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行政法
1. 行政立法行为属于 A.抽象行政行为B.具体行政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D.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选A,行政立法行为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版特定为标准,分权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实施的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其行为形式体现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规范文件和非规范文件。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内部行政组织管理过程中所作的只对行政组织内部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因而内部行政行为对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有重大的影响。我国行政诉讼法将其列为不可诉行为之一。
2. 行政职务关系(公务员法律关系)属于(B)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法律关系 D.监督
我觉得这道题答复案是有问题的制。你只需要分清楚几个概念就好,不必拘泥于答案。
1.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主体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它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主体之间或者行政主体与所属的公务员之间因内部行政管理活动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比如检察院与法院之间、市政府与市政府的工作人员之间。
3.外部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因外部行政活动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比如交警对违章驾驶司机的罚款处理;比如环保局对超标排放公司的处罚。
4.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从这几个概念中,你应该能看出来,行政职务关系其实是属于内部行政法律关系的。
答案A才是正确的。
3. 以法律是否有明确规定和要求为标准,行政程序可分为a.内部行政程序和外部行政
答案:A
解析: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4.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与外部行政法律关系有何区别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指的是: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所属机构、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
行政机关与其委托行使某种特定行政职权的组织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之间的关系。
外部行政法律关系指的是:公共行政关系,主要是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作为管理和被管理关系。
(4)内部行政法扩展阅读
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即关系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律关系,而且在我国,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则只能是行政主体,他们之间不能互为原被告(与民诉不同之处)
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在我国,只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3、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1)、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性质不完全相同。
(2)、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特征: 1、行政主体是组织,而不是个人
2、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行政职权的组织,是行政权的归属者。
3、行政主体有权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代表国家并独立行使职权
4、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参加诉讼
内部行政关系
包括
一、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二、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三、行政机关与所属机构、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
四、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
五、行政机关与其委托行使某种特定行政职权的组织之间的关系
六、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之间的关系
5. 内部行政行为能否产生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机关内部由相关组织法进行调整。
内部行政行为不对外发生效力。
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是行政机关与对外的行政相对人。
所以,内部行政行为不会对外发生行政关系。
6. 行政职务关系属于内部行政法律关系还是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内部的。看主体,是不是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最显而易见的区别在于若发生纠纷,由行政机关以行政程序解决,而不是到人民法院诉讼。
7. 行政违法行为有哪些
对于行政违法,不同类型的行政违法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则。
(一)根据违法的程度,行政违法可以分为实质性行政违法和形式性行政违法。
前者是指不具备行政行为实质要件的行政违法,如主体不合格、内容不合法、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等;后者则是不具备行政行为形式要件的行政违法,如行为的作出不符合法定程序、行为的表现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等。
区分实质行政违法与形式行政违法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首先,从法律效力看,实质违法一般属无效行为,从该行为发生之时即没有法律效力,而形式违法一般属可撤销行为,它经有效补救可转化为有效行为;其次,从法律后果看,实质违法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主要是承担惩罚性行政责任(如行政处罚、行政处分),而形式违法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主要是承担补救性行政责任(如撤销违法)。
(二)根据违法的范围,行政违法可以分为内部行政违法与外部行政违法。
前者是指内部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如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越级指挥;后者则指外部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如公安机关非法拘留公民。
内部行政违法与外部行政违法在救济手段上是有区别的:内部违法仅限于行政救济,不受司法审查;而外部违法不仅可借助于行政救济,还可借助于司法救济。
(三)根据违法的形式,行政违法可以分为作为行政违法与不作为行政违法。
前者表现为积极地作出行政法律规范所禁止的行为,如税务机关违法征收税款;后者则表现为拒不作出行政法规范所要求的行为,如工商机关对企业申请营业执照不予答复。
作为违法与不作为违法均是行政法律的规范对象。就行政诉讼而言,作为违法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对象,不作为违法同样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对象。
(7)内部行政法扩展阅读:
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的违法
1,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的违法,与民事违法和刑事违法不同,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在行政法上的违法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只有当他们以行政法主体身份或以行政法主体名义出现时,他们的违法才能构成行政违法。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2.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首先,行政违法具有违法性,它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侵害了受行政法保护的行政关系,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其次,行政违法在性质上属于一般违法,其社会危害性较小,尚未达到犯罪的程度。
行政违法是依法必须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3.行政违法是依法必须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并依照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8. 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有内部行政行为吗
学术界的通说是认为行政法也调整内部行政行为的。行政组织法调整的就是内部行政行为,公务员和行政机关的关系也被认为是内部行政行为,由公务员法进行调整。
9. 1.行政法律关系是否包括内部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机关与公务员之间)2.行政内部的管理行为是行政法调
您好,中公教育为抄您服务袭。
行政法律关系 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由行政法规范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同其他法律关系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受其委托和授权的机关、团体或个人,即必须有代表国家从事行政管理的当事人。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法人与其他社会团体之间不可能产生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外国有关机关之间可以依法产生行政法律关系。
(二)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的地位往往是不平等的。在大部分行政法律关系中,国家行政机关作为当事人一方,其地位优于对方当事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一般只要具有这方面职权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单方意思表示就能成立,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可能由社会团体或者公民的意思表示而发生。
(2)某些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也往往因国家行政机关单方面的行为即确定。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