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基础理论有哪些

行政法基础理论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4-03 18:14:41

1. 行政法包括哪些基本法律

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税收征收管理法、政监察法、审计法、行政复内议法百、行政诉讼法、国容家赔偿法等。
1、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3、包括两层含义:第一,行政法是国家一类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第二,这一系列法律规范和原则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而不是别的社会关系。
4、行政法与刑法民法一样,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门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度。

2. 行政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啊和公务员的公共基础知识一样吗

行政法,包括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赔偿法、行政诉讼费等等,公共基础知识里面有大致内容,但不全面,建议下载完整的法律文件学习。

3. 行政学理论有哪些

行政学

第一章 绪 论
v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应能较好地掌握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及行政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发展概况,认识学习研究行政学的意义。
v 思考:
v 在一次有关行政管理的讨论中,小杨认为当前应抓好行政法规建设,因为行政法规就是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即现代行政管理。所以抓好行政法规的建设与执行就等于抓好了行政管理。据此,他还提出“行政法规=现代行政”的公式。小张则认为现代行政的要旨在于擅长于用人之道和保持和谐的组织环境,认为适时地提拔和启用一批精英人才,谁能积极发挥工作人员的主动精神,谁就能走上成功的行政之途,他也据此提出了“善于用人=现代行政”的公式。对这两个公式该如何认识?讨论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们该如何理解行政学和行政管理呢?
v 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v 1、 行政的定义
v ①根据三权分立学说分
v (行政、立法司法
v ②政治与行政两分
(政治—政策的制定,行政—政策的执行)
v ③将政府的一切管理都归于行政
v ④从管理的角度解释行政
v (将行政视为协调众人力量以达到共同目标的活动。)
v 行政是指国家政府机关和其它社会组织,依法和运用法定权力为实现自身组织的目标和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v 概念的理解:
v a.行政是一活动,这一活动的主体是国家政府机构;
v b.这一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v c.这一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研究对象是什么?
v 行政学是研究行政管理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在一定环境与制度背景下,国家行政组织如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提供有效服务的一门学科
v3、 行政学的研究内容
v研究内容主要有:
⑴行政环境和行政职能⑵行政组织⑶行政领导⑷行政决策(5)行政沟通
(6)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 ⑺人事行⑻机关管理⑼行政法规(10)财务行政(11)行政方法
(12)行政效率和行政改革
v 二、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及发展状况
v 1.产生
v 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v ①萌芽准备阶段
v 1865年德国学者史坦因最早使用“行政学”一词,发表了“行政学”一书,但主要是指行政法。
v 1887年美国学者威尔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文中强调执行宪法比制定宪法更难。
v 1900年古德诺发表《政治与行政》一书,提出将政治与行政分开进行研究。
②正式确立阶段
v 1926年怀特《行政学导论》,为美国第一本教科书。
v 1927年魏洛比出版了另一本教科书《公共行政原理》
1930年J.M.费富纳(Jnhn M.Pfiffner)《行政学》
v ③改革发展阶段
v 二战后,早期的行政学者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受到了挑战。主要表现在对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论点的否定,对早期行政学者忽视对人的研究的做法的非议和新的实证(案例)研究方法的引进等。
v 2.产生的原因
v ①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所要求
v ②当时管理思想的新突破
v ③当时的政府中已出现各种问题
3.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状况
v (1)古典学派
v 20世纪30年代为鼎盛时期,今天仍有重要影响。从“效率和经济”出发,注重行政程序、组织结构和行政原理的研究,反映了当时西方政府对公共行政的要求。
v 代表人物:法约尔(跳板原理);韦伯(官僚制);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v (2)行为学派
v 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40年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提出,60年代麦克雷戈的X和Y理论的提出。
v (3)决策学派
v 西蒙《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
v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50年代他写了一篇著名的论文“渐进调适”,提出政策的制定实际上是对以往政策的小小修正,认为政策不应大起大落,否则会危及社会的稳定。
v (4).系统学派
v 巴纳德把组织看作一个系统。
v 认为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政府也不例外。
v (5).经济学家的贡献
v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人是理性的自利主义者,他的行为动机是自利的,行动上又是理性的,以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一理论认为一种良好的政治制度应达到这样一种状况
它不否认政治家存在着追求自身利益的动机,
但它能够保证政治家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的结果是实现国家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要靠政治市场上看不见的手―――选举制度的良性运转。认为人民和政府官员之间应是一种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主张以契约的形式来制约代理人的行为,以防止代理人谋求自身利益而伤害委托人的利益。
v 三、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v 1、研究方法
v ①规范方法(理论方法),着眼于建立一般理论和一般原则,论及的主要是应当如何和应当是什么,追求一种理想的状态。
v ②经验方法(实证方法),专注于寻找事实,提供事实。关注是什么,而非应当是什么,主张价值中立。
v ③案例方法,即通过案例的积累以区分不同事件所采用的不同的解决方法,在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作为参照。
v ④比较方法,包括历时性和共时性比较。
2. 研究意义
首先,公共行政研究旨在从行政活动中寻找规律,这些规律可从不同程序上为行政活动提供指导;
其次,公共行政学研究尤其对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公共行政可作出较多的贡献。
再者,行政学研究对于培养公务员,提高其行政管理的水平亦具有重要意义。
四、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v 1、 学科特点
v ①综合性
v ②实践性
v ③系统性
v ④发展性
③行政学与管理学
两者联系最为紧密,行政学是在不断借鉴、吸收管理学的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同点在于行政学的对象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即主要以政府管理为研究对象,而管理学内容更为宽泛,除研究政府管理问题外还涉及各种非政府组织、社会力量的管理问题。
