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法228
❶ 法的种类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按照法创立和表现的形式所作的分类。成文法是有权制定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不成文法是指未经国家制定,但经国家认可和赋予法律效力的行为规则,如习惯法、判例、法理等。国内法和国际法按照法的制定的主体和适用范围所作的分类。
国内法由本国制定或认可,是规定以一国内部各种社会关系为主的法律,并在本国主权所及领域范围内有效,如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国际法指不同国家在协议和认可的基础上产生,适用主体是国家,是规定国与国之间双边或多边关系的法律,如各种国际条约、协定等。
2、宪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
按照法律的内容和效力的强弱所作的分类。宪法性法律是由制宪会议或一般立法机关依特定程序或一般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通常规定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权限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根本性问题,所以又称根本法或母法。
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普通法律指有立法权的机关依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它通常规定某种社会关系或社会关系某一方面的行为规则,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相对于宪法而言,又可称为子法。
3、实体法和程序法
按照法律内容所作的分类。凡规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本体的法律为实体法,如行政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其中专门规定某类国家机关职权范围、组织和活动原则的法律又称组织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
凡规定实现实体法有关诉讼手续的法律为程序法,又称诉讼法,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前者居于主导地位,又称主法;后者是为了保证实现实体法的,又称助法。在审判实践中,既适用实体法,又适用程序法,审判实践就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综合运用。
4、特殊法和一般法
按照法律效力范围所作的分类。从空间效力看,适用于特定地区的法律为特殊法,适用于全国的法律为一般法。从时间效力看,适用于非常时期的法律(如紧急戒严法、战争时期实施的法律等)为特殊法,适用于平常时期的法律为一般法。
从对人的效力看,适用于特定公民的法律(如兵役法)为特殊法,适用于全国公民的法律为一般法。特殊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在于在特殊情况下一般可优先适用特殊法。
5、公法和私法
资产阶级法学界比较普遍地把法划分为公法与私法,这种分类法最早由古罗马法学家D.乌尔比安(约170~228)提出,为后代法学家广泛采用。有不少法学家依公法、私法建立法的体系,但以什么标准划分公法、私法,说法很不统一。
6、固有法和继受法
按照法律的渊源关系所作的分类。有的学者认为,各国法律中有些是沿袭历史上早已存在的旧法,有些是仿效外国法制定的。凡按照本国固有文化和法的历史传统而制定的法律称为固有法;凡模仿外国法制定的法律称为继受法。
被仿照的外国法通常被称为“母法”,继受而成的法律被称为“子法”,如《德国民法典》仿效罗马法制定,前者为子法,后者为母法。
7、普通法和衡平法
在英美法中,按中世纪英国法的历史发展,通常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普通法是自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以后,国王为削弱地方封建领主势力、加强王权,通过王国法院和巡回法官的判例来宣示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因而称“普通法”。
衡平法是从14世纪开始作为补救普通法的不足,通过王室大法官以衡平(即公平)原则处理案件的判例所产生的法律,与普通法并列。
8、制定法和判例法
普通法和衡平法又统称为判例法,因它们都是以判例形式存在的。但判例法的范围比普通法和衡平法为广。与判例法相对称的是制定法。制定法是指国家机关按法定职权范围和程序制定的法律,实质上与成文法同义。但在一般法学著作中,制定法与判例法相对称,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相对称。
在西方国家法学著作中,制定法有时称为实在法。现英美法系学者一般认为制定法高于判例法,但判例法通过法官适用法律过程中的解释权对制定法仍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❷ 刑法第228条立案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
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2)刑事诉讼法法228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其他法条
第二百八十九条 故意伤害罪
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九十条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多次组织、资助他人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九十一条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
