一项制度都是一把双刃剑,适用不当可能给当事人双方带来危害。在我国现阶段,劳动力市场仍为资方市场,高级管理人员相对于普通劳动者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在强大的企业面前仍为弱势群体,如何合理规制年薪制的适用,有效培育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是一项极为迫切的课题和任务。
时下,基于企业的经营风险及企业的诚信有待加强,诸多企业通过年薪制的适用达到其不良目的,主要表现为“年终一次性发放”的约定成为不予发放的托词、企业以各种理由在年薪中减扣部分费用、模糊约定“年薪制”、频繁辞退管理者、大肆欠薪、利用“年薪制”达到限制管理者离职的目的等。
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年薪制的相关规定
我国现行法律并无年薪制的直接规定,与其相关的主要为工资标准、确定方式、支付周期,主要体现为:
一、《劳动法》关于工资的规定
《劳动法》第五章关于工资的主要规定为按劳分配、工资总量宏观调控、用人单位自主确定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最低工资保障、按月支付;并对拖欠工资赔偿给予规定。因此,企业作为用人单位有权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自主确定分配方式、工资水平,但是必须按月支付。笔者认为,由于该法通过于改革开发初期,尚有计划经济的成分存在,其主要对象为广大的普通员工,并未过多关注管理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利益。
二、《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工资或劳动报酬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工资或劳动报酬的主要规定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由于该法立法初衷侧重于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等问题,其并未过多规定劳动报酬事宜,不过较《劳动法》已有了明显进步,主要体现在允许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确定工资标准或劳动报酬,但同时规定不得违反国家的规定。
综合前述法律规定,笔者认为,劳动法律作为社会保障法,不同于合同法律等规定的意思自治原则,劳动法律体现了较强的国家干预因素。因此,我国现行法律并不允许用人单位按年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其设定的最长周期为月。此主要基于在现代社会,劳动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因劳动而获得的回报,以维持自己和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物质及精神上的进一步发展。法律对劳动报酬进行保护的最重要方式,就是确认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并通过多种途径对这一权利加以保障。工资支付周期的规定即为保障方式之一。《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第9条:“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小时、日、周、月为周期支付工资。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计发工资的,应当在工作任务完成后即时支付劳动者工资。但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月向劳动者支付一次工资。”即劳动法关于工资支付周期的规定为强行性规定,不允许当事人以自己的意志协商确定。因此,如果年薪制规定以年度作为支付周期,则该规定应系无效,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月支付工资或劳动报酬。
关于年薪制的立法建议
虽然年薪制在我国已经实际存在并适用,但由于我国的企业形式、资金性质高度多元化,加之年薪制仅为劳动法律制度中有关分配的制度之一,其涉及面非常狭窄,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关于年薪制的立法建议:
一、关于立法层级,已如上述,年薪制作为劳动制度之一的分配制度,结合我国的立法层级,笔者认为应在部门规章层面进行立法。
二、对于适用人员范围进行概括性规定和列举性规定,同时明确规定不应适用的人员范围,避免适用的混乱和无序。对违法适用“年薪制”的劳动合同和行为认定为约定无效,并对此类企业予以适当的行政处罚。
三、对于适用的用人单位范围进行限制,由于劳动合同法中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皆可成为合法的用人单位,但基于年薪制的制度设计主要为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公司制企业,因此,立法应当明确可以适用的用人单位的范围,笔者建议应当将其限于公司制企业。
四、对年薪制的形式可以“基本年薪+奖励年薪”、“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奖励年薪”等不同形式。但应当有基本年薪,该年薪发放周期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以与现行法律、法规相适应。对于“年薪制”约定不明的,按照“年薪制”约定数额除以十二个月计算确定月工资,由企业对“年薪制”发放条件承担举证责任,并承担不利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