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窝藏包庇罪

刑事诉讼法窝藏包庇罪

发布时间: 2022-02-12 23:05:35

1. 我老公现在被告窝藏包庇罪在看守所里。我想办取保候审,现应该找谁得花多少钱

可以委托律师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2. 我哥哥以“涉嫌窝藏 包庇案”为由被刑事拘留会拘留多久可能被放出来吗可以取保后审吗他会被关多久

刑事拘留最长是37天,但是会被进行逮捕,被继续羁押,取保候审需要根据你哥哥的具体案情方能确定,具体能够关多久,需要看你哥哥是否构成犯罪,罪名是什么?以及你哥哥是否具有其他情节。

3. 古代对于窝藏、包庇犯罪的法律原则

在西周时期,亲亲得相首匿,就是说,对于亲人犯罪你必须隐瞒,如果你去告发,官府不会受理,官府一但受理,告发者也会定罪!

4. 犯罪嫌疑人说有人窝藏包庇他怎么办

你所谓的亲属拒证权应该是指法院不得强制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出庭作证的规定。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确有该规定。但是不能强制近亲属出庭作证与近亲属之间的窝藏包庇仍然构成犯罪完全是两码事。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如果近亲属实施了窝藏、包庇的行为,仍然可能构成犯罪。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八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5. 什么叫包庇罪如何才能达到判刑标准

包庇罪是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为其掩盖罪行,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包庇罪量刑标准

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第三百六十二条规定: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情节严重,主要指窝藏、包庇多人的;多次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窝藏、包庇罪行极其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等。

犯包庇罪的主体必须是年满16周岁,可以独立承担刑事责任的公民,且此公民在知道其已构成犯罪还为其提供住所等。对于满足包庇罪的构成要件的行为,包庇罪量刑的标准是什么?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般会被判处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6. 现在中国法律近亲属之间的窝藏包庇算犯罪不不是新规定中有亲属拒证权吗

现在中国法律近亲属之间的窝藏包庇算犯罪不?不是新规定中有亲属拒证权吗

叶赫那拉闻多解答;

一、我国法律从来没有规定过所谓的亲属拒证权,这种提法的人是编造法律概念

二、关于证人,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解释,做了如下规定;

1、《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一款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

2、《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三、

1、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

2、《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3、包庇罪的主体;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包括犯罪的近亲属

