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集体诉讼法
① 集体诉讼与集团诉讼的定义与区别
集体诉讼是中国法上的概念,也叫做代表诉讼,是指多数主体诉讼合并为一个,由选出的代表参与诉讼过程,所产生的判决对全体生效。
集团诉讼是美国法上的概念,大概类似我国的集体诉讼,但是人数更广泛,有公益诉讼的性质。
② 新《证券法》如何探索建立中国特色证券集体诉讼制度
投资者保护机构受五十名以上投资者委托,可以作为诉讼代表人,按照“明示退出”“默示加入”的诉讼原则,依法为受害投资者提起民事损害赔偿诉讼。
③ 美国证券市场“集体诉讼制”对你有何启发
美国证券市场及其诉讼制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一种借鉴,应该借鉴美国国市场制度比较完善
④ 新证券法宣传系列之十五:扬帆起航的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新《证券法》)第95条新增了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的相关规定,对于优化证券民事赔偿救济路径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结合最高人民法院于2020年7月31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若干规定》),一起来了解下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的主要内容。
制度衔接与规则细化
新《证券法》第95条是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的基础性规范,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第95条共计3款,其中第1款和第2款是关于普通代表人诉讼的规定。第3款是关于特别代表人诉讼的规定,明确了“投资者保护机构受五十名以上投资者委托,可以作为代表人参加诉讼,”并且确立了投资者“默示加入、明示退出”的特殊规则,该款规定也被学界和舆论誉为“中国版证券集体诉讼”的开端。
《若干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基于《民事诉讼法》《证券法》等法律,结合资本市场实际情况与法院审判实践,针对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所量身打造的司法解释。《若干规定》共计42条,针对普通代表人诉讼与特别代表人诉讼的管辖、提起条件、权利登记、诉讼开展、调解结案及执行分配等内容均作出了较为详实的规定。正如有学者所言:“《若干规定》在程序规则上细化了新《证券法》第95条的规定,实现了新《证券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制度衔接,真正激活了中国版的证券集体诉讼。”此外,证监会于2020年7月31日发布了《关于做好投资者保护机构参加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相关工作的通知》。这些共同构成了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不同层级的规范,正式构建起了我国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的制度架构,增强了规则的可操作性。
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的类型
“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包括因证券市场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引发的普通代表人诉讼和特别代表人诉讼。”其中,两者在一些适用规则上具有相同性,比如,《若干规定》对于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件没有特别规定的部分,可以“适用普通代表人诉讼中关于起诉时当事人人数尚未确定的代表人诉讼的相关规定。”至于两者的差异性,主要如下表所示:
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的实践与价值亮点
具体明晰的制度规则能够指导实践,并对实践产生正向激励作用。据媒体报道,“2020年8月18日,上海金融法院受理了一起多名投资者共同申请适用普通代表人诉讼程序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该案是《若干规定》出台以来全国法院首例当事人申请以普通代表人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可见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制度规则对实践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已经扬帆起航,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特别代表人诉讼也将会在实践中崭露头角,这对于资本市场秩序的长期稳定繁荣以及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都将会大有裨益。
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的最大亮点当属特别代表人诉讼。特别代表人诉讼具有如下独特价值:首先,有利于降低诉讼成本,高效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特别代表人诉讼适用“默示加入、明示退出”的特殊诉讼规则,有利于克服常规诉讼所遇到的障碍,能够更大范围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且“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件不预交案件受理费,”败诉或者部分败诉的原告可申请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这有利于降低诉讼成本,激励更多投资者加入到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队伍之中。其次,特别代表人诉讼的具体开展具有高度专业性,能够保障诉讼正义并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特别代表人诉讼由投资者保护机构作为代表人来参加诉讼,而且我国投资者保护机构作为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目标的公益机构,具有高度专业性和丰富的诉讼实践经验,保障了特别代表人诉讼具体开展的专业性。在具体实操层面,作为专业投资者保护机构的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已发布《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特别代表人诉讼业务规则(试行)》,以往实践与现有具体规则相结合,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诉讼正义并实现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⑤ 中国版集体诉讼第一案中,存在哪些法律问题
