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有不公平待遇

劳动法有不公平待遇

发布时间: 2022-02-01 02:44:32

㈠ 关于劳动法,这是我们公司规章制度,我觉得不公平,但是又不知道不公平在哪,麻烦大家告诉下

不合法。
实际上,劳动合同法对旷工没有明确规定,属于企业的管理制度。不过,工资支付条例是有先关规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规定多少小时旷工、旷工多少小时开除属于内部管理制度。如果你签合同时制度你已经知晓,则该制度合理。但是扣减工资部分是不合理的,请看: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㈡ 请问国家劳动法有规定企业必须“同工同酬”吗

同工同酬,法律是有规定,你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㈢ 劳动法中有关于员工应享受公平待遇的规定吗

是有的,《劳动合同法(2012年修订版)》中规定劳务派遣的劳动者享有与单位其他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被派遣劳动者也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的权利。

㈣ 我们以得到不公平待遇为由集体辞职和劳动法有什么抵触吗

没有得到合理的工资、休假待遇可以提出辞职,与劳动法没有抵触。

㈤ 劳动法 待遇

在不在厂里面吃都要扣。等于是强制性的——涉嫌克扣工资。2、加班应支付加班工资。3、可以投诉,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㈥ 关于一个劳动法的问题 不公平的待遇哪位能给个详细的建议

应该明确岗位,待遇,合同期限,不过既然你都签了,就没办法了,谁让你签了,不爽可以走人,不过现在经济危机,劝你还是老实猫着吧,问问前几年来的同事,问问他们当时都什么情况。

㈦ 劳动法对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待遇有什么相关解释

同工同酬,法律是有规定,你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就其本质讲,同工不同酬是身份社会的遗毒,是契约社会的身份印记。

英国著名法学家梅因说过,任何社会的进步都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进步。在身份社会中,身份等级关系是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基础。身份等级越高,所能分配到的法律权利就越多,反之则越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本质上要求打破身份和等级观念,契约和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基本方式,身份不再是权利地位不平等的标准和印记。而同工同酬则是消除身份印记的重要标志,是契约社会的体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同工不同酬在中国却异常普遍。

中国人有着深厚的身份等级观念,许多人包括执法、司法官员对因身份造成的同工不同酬现象都习以为常。这种思想观念上的认同感,是消除同工不同酬的一大障碍。而更大的障碍则是法律的缺陷和漏洞,以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劳动法》虽然规定分配要体现同工同酬,但由于目前对同工不同酬问题没有法律界限和法律追究,即使发生劳动争议,劳动仲裁也缺乏明确而具体的处理办法。对违法者无以制裁,同工不同酬又能给单位带来直接利益,哪个单位能不趋之若鹜?加之严重失衡的劳资关系,维权可能丢饭碗,同工不同酬于是泛滥开来,也就不足为怪了。

㈧ 在公司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

我们在公司上班的时候,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这个时候如果如果自己一味地退让可能会让别的同事觉得自己软弱可欺,就会变本加厉的在工作当中让自己承担更多的工作量,那么,在遇到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该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呢?首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拿出一种强硬的姿态,拒绝的时候就要拒绝的彻底一点,并且知道寻求其他人的帮助,比如去向领导反映情况,还有让舆论的压力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三、很多人在一开始和自己接触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性格如何,所以还得让自己在公司树立威信。

有句俗语这样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说的就是自己的威信如果受到了挑衅,自己没有站出来反抗的话,那么对方就会觉得自己容易欺负,以后再有一些又脏又累的活,可能还会交给自己,所以在第一次这样的事件发生的时候,就要勇敢的拒绝回去,那么以后也就相对的来说,公平的对待自己。

㈨ 不公平的待遇

俺们农民工加班也是从5元到10元

热点内容
惠州道德模范 发布:2025-08-24 02:30:01 浏览:1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2号令 发布:2025-08-24 02:27:00 浏览:407
大连海洋大学法律硕士 发布:2025-08-24 02:24:54 浏览:428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布时间 发布:2025-08-24 01:59:34 浏览:42
收据能起到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8-24 01:46:27 浏览:878
通知属于行政法规吗 发布:2025-08-24 01:43:18 浏览:824
上海司法曹 发布:2025-08-24 01:36:03 浏览:867
2018最新劳动法关于工伤 发布:2025-08-24 01:33:45 浏览:808
经济法关于合同的问题 发布:2025-08-24 01:33:03 浏览:957
行政法治原则作用 发布:2025-08-24 01:33:02 浏览: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