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第236条规定
❶ 法律问题
法院的调解书和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如果对方不履行义务,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36条,调解书和其他应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❷ 中止执行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2)民事诉讼法第236条规定扩展阅读:
民事抗诉案件不宜一概中止原生效裁判的执行程序
执行中止是指在已经开始的案件执行中,由于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某种特定事由,需要暂时停止执行程序,待该事由消除后再恢复执行的一种案件临时处理方式。
尽管执行中止并非对案件作出的最终处理结论,但它是法定暂停案件执行的一种形式,直接关系到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因此对其适用必须慎重和符合法理。
实践中,中止民事执行的直接法律依据主要是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而其他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在这个问题上的规定均系由该条文衍生而来;
尤以该条第一款第(五)项即“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为基础。
然而,应该看到,中止执行的程序设计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减少和避免执行回转困难,防止司法资源浪费之功效的同时,也有可能给申请执行人带来无可挽回的财产损失,不利于维护生效裁判的权威性。
❸ 个人是否能刊登判决书讨债
个人是不能通过刊登法院判决书的方式追讨债务的,如果债务人不执行法院判决书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6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❹ 民事诉讼法第236条解释法院调解后没有能力兑现承诺怎么办
机构不会再二次协商。会申请财产保全。
如名下无任何财产,导致强制执行不到位,会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
对方一年可以申请两次强制执行,有被刑拘可能性。
望知悉并采纳。
❺ 民事诉讼法236条劳动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❻ 如何申请民事法院执行
在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后,由于债务人不履行或拒绝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当事人在法定的执行时效内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启动执行程序的叫申请执行。
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二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申请强制性执行需要提供生效法律文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六十三条规定,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权利义务主体明确;
(二)给付内容明确。
法律文书确定继续履行合同的,应当明确继续履行的具体内容。
可以代理,代理需要委托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 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❼ 生效判决必须履行是民诉法第几条个
民事诉讼法第236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
附民事诉讼法条文:
第二百三十六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❽ 民事纠纷法院判决完以后可以不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不可以,此案不属于诈骗。法院已经确认事实,应以法院判决为准。你可向法院执行庭申请执行,而不能再依此为诈骗案件,向公安报案,也不会立案!
如果你依法向法院起诉后,法院已经做出判决,要求被告返还柜台租金,你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不申请是不会自动返还的。
《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法院强制执行的方式:
1、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2、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3、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民事纠纷法院判决完以后,如果对方涉嫌犯罪的,仍可以向公安局报案,要求立案以追究其刑事责任。法院对民事纠纷进行判决的,法院只是就双方的民事责任进行了处理,但并不能因此而免除对方应负的刑事责任。如果对方的行为确实构成犯罪的,仍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8)民事诉讼法第236条规定扩展阅读
民事案件结案方式有很多种,具体如下:
1、判决,法院依法作出裁判,一方不服可以提起上诉;
2、调解,原、被告双方经法院调解后,由法院出具调解书,该调解书同样具备执行效力;
3、撤诉,原告依法撤回起诉。但是撤诉由有几种分类,如原告未缴纳诉讼费、未到庭参加诉讼,视为原告撤回起诉;原、被告达成庭外和解后,原告撤诉等。
民事诉讼当事人主义的强化及受害人防范意识差。刑事诉讼是一种“公权诉讼”,其目的在于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往往与国家的宪政秩序相关联,而民事诉讼是一种维护民事主体私益的“私权诉讼”,虽然其与“规则之治”也有映射,但主要目的系在于解决纠纷。
现阶段民事诉讼当事人主义的强化,倡导意思自治之处分原则,于公共利益及善良风俗无害之情形,法院不主动干预当事人双方无异议的民事行为,强调民事诉讼的诉判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