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投案
⑴ 我去投案自首可以取保候审么
投案自首属于从轻减轻处罚的条件 。取保候审要符合以下法律规定,具体由办案机关审查确定 :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⑵ 对于投案自首的犯罪嫌疑人是否可以直接宣布取保候审
对于投案自首的犯罪嫌疑人,如符合条件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2)刑事诉讼法投案扩展阅读:
北京晨报:取保候审不应神秘化
日前,多家媒体分别报道了知名演员王学兵因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被警方刑事拘留二十多天后变更了强制措施,以取保候审的形式回到家中。
网上有消息称王学兵案因证据不足被警方释放,警方随后公布王学兵被取保候审的理由是:因为在审查过程中,如实交代了曾吸食毒品以及容留他人吸食毒品的违法犯罪事实,认罪悔罪态度较好。
按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的法定情形之一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但对于什么叫“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没有一个法定的考量标准,完全由办案机关随意掌握,警方对王学兵适用取保候审的理由是认罪悔罪态度好,那么,认罪悔罪是否就可以判定当事人回家后“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以前的艺人涉毒案,没有一个被取保候审的,难道他们认罪悔罪的态度均不好吗?如果他们也有认罪悔罪态度较好的,为什么不对他们也适用取保候审?
按我国目前的司法设制,对一个犯罪嫌疑人是否决定取保候审,完全取决于办案机关,一般是由经办人按内部行政流程逐级上报,最后由领导审批,办案机关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整个过程不是透明的、公开的,正常的取保候审申请往往石沉大海。
也正是如此,大大增加了取保候审的神秘化,只有想方设法通过关系,才能获取一些内幕消息,于是,社会上打着“捞人”旗号的人大行其道,同时也给权钱交易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相对于羁押状态,取保候审在一般人看来就是“释放”,只是当事人在被取保候审的一年时间内要随传随到,并要遵守法律关于被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这对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及节约司法资源有重大意义,乘着司法改革的春风,如能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取保候审制度将是众望所归。
⑶ 刑事诉讼法
你好:
1、二审期来间,一审法院提源起审判监督程序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为什么?
不合法。因为二审受理后,一审判决就不会生效;既然不生效,就不会成为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对象了。
2、一审法院院长能否独立决定提起审判监督程序?请说明理由。
不能够。理由:提起再审的主体必须是法定的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和公职人员。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在民事诉讼中有权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和公职人员包括:各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和审判委员会,他们共同对本院的审判行审判监督权。
3、二审法院将案卷材料退回一审法院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不正确。于此无法律依据。二审法院应该自己审完。
⑷ 投案自首后可以取保候审吗
投案自首后,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⑸ 自首后取保候审期间逃跑又投案的如何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之规定,被告人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自首成立。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解释》第一条“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之规定,其行为此时已不能认定为自首。而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根据该条规定,取保候审显然是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所以,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脱逃又投案不符合《解释》第一条“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规定的时间条件,亦不能再适用该条“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之规定,故被告人投案自首后,在取保候审期间脱逃又投案的行为不成立自首。
同时,其行为也不构成特殊自首。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及《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其特别之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必须是依法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即主体的特殊性;二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并且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即供述罪行的特殊性。如果其供述的罪行于已经被掌握的罪行属同种的,虽然可以酌情从轻处罚,但不属于自首。
⑹ 刑事案件‘投案自首拘留几天
刑事拘留一般是7天(检察院侦查可达14天),流窜、结伙、犯罪涉及广取证困难等情形可延长30天,和通缉、自首没有关系。
⑺ 投案自首是刑诉法多少条
关于自首的定义,刑法第67条第1款已作明确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据此,认定自首必须同时具备两项基本要件。一是必须自动投案;二是必须如实地供述自己的罪行。投案的方式没有限制,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均属于自动投案。关于“自动投案”的规定,共有十多种情况可认定为“自动投案”,具体如下:(1)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2)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3)罪行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4)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5)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6)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7)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8)犯罪后主动报案,虽未表明自己是作案人,但没有逃离现场,在司法机关询问时交代自己罪行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⑻ 刑事拘留自首的该怎么判
对于犯罪嫌疑人作案后自首的,应当进行刑事拘留吗?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所以根据以上规定,如果在犯罪后投案自首,又有上述情节存在,公安机关一般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先行刑事拘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⑼ 已经判了交通肇事逃逸但也考虑肇事者主动投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1条会怎么判呢速求答案!!!
交通肇事罪: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是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特征:
(一)客体特征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二)客观特征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1、要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
2、行为必须造成严重的后果,即交通肇事行为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3、违反法规的行为与肇事结果之间应当有因果关系。
(三)主体特征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为: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说的比较细致,你自己对号入座就可以了!
⑽ 犯罪后投案时会用刑吗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在收集证据过程中,无论自首还是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第五十四条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