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
㈠ 刑事诉讼法对证明标准的规定
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
根据刑诉法第53条的规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㈡ 刑事诉讼法的证明责任的概念
证明责来任一词最早规定在古自巴比伦王国《汉穆拉比法典》之中。证明责任是案件处于真伪不明状态下当事人索要承担的败诉风险。英美法系实行当事人主义,法院采取不干涉态度,双方当事人都对自己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大陆法系采取职权主义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㈢ 什么是证明责任在三大诉讼法中,分别由哪一方承担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简单地讲,就是对主张的事实应提供证据并予以证明的责任。我国的三类诉讼的举证责任,因案件性质不同,规定了不同的举证责任原则。当然,三类诉讼的举证责任,也分别有特殊情况下的不同举证责任分担。
一、民事案件举证责任
1、当事人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一款;“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3]
2、人民法院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二款;“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3、举证责任倒置。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侵权诉讼案件中,由侵权人负责举证,证明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二、刑事案件举证责任
1、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承担举证责任。
2,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承担举证责任。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 ;“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
三、行政案件举证责任
被告负举证责任是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