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国时期行政法院

民国时期行政法院

发布时间: 2022-03-03 17:41:18

1. 民国时期司法审判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民国时期分为北洋政府时期和中华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其司法制度有两个特点,一是普通审
判机关采用四级三审制;二是行政诉讼独立于普通法院之外。依照《中华民国暂行
法院编制法》,民事与刑事审判机关分为四级,采用“三审制”:初级审判厅,为
普通民事刑事案件的第一审机关;地方审判厅,为普通民事刑事案件的第二审机关
和特别案件的第一审机关;高等审判厅,为普通民事刑事案件的第三审(终审)机关
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组织法中,国民政府司法院是国民政府的最高审判机关。当司法行
政部隶属于司法院时,司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
司法院设正副院长各1人。在国民政府组织法中, 其产生方法与其他四院正副
院长相同。司法院下属的主要机关有最高法院、行政法院与公务员惩戒委员会。
最高法院是全国终审机关。南京国民政府于1932年公布的《法院组织法》中改
变了原来的四级三审制,仿法国为三级三审制,规定从1935年7月1日起实行。三级
三审制即指法院的设立,分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3个层次, 分别执行初
审、再审、终审职权。国民党尽管多年标榜司法独立,但在很长时期内仍继续着中
国古代“县太爷审案”的状况,由县长兼为法官
在未设地方法院的县,以县长兼理司法,另设置承审员协助县长审理案件。这
一制度的弊端连国民党当局亦已发现,因而决定设立县司法处,审判官独立行使审
判权,检察事务由县长兼理。此决定于1936年公布后,因抗日战争爆发,未能实行,
仍以承审员制度维持,直到1946年,全国才基本结束承审员制度,实行半独立的司
法处制度,而地方法院未曾普遍设立。
行政法院掌理全国行政诉讼审判事务。

和特别案件的第二审机关;大理院,属于大理院特别权限的案件之初审亦即终审机
关,也是不服高等审判厅判决的案件之第三审(终审)机关

2. 民国时期法院属于国民政府组成部分么

当然属于是民国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3. ~有没有研究法国政治的~~ 急求法国三大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越详细越好~还有制宪委员会、行政法院的关系~

半总统制与半议会制结合,介于美国和德国之间。
第五共和的宪法于1958年9月28日由法国民众全体公民投票通过。1958年10月4日制订的宪法决定了第五共和国的国家政体运作方式。此后宪法经历多次修订,它大大增强了行政机关与议会的关系。
1、总统:国家元首由普选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2000年9月24日法国全民公投之后确立总统任期由七年缩短为五年)。总统主持内阁会议,颁布法律;总统亦是三军统帅。另外,根据宪法第16条,在面临重大危机时,总统拥有采取非常措施的权力,例如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或启动全国动员令等等。
2、总理:由国民议会席次过半党派或过半联盟组成联合政府,并推举一人为总理,并由总统任命。其为政府的首脑,并根据法国宪法第8条,总理任命政府其他成员。根据宪法第20和21条,在总理的领导下,政府决定并主管国家的政策;领导政府的运作,保证法律的实施;政府向议会负责。
3、议会
国民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总共有577名议员,每名议员代表单一的选区。议会成员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法国总统有权解散国民议会。
共和国参议院总共有346名参议员(在2010年席次由321席增至346席),参议员由一个选举机构选举产生,任期6年(在2004年9月以后,参议员的任期由9年减为6年);而且每2年更换三分之一的参议员;并且,参议院的立法职能受到限制;当两个议会意见不同时,国民议会拥有最后裁决权。政府对议会的议事日程有很大的影响力。
4、行政法院是专门审理行政诉讼的法院。行政法院是大陆法系地区特有,例如法国、德国、中华民国等,与处理民事、刑事诉讼的普通法院属两个体系,包括有自己的地方行政法院、高等行政法院、最高行政法院。在普通法地区中,公民控告政府行政部门的程序和普通民事诉讼无大分别,只是被告换成政府,亦无行政法院之设。

4. 中国有独立的行政法院吗

中国的行政力量不交由法院的原因: 1,人民法院是司法机关,不是行政机关,没有行专政处罚权,不属能作出行政处罚(包括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2,《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5. 民国时期第一部行政法是谁起草的

1.史尚宽先生是民国时来期的著名的法学家源,不仅从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担任了民国时期的"立法委员"、"考选部部长"等职务,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余复从事著述",涉猎的领域广泛,几乎包含了法学的大部分领域,其中主要有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和劳动法等。

6. 如何找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法院判决书

如果只要看内容的话直接查二档馆出版的民国司法资料就行了


附一张判决书内容:

