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劳动法关于国企改革赔偿
㈠ 在国有企业工作了20年,现被辞退,新劳动法怎么补偿
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很多,要具体看适用了哪个条款。
简单说,如果是你个内人原因,按劳动合同法39条解除容的,不支付补偿金。
如果是其他情况解除的,可以得到20个月的补偿金。
如果是终止劳动合同的,可能会从2008年开始计算补偿金。
不知道在单位出具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上写的是什么理由。你也可对照一下劳动合同法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章节。
㈡ 国企改革安置补偿和解除劳动关系补偿是一会事吗
《劳动法》没有身份置换的规定,在国企改造中,对原企业的固定工,实行劳动合同制时,将原企业工龄按照劳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予以经济补偿的,在改制后的企业再就业,原企业的工作年限不再计算新企业的经济补偿。
㈢ 新劳动法关于国有企业改制职工补偿规定
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是根据国家的行政政策规定给予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法内颁布后根据劳动容合同法的规定给予经济补偿金,颁布前的工龄或参照执行。
财企[2002]313号文件精神,"企业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规定标准的,按照规定执行;没有规定标准的,按照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尽管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经济补偿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其主要规定还是参考了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规定的具体标准为,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其中,员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计发;员工月平均工资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或3倍以上的,可按不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的标准计发。企业经营者也应按照上述办法执行。
㈣ 国企改制后的经济补偿金问题,求帮忙告知法律依据。
首先,法院的说法不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28条,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不愿意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中间省略).........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省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条、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所谓民事纠纷,是民事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形式的纠纷,你所表述的这种情况也属于其中一种,当事人是选择仲裁还是诉讼来解决纠纷问题,是其自身的自由选择权。法院工作人员让你们去仲裁,我认为有推卸责任的嫌疑。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12月19日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
第四项、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款、国有企业实施改制前,原企业应当与投资者就职工安置费用、劳动关系接续等问题明确相关责任,并制订职工安置方案。(...省略)
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员状况及分流安置意见;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及重新签订办法;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支付办法;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拖欠职工的工资等债务和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处理办法等。
因此,我认为你们应先行确定,在当地国资委的指导下,原国有企业的改制的程序是否符合《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规定?是否与接收的民营企业约定了职工安置方案。?
如果说,有职工安置方案,并且安置方案中的内容对可以获得补偿金的员工范围进行了扩大,即改制时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也可以获得补偿金。
那么该民营企业不履行职工安置方案,你们可以通过2种渠道解决问题。
第一、向当地国资委反应问题,请求其履行职责从中协调。
第二、向法院起诉,接收的民营企业不执行原国有企业与之形成的职工安置方案的约定。系违约行为,要求其履行约定的义务,支付相应的赔偿费用,完全会得到支持。
对于法院要你们去仲裁,不用惯着,他们帮助解决民事纠纷是其法定义务,而选择仲裁还是诉讼时你们的权利,只要你们提起诉讼,对方无法定理由不得拒绝。最后提醒你一句话,并非所有公检法机关的人员说的话 都是真理,真理需要有司法支持。
忘了说了,有些法官认为 没有司法支持的诉讼解决不了或者难以解决,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条、,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这句话的立法原则,就是对于在法院履行定纷止争、维护社会和谐职责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找不到法律依据的纠纷解决渠道提出了司法依据。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法律适用于案件事实,国家政策可以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
希望能帮到你
解答完毕
㈤ 国有企业改为私有股份制企业、是否应该赔偿员工
国企改制,都要给职工经济补偿,一、对于离职的员工给予工龄补偿。二、给予未离职的员工予工龄置换股份的股权补偿。三、利用原国企资产给予员工社保补偿
㈥ 国企改制中发放的经济补偿金包括哪些
如果是解除劳动合同,按照劳动法以及相关政策规定给予补偿。
分流到非国有法人控股改制企业的职工,原主体企业应当与其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改制企业应当与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对分流到国有法人绝对控股改制企业的职工,改制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时,对符合支付经济补偿金条件的,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年限应当将职工在原主体企业的工作年限与到改制企业后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企业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对从其他国有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调入本单位的职工,其在国有单位的工龄可计入本单位工作年限。
㈦ 国企改制,怎样赔偿员工如果没有解除合同怎样赔偿,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怎样处理
企业改制但是没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话是不需要赔偿员工的。
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提前三十天书面告知用人单位辞职(试用期提前三天),若用人单位有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且要求经济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四十六条 经济补偿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㈧ 国企在改革后对员工是否有补偿
国企在改革后,嗯如果让员工失业了,当然会有一定的补偿,也会领取一定金额的失业金的。
㈨ 关于国有企业改制时如何发放补偿金的问题
意思不就是企业要改制,原来的职工给发送补偿金
每一年工龄再发给1.5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金.如你在这个企业干了6年,就应该发放给你1.5*6=9个月的工资
如果是15年 就会给10*1.5+2*5=25个月的工资
这是作为企业的补偿金.
我国劳动法规定,补偿金是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超过6个月的,按一年算.不满6个月的,发半个月工资.(补偿金月工资为劳动解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这个文件规定的高于劳动法规定.没有什么问题的.
还有疑问就补充
㈩ 国有企业改组的补偿金由谁支付
企业的改制改组过程中,如果职工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将会获得一定数额的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那么这笔安置补偿该怎么计算?职工究竟能领取到多少?
全民所有制职工两种安置办法供选择
对于在1986年10月1日(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前参加工作的全民所有制职工,如果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有两种安置办法可任选其一:
一是领取安置费。即一次性发给相当于企业所在地上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安置费(2003年我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7931元)。职工领取安置费后,视为自谋职业,不再享受失业保险。在具体发放时要体现工龄差别。如果本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高于所在地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可按本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的标准执行;
二是领取经济补偿金。即企业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按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标准发给,并享受失业保险。享受失业保险期满仍未就业的,按规定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合同制职工补偿金视年限而定
对于在1986年10月1日(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后至2001年10月6日前招收的合同制职工,合同到期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最高不超过12个月的经济补偿金。补偿金标准按照职工本人终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时本人的标准工资作为计发基数;如果合同未到期,按实际工龄扣除不在岗年限,只能领取经济补偿金,不能领取安置费。经济补偿金按照每满一年工龄发给一个月本人工资的标准支付,并解除劳动关系。此后,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直至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对于在2001年10月6日以后招收的合同制职工,合同到期的,不发给经济补偿金;合同未到期的,按本单位工作年限扣除不在岗年限计发经济补偿金。领取经济补偿金后,不能重新就业的,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计发经济补偿金的职工工资按实发工资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2001年10月6日国家废止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所以2001年10月6日以后录用的职工,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关系时,企业不再支付经济补偿金。
为确保职工在解除劳动合同后,按时拿到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于近日对企业负责人、劳资人员强化相关业务培训,确保这些政策规定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准确,操作无误。
相关说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其中,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计发;企业月平均工资标准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职工月平均工资超过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的,按不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3倍标准计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也按此办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