④行政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学科;
行政学是其中的一部分。
v 本章小结:
v 本章主要介绍了行政学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行政学的学科特点、行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学习研究行政学的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4.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法则,是贯穿于行政法的具体规范之中,高于行政法的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基本精神的准则。总结起来有以下六项基本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
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我国的合法行政原则包括行政机关对现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权活动两个方面:
第一,行政机关必须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第一,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第二,行政机关负有积极执行和实施现行有效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二,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授权进行活动。在行政机关与相对人的关系上:其一,行政机关采取的行政措施必须有立法性规定的明确授权,这可称为“职权法定”。在行政法上对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适用的规则是不同的,判断他们违法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前者为“无法律即无行政”——后者是“法无明令禁止即自由”有着天壤之别。其二,没有立法性规定的授权,行政机关不得作出不利行政(以行政处罚、强制为典型代表),即剥夺相对人权利、课以义务的行政行为。
(二)合理行政原则
主要含义是行政行为应当具有理性基础,禁止行政主体的武断专横和随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为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行政理性表现为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公平、公正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违反此子原则就表现为歧视对待,相同情况,差别对待;不同情况,相同对待。
第二,考虑相关因素原则,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时,只能考虑符合立法授权目的的各种因素,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违反此子原则就表现为该考虑的不考虑,考虑了不该考虑的因素。
第三,比例原则,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是必要、适当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行政相对人权益的方式,如果为达致行政目的必须对相对人的权益形成不利影响,那么这种不利影响应当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并且两者应当处于适当的比例。违反此子原则就表现为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与针对的对象不相称,用“高射炮打小鸟”,“杀鸡”用了“宰牛刀”。
(三)程序正当原则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子原则:
第一,行政公开原则,即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公开,以实现公民的知情权、了解权。
第二,公众参与原则,即行政机关作出重要规定或决定,应当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特别是作出对行政相对人不利的决定,要听取他们的陈述和申辩——听证。
第三,回避原则,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四)高效便民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则,其基本内容有二,首先是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其次是遵循法定时限。
第二是便利当事人原则,在行政活动中不增加相对人程序负担,处处替相对人着想,方便相对人到行政机关办理相关事宜。
(五)诚实守信原则
有三个子原则: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实原则,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可信。不能提供虚假信息和材料。
第二是信赖保护原则,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决定。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为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对于被许可人而言,行政许可行为是授益性行政行为,属于有利行政且由于被许可人因行政许可行为由国家机关所为,因此而产生了心理上的信任和依赖,据此对自己的相关财产或行为加以处理或安排。如果获得行政许可后,行政机关随意加以撤回和改变必然造成被许可人的损害,也会使行政机关失信于民,因此,一旦行政许可生效,行政机关一般不能撤回与改变。这就是行政许可的信赖保护原则的内涵。信赖保护原则作为《行政许可法》重要的原则之一,其目的首先着眼于对受益的相对人权益加以保护。
不能撤回生效的行政许可是原则,如果出现特殊的情况,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则可以撤回,但由此给被许可人造成的损害应当给予补偿,可以撤回行政许可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颁发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一是颁发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第三是行政允诺应予兑现,行政机关应作其诺言的“奴隶”。
实践中,以下情况应适用诚实守信原则:
1.当行政机关作出两个相互矛盾行政行为,往往一个是有利行政(在前),另一个是不利行政(在后),对行政相对人应适用信赖保护(诚实守信)原则;
2.授益行政后的行业“整顿”、收回、关闭、撤回、“停止”等,应适用信赖保护原则;
3.由于政策的变化相对人的行为从合法变成违法,应适用信赖保护(诚实守信)原则;
4.行政机关公告或决定允诺的条件和优惠不兑现时,应适用诚实守信原则等。
(六)权责统一原则
分为两个子原则,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则,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有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
第二是责任行政原则,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5.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有什么区别

有的。2个概念

6. 行政法基本功能认识的几种基本理论

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渊源包括一般渊源和特殊渊源。

7. 行政法基本原则有哪些

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应为:合法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及时救济原则和统一原则。

热点内容
鸿雅书法官网 发布:2025-07-18 21:41:28 浏览:64
投标中季托代理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8 21:34:39 浏览:605
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观后感 发布:2025-07-18 21:03:50 浏览:530
学生有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8 20:47:44 浏览:221
政法干警民法多少分 发布:2025-07-18 20:42:18 浏览:454
七五普法学习心得 发布:2025-07-18 20:37:13 浏览:619
合同法52条第5 发布:2025-07-18 20:16:21 浏览:621
法院拾荒者 发布:2025-07-18 20:06:21 浏览:200
经济法律法规试卷 发布:2025-07-18 19:59:37 浏览:653
微信造谣刑法 发布:2025-07-18 19:55:48 浏览: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