徐永元与商华顺洋行因债务纠葛案

直隶高等审判厅民事判决书

判决
控告人:徐永元,天津县人,往商门外炮台庄,年四十岁,业商。
代理人:潘自睿律师
被控告人:华顺洋行法商。
代理人:陈义安,宁波人,住新津里,年三十岁,华顺洋行经理。
上述控告人对于中华民国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天津地方审判厅就华顺洋行与控告人因债务涉讼案件所为第一审判决,声明控告。经本厅审理,判决如下。
主文
本件控告驳回。
诉讼费归控告人负担。
事实
徐永元于前清宣统三年正月十五日,凭中[人]张树林借到华顺洋行行平化宝银一千两,将所有坐落炮台庄南胡同地契一纸计平房八间作押,约定是年二月如数清偿,立有借约,并由张树林为承还中保元。
逾期迄未偿还,华顺洋行乃具情禀请法领事函请交涉公署咨请天津地方审判厅讯追。经该厅迭次审理,因徐永元传不到案,即时判决。嗣准其声明窒碍①,重开辩论,讯查前情,判令徐永元于判决确定后十日内照数清偿,如未将债务清偿,即将作押之平房八间变卖抵偿,如不足额或徐永元实不能清偿,则张树林应就其余欠额即为承还。徐永元不服,声明控告到厅。
理由
本案争点即在借约是否控告人出具,及其与张树林合伙包卖猪鬃之帐款纠葛能否以之对抗债权人。
是已讯,据控告人供称,地契一约系借与张树林,向华顺洋行借银一千两,并呈验张树林借用地契字据一纸,以证明该款系张树林所借。然该地契如系控告人借与张树林为借款作押,则应由张树林向华顺洋行出具借票,何以借约上张树林仅为承还担保人、控告人反为主债务人?核对控告人在原审所书押字,又与借约上押字笔迹相符,是该借约委系控告人出具,即不得谓控告人非主债务人。
控告人既为主债务人,则控告人与张树林合伙包卖猪鬃其帐款果有如何纠葛,此系控告人与张树林合伙营业之内部关系,不能以此对搞债权人。
本件控告殊无理由,应予驳回,并照章归控告人负担讼费。
再张树林对于原判承还余欠之部分,既未声明控告原判,即属确定,应予毋庸置议。特为判决如主文。

中华民国四年六月十八日
直隶高等审判厅民三庭

审判长推事吴荣锅
推事胡凤起
推事赵之骇
书记官郭振锥

7. 民国时期政府部门架构

政府部门设有内政、外交、财政、交通、司法、农矿、工商等部以及军事委员会、最高法院、监察院、大学院等。

1928年9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宣称全国进入训政时期,由国民政府执行训政职责,并决定以五院制组成国民政府。

同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组成,设主席一人,委员十至十二人,国民政府主席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同时,任命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

至此,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组织形式渐趋完备。

(7)民国时期行政法院扩展阅读: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委员制。由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吴稚晖等十二人为政府委员,胡汉民为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吴稚晖为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政府各部门设有:秘书长(钮永建 ),财政部长(古应芬﹐钱新之代),外交部长(伍朝枢),民政部长(薛笃弼),司法部长(王宠惠),大学院院长(蔡元培)。

政府辖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一部)﹑福建﹑上海﹑南京﹑广东﹑广西等。也开始形成宁汉分裂之局面;直到8月武汉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执行分共清党,以及蒋介石在汪精卫的要求下辞去总司令之后,才宣布合作。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8. 请问国民政府的除行政院外的立法,司法,监察,考试四院各有哪些从属机构。

立法院内分成内政及民族委员会、外交及侨务委员会、科技及资讯委员会、国防委员会、经济及能源委员会、财政委员会、预算及决算委员会、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交通委员会、司法委员会、法制委员会卫生环境及社会福利委员会等12个常设委员会,负责审查各领域的政策法规。此外另有纪律、程序、修宪以及经费稽核等4个特种委员会。

司法院为宪法明文规定的司法最高机关,但现在实务上司法院除大法官会议解释外,并不职司审判,而是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的主管机关,实质上是一个司法行政机关而已。因此目前司法院正拟修改组织落实宪法规定,著手修改包括司法院大法官案件审理法等,希望能将司法院法庭化,以符合宪法规定。

监察院由委员二十九人组织而成,监察委员之中一人任院长,一人任副院长,审计部是监察院下级机关,负责审核全国各机关之财务与总决算

考试院,掌理考试、公务人员之铨叙、保障、抚恤、退休;及公务人员任免、考绩、级俸、升迁、褒奖之法制事项。 上述职权由考选部、铨叙部、公务人员退休抚恤基金监理委员会及公务人员保障暨培训委员会分别掌理。

9. 我国是在什么时期开始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

行政诉讼制度自1914年在有着长期专制统治传统的中华古国尝试建立已有80多年的历史。
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时间段中,行政诉讼制度的命运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的急剧变迁而变化。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缺乏法治成长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及和平环境,行政诉讼制度只能作为一个纸面上的法存在,并未发挥多少实在的功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微乎其微2.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依政策治国观念的束缚,行政诉讼制度没有得到重视。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市民社会在国家之外逐渐得以发育,个人获得越来越多的自主空间,要求国家保护其利益的愿望愈益强烈,权利意识大为增强。而在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强调党政分工和国家机关之间的合理分工,为司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扫清了体制障碍。行政诉讼制度的基础从多方面得以奠定。
1989年4月,在此前所颁布的大量涉及行政诉讼的单行法律、法规以及行政审判实践的基础上,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行政诉讼法》,并于1989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行政诉讼制度最终得以确立并走向成熟,是社会主义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诚如有学者指出的,在中华民族近两千年的成文法历史中,在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进程中,该法的颁行意味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的开始。

热点内容
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制度 发布:2025-08-16 03:04:35 浏览:888
劳动法职工奖惩 发布:2025-08-16 02:49:38 浏览:285
道德经门事件 发布:2025-08-16 02:43:25 浏览:737
强力金融法学 发布:2025-08-16 02:34:22 浏览:852
导火新闻线行政法知识 发布:2025-08-16 02:28:41 浏览:346
中国政法大学案例研习经济法 发布:2025-08-16 02:14:36 浏览:456
合同法中的明显不合理低价 发布:2025-08-16 01:57:10 浏览:431
海港区法院 发布:2025-08-16 01:56:15 浏览:78
行政法公益慈善 发布:2025-08-16 01:54:05 浏览:572
单位法律知识考试简报 发布:2025-08-16 01:53:56 浏览: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