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❸ 法的分类的类型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按照法创立和表现的形式所作的分类。成文法是有权制定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不成文法是指未经国家制定,但经国家认可和赋予法律效力的行为规则,如习惯法、判例、法理等(见法的渊源)。 国内法和国际法按照法的制定的主体和适用范围所作的分类。国内法由本国制定或认可,是规定以一国内部各种社会关系为主的法律,并在本国主权所及领域范围内有效,如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国际法指不同国家在协议和认可的基础上产生,适用主体是国家,是规定国与国之间双边或多边关系的法律,如各种国际条约、协定等。宪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按照法律的内容和效力的强弱所作的分类。宪法性法律是由制宪会议或一般立法机关依特定程序或一般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通常规定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权限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根本性问题,所以又称根本法或母法。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普通法律指有立法权的机关依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它通常规定某种社会关系或社会关系某一方面的行为规则,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相对于宪法而言,又可称为子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根据中国1982年宪法,次于宪法的普通法律又可分为基本法律(如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组织等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前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通过;后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通过。实体法和程序法按照法律内容所作的分类。凡规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本体的法律为实体法,如行政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其中专门规定某类国家机关职权范围、组织和活动原则的法律又称组织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凡规定实现实体法有关诉讼手续的法律为程序法,又称诉讼法,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前者居于主导地位,又称主法;后者是为了保证实现实体法的。又称助法。在审判实践中,既适用实体法,又适用程序法,审判实践就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综合运用。特殊法和一般按照法律效力范围所作的分类。从空间效力看,适用于特定地区的法律为特殊法,适用于全国的法律为一般法。从时间效力看,适用于非常时期的法律(如紧急戒严法、战争时期实施的法律等)为特殊法,适用于平常时期的法律为一般法。从对人的效力看,适用于特定公民的法律(如兵役法)为特殊法,适用于全国公民的法律为一般法。特殊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在于在特殊情况下一般可优先适用特殊法。公法和私法资产阶级法学界比较普遍地把法划分为公法与私法,这种分类法最早由古罗马法学家D.乌尔比安(约170~228)提出,为后代法学家广泛采用。有不少法学家依公法、私法建立法的体系,但以什么标准划分公法、私法,说法很不统一。主要学说有:①利益说(又称目的说),认为凡以保护国家公益为目的的法律为公法;凡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为私法。乌尔比安首创此说。②主体说,即以法律关系主体为划分的标准,认为凡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或一方为国家或国家所属的公共团体者为公法;法律关系主体双方都是私人的为私法。③权力说,认为凡规定国家与公民之间权力服从关系的是公法;凡规定公民之间权利对等关系的是私法。④此外,也有认为凡规定国家机关之间,国家与民主之间政治生活关系(或称公权关系)的法为公法,凡规定公民之间以及国家与公民之间民事生活关系(或称私权关系)的法为私法。以上诸说,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相对而言。尽管说法不同,一般都将宪法、行政法、刑法等划为公法,而把民法、婚姻法、商法等划为私法。但资产阶级法学者中也有根本反对公法、私法划分的。如英国法学家J.奥斯丁认为一切法都是主权者的命令,通过国家权力起强制作用,不因公法和私法而有所不同。美箱奥地利法学家H.凯尔森也反对把法律作公法、私法的划分。事实上公法、私法的划分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般不作公法与私法的划分。20世纪以来,有些学者强调有介乎公法、私法之间的经济法和所谓社会法。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通过立法干预经济,出现了所谓“私法的公法化”或所谓“法的社会化”,在经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方面形成了公法与私法的相互交错,从而出现了作为中间领域的新型的经济法和所谓社会法,如反垄断法、证券交易法、社会保险法、环境保护法等。固有法和继受法按照法律的渊源关系所作的分类。有的学者认为,各国法律中有些是沿袭历史上早已存在的旧法,有些是仿效外国法制定的。凡按照本国固有文化和法的历史传统而制定的法律称为固有法;凡模仿外国法制定的法律称为继受法。被仿照的外国法通常被称为“母法”,继受而成的法律被称为“子法”,如<德国民法典>仿效罗马法制定,前者为子法,后者为母法。普通法和衡平法在英美法中,按中世纪英国法的历史发展,通常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普通法是自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以后,国王为削弱地方封建领主势力、加强王权,通过王国法院和巡回法官的判例来宣示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因而称“普通法”;衡平法是从14世纪开始作为补救普通法的不足,通过王室大法官以衡平(即公平)原则处理案件的判例所产生的法律,与普通法并列。制定法和判例法普通法和衡平法又统称为判例法,因它们都是以判例形式存在的。但判例法的范围比普通法和衡平法为广。与判例法相对称的是制定法。制定法是指国家机关按法定职权范围和程序制定的法律,实质上与成文法同义。但在一般法学著作中,制定法与判例法相对称,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相对称。在西方国家法学著作中,制定法有时称为实在法。现英美法系学者一般认为制定法高于判例法,但判例法通过法官适用法律过程中的解释权对制定法仍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司法解释第228条或是全文哪里可以得到