综上所述,其它一切违反法律或法律解释的,都系无效。

7. 如何认定包庇罪对被包庇人犯罪的明知

一、“明知是犯罪的人”怎样理解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因此,一个人是否“犯罪的人”,只有人民法院依法经过审判才能最终决定。在此之前,任何人都没有权力称他人为“犯罪的人”。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包庇罪的对象只能是依法被判为有罪的人,也就是说,包庇罪的对象只限于审判阶段之后执行完毕之前的犯罪人(已决犯)。显然,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个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后,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称谓:在立案之后到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前,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在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之后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前都称为“被告人”;只有经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后,才可称之为犯罪人。既然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在刑事诉讼程序的不同阶段的称谓不同,并且法律没有(也不应)规定只有在审判后对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进行包庇才构成犯罪,那么,我们就不能对“犯罪的人”作狭义的理解,而只能把这里“犯罪的人”理解为“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①我国刑法理论也认为,“窝藏、包庇的犯罪人,是指已经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既包括犯罪后潜逃未归案的犯罪人,也包括被司法机关羁押而脱逃的未决犯与已决犯。”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我们认为,包庇罪的对象可不可能包括已决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第310条的规定,包庇罪的行为方式只限于一种,“作假证明包庇”。对于都是已决犯的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行为人还怎么“作假证明包庇”呢?如果行为人在司法机关对于被羁押而脱逃的已决犯进行抓捕的过程中作假证明进行“包庇”,那么,这种所谓的“包庇”也只是“帮助其逃匿”的一种方式,对此只能认定为窝藏罪而非包庇罪。对于其他情况下的已决犯更不可能“作假证明包庇”。因此,我们认为,包庇罪的对象不可能包括已决犯而只能是未决犯,即,作为包庇罪对象的“犯罪的人”只可能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②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犯罪的人”究竟是一种法律上的评价,还是行为人的判断?如果是法律上的评价的话,我们在认定包庇罪的时候只能以被包庇的人最终被法院依法判为有罪为依据。既然如此,我们怎么能要求行为人在实施包庇行为的时候就“明知是犯罪的人”呢?如果“犯罪的人”是行为人的主观判断的话,那么,包庇罪的认定就会以行为人的法律知识或主观认识能力为转移,换言之,如果行为人在实施包庇行为的时候认为其所包庇的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那么他自己的行为就构成包庇罪,如果行为人认为其所包庇的人不构成犯罪,那么他的包庇行为也就不构成包庇罪,这显然是荒唐的!每个公民的法律知识及认识能力水平不可能都是一样的,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公民都是法律专家,这是不可能的。 德日刑法理论对于本罪的对象也存在三种不同理解:第一种理解是,“犯罪的人”是指真正犯了罪的人。因为如果所隐匿的人不是真正犯了罪的人,就谈不上侵害了国家的司法作用(没有违法性);再者隐匿不是真正犯了罪的人,在人情上是难免的,因而期待可能性很低(缺乏有责性)。这种理解会产生一些问题。由哪个法院判断对象是否真正犯了罪的人,是审判被隐匿人③的法院,还是审判隐匿人的法院?这就造成适用上的困难。再如,根据这种理解,隐匿人如果轻信被隐匿人不是真正犯罪的人,就会阻却故意,因而不成立犯罪。这就不合理;第二种理解是,“犯罪的人”不限于真正犯了罪的人,还应当包括受到怀疑而处于侦查或追诉过程中的人。因为要保护刑事司法作用,就必须对隐匿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也进行处罚,否则便达不到立法目的。这一解释也有缺陷。根据这一观点,因司法机关的重大失误而受侦查或追诉的人,也是犯了罪的人,隐匿这种人的行为就是犯罪,这就过当地保护了国家的司法作用,容易侵犯国民的权利;第三种理解是,“犯罪的人”包括真正犯了罪的人,以及在隐匿行为的实施阶段,根据客观的、合理的判断,能够有把握地怀疑为真正犯了罪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调和国家司法作用与人权的保护。这种观点实际也是难以适用的。因此,“明知是犯罪的人”既不能理解为,要求行为人在实施包庇行为的时候像法律专家一样能够对被包庇人的行为进行精确的定性,也不能把“犯罪的人”理解为一种法律上的事后评价。笔者认为,“明知是犯罪的人”应当理解为,只要行为人认识到了其所包庇的人实施的行为可能是犯罪就够了。这应是一种常识判断,并没有对普通公民提出过高的法律知识要求。因为,既然侦查机关向其取证④,就说明了其所包庇的人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了,这个时候再向侦查机关作假证明包庇,就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进行包庇。也就是说,此处“明知是犯罪的人”,并不是一种专业判断,而是普通公民按照常识、常理、常情所作的一种经验判断。

8. 犯了刑事诉讼法里的隐藏包庇罪要被判多久

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本罪为选择性罪名,具体包括窝藏罪和包庇罪。《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第三百六十二条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9. 窝藏罪怎么判

你所说的不对,如果你朋友的妻子明知其夫杀了人,还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形成包庇罪,而非窝藏罪。
《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如果态度好,可以宣告缓刑。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1条涉嫌窝藏罪会怎么判

第三百一十条 【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您好第六十一条是刑事拘留的法律依据根据法律规定和我的辩护经验你朋友的情况属于涉嫌窝藏罪而被刑事拘留 目前面临被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刑
判处的法律依据就是上面的条文
具体结果还要看具体案情和律师辩护情况建议尽早聘请专业刑事辩护律师介入提供法律帮助和辩护。聘请辩护律师是帮助你朋友的唯一法律途径。通过网络hi加”北京杜律师”可以进一步联系咨询我

热点内容
合同法承诺处理 发布:2025-08-21 13:05:41 浏览:172
电务规章制度卡控不严 发布:2025-08-21 13:05:32 浏览:736
南通山水律师 发布:2025-08-21 12:54:28 浏览:168
关于孕妇的劳动合同法 发布:2025-08-21 12:53:28 浏览:661
民事诉讼法第257条第一项 发布:2025-08-21 12:42:24 浏览:714
公诉条例 发布:2025-08-21 12:42:18 浏览:297
民法典离婚后彩礼 发布:2025-08-21 12:36:24 浏览:435
无工商登记的二手房中介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1 12:29:19 浏览:237
奉化司法鉴定 发布:2025-08-21 12:26:52 浏览:168
店面上班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1 12:26:19 浏览: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