中国版的投资者集体诉讼,正式打破僵局。4月8日,中国证监会对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公共机构在证券和金融领域的直接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接受黄梅香等56权利人的特别授权,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代表其参加诉讼。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美药业)的集体诉讼被提上议事日程。新修订的《证券法》于去年生效,对投资者保护有专门章节,建立了“默示参与”和“明确退出”的诉讼机制。这将有助于克服诉讼动机不足的问题造成的大量的投资者和少量的补偿的影响。
“如果根据法院公布的条件,委托我起诉的大部分股东都不符合条件。”北京德恒(宁波)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志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目前代表股东提出的索赔金额约为4000万元。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近千名康美药业投资者向李秀姣委托索赔,索赔金额从数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总金额估计超过1亿元。
⑥ 中国股票市场为什么不做辨方举证,集体诉讼的法规进行管理监管
额。。。这个问题很明显的麽。。。
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而是统专治人民的属政府啊。
所以,明知道对人民有好处,也不会去做啦。
采用这种监管方式,上市公司啊以及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各级政府还有机构投资者利益受损,而这些牛XXX的部门的牛XXX的人们是统治者,是Leader,统治者怎么会做伤害自己的事呢。
所以还是不要指望了,即使出台了这样的法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不会真正发挥作用。听证会制度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⑦ 证券普通代表人诉讼案件怎么判的
2022年1月22日上午,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评选结果揭晓。经专家委员会评选,并综合网民投票结果,最终评选出“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及十大提名案件。证券普通代表人诉讼第一案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提名案件”。该案系最高人民法院发布 “代表人诉讼司法解释”后国内普通代表人诉讼的首次全面实践,标志着中国特色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落地。上海金融法院积极探索机制创新,通过自主开发的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中小投资者保护舱等配套机制,实现权利登记、代表人推选全流程在线,极大提高了群体性诉讼案件的审理效能,并拟定《权利登记公告》《权利义务告知书》《代表人推选通知》等系列文本,对裁判文书作出探索性尝试,写明权利人范围、权利登记情况及代表人推选过程,在判决主文中首次明确损害赔偿计算方法,后续诉讼可据此裁定适用。该案的成功处理,为推广代表人诉讼制度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对于构建公正高效便捷的中小投资者司法保护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案评团认为:
证券普通代表人诉讼第一案,
保护中小投资者,护航高质量发展!
⑧ 新《证券法》在提高违法成本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完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严打证券欺诈行为,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投资安全的基础性制度。新《证券法》按照这一原则,全面提高了欺诈发行、虚假陈述等证券违法行为的成本。
其一,全面提高行政处罚幅度。对欺诈发行行为,最高可处罚款从原来的募集资金百分之五提高至募集资金的一倍;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最高可处罚款从原来的六十万元提高至一千万元。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从事欺诈发行、虚假陈述行为的,分别处以最高二千万元或者一千万元的罚款。
其二,完善细化相关民事责任。明确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中的过错推定、连带赔偿责任,将保荐人、承销商的责任人员也纳入连带赔偿责任范围,新增编造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性信息、不履行公开承诺等的民事责任制度。
其三,规定切实保障投资者获得民事赔偿的措施。创造性地引入欺诈发行上市责令购回、先行赔付和中国特色证券集体诉讼等三项有助于切实保护投资者获得民事赔偿的机制。
⑨ 新《证券法》探索建立了中国特色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对此,投资者需关注哪些内容
新《证券法》探索建立了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以适应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下加强投资者保护和权利救济的需要。一是充分发挥投资者保护机构的作用,允许其接受50名以上投资者的委托作为代表人参加诉讼。二是允许投资者保护机构按照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确认的权利人,向人民法院登记诉讼主体。三是建立了“默示加入”“明示退出”的诉讼机制,更便于投资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⑩ 全国首例证券集体诉讼案一审宣判,最终的审判结果如何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责令康美药业赔偿证券投资者因年度报告等虚假陈述侵权造成的损失24.59亿元。原董事长、总经理马兴田及5名直接责任人员、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及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全部连带责任,13名相关责任人员根据过错程度承担部分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