刑法司法解释全文可在最高人民法院官网查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回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答法〉的解释》(法释〔2012〕21号)第二百二十八条的内容是:“ 合议庭认为案件事实已经调查清楚的,应当由审判长宣布法庭调查结束,开始就定罪、量刑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等问题进行法庭辩论”。该解释网络搜索,可在很多网站找到,最高人民法院官网也有:http://www.court.gov.cn/fabu-xiangqing-4937.html。
❺ 法律都有什么法
我们的国家
制定了许多
法律
、特别是近些年,立法速度加快,每年都有不少法律、
法规
颁布实行。对法律种类的划分,可以从不同
角度
,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如:
从法律的文字表现形式方面划分,可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从法律的适用范围方面划分,可分为普通法和特别法;从法律制定的
主体
方面划分,可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从法律的内容方面划分,可分为实体法和
程序
法;等等。
对于我们
打官司
的人来说,对法律可以这样来划分:
宪法
,它是
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我国一切法律、法规的
母法
。其他法律、法规是宪法
的子
法。
子法
如与母法的内容相违背,子
法则
无效。除了母法——宪法之外,我们可以把其余一切法律、法规分为以下四大部门。即:(1)刑事;(2)民事;(3)经济;(4)行政。打官司的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打的
官司
,侧重学习其中的一个部门法律、法规。
(1)刑事方面。它又分两类,一类是实体法,即规定哪些
行为
是犯罪的,犯了什么罪,将要受到怎样的处罚等。如:刑法、惩法军人违反
职责
罪暂行
条例
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有关决定、通知、补充规定等。另一类是程序法,即规定办理
刑事案件
程序、
步骤
的法律。如
刑事诉讼法
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有关补充规定等。
(2)民事方面。它也分两类,一类是实体法,如民法通则、
婚姻法
、继承法、收养法、
著作权法
等等,以及有关的补充规定。另一类是程序法,如
民事诉讼法
、仲裁条例等,也包括各种有关的补充规定、
暂行规定
等。
(3)经济方面。实体法主要有经济合同法、
技术合同法
、
税法
、产品质量法等。程序法与民事方面的程序法相同或基本相同。
(4)行政方面。实体法有食品卫生法、
环境保护法
、
劳动法
、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程序法有
行政诉讼法
、
行政复议条例
和其他有关补充规定等。
❻ 人民法院执行冻结、扣划相关规定和依据
《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如下:
一、《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二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
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二、《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侦查人员认为需要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邮件、电报的时候,经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即可通知邮电机关将有关的邮件、电报检交扣押。
不需要继续扣押的时候,应即通知邮电机关。
第一百四十四条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已被冻结的,不得重复冻结。
(6)刑事诉讼法法228扩展阅读:
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下列的财产不得查封、扣押、冻结:
(一)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衣服、家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
(二)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费用。当地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必需的生活费用依照该标准确定;
(三)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完成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物品;
(四)未公开的发明或者未发表的著作;
(五)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用于身体缺陷所必需的辅助工具、医疗物;
(六)被执行人所得的勋章及其他荣誉表彰的物品;
(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名义同外国、国际组织缔结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中规定免于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八)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不得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5号)第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