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204

民事诉讼法204

发布时间: 2020-12-22 20:23:32

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9条百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

(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1)民事诉讼法204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法》第209条规定内容解读:

(一)当事人申请再审检察监督的内容

从整个民诉法来看,当事人可以申请检察监督的理由类型大致可以分为:程序性、实体性和审判主体违法这三种理由。新民诉法第209条第1款规定了当事人申请再审检察监督的内容。

从第一款的具体规定来看,三种申请情形可以分为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的内容,其实质是当事人认为自己向法院申请再审的实体或程序权利受到侵犯而申请检察监督。

程序方面,民诉法第199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

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民诉法第204条对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再审作出了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

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根据民诉法第209条第1款第1、2项的规定,人民法院驳回当事人再审申请的、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结合上述规定,如果当事人认为法院生效判决、裁定有错误的,必须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先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人民法院驳回当事人再审申请的或者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当事人才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实体方面,依据民诉法第209条第1款第3项的规定,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此处规定的“明显错误”怎样理解。

民诉法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是否与民诉法第200条规定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情形一致,还是比第200条更加严格的要求,有待于将来司法解释作出相应的解释说明,便于更好的适用该项。

(二)检察机关处理当事人再审检察申请的方式

民诉法第209条规定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请再审检察监督的方式有检察建议和抗诉两种。检察建议是2012年修订《民事诉讼法》时新增加的一种民事检察监督的方式。

作为检察机关在实践中创设的一种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方式,相较于抗诉而言,检察建议是一种比较柔性的监督方式,更易于人民法院接受,但因其缺乏相应的强制力。

所以在监督效果上要弱于抗诉的效果。作为检察机关的一种书面“建议”,立法并没有明确检察建议的法律效力,检察建议对于被建议单位(包括同级法院)也没有当然约束力。

而抗诉作为一种效力较强的刚性检察监督方式,必然引起法院的再审程序。 当事人依据民诉法第209条的规定,向检察机关申请再审监督时,可以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但是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受理当事人申请后,是作出检察建议,还是抗诉,并不受当事人申请的约束,检察机关根据相应的规定作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

(三)人民检察院审查当事人再审申请的期限

民诉法第209条第2款对人民检察院审查当事人再审检察监督申请的期限作出了规定,依该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

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这一规定意味着检察机关审查当事人申请一般应当以三个月为限。

依2013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以下简称《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36条、38条和56条的规定。

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部门对当事人的监督申请,根据具体情形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控告检察部门应当在决定受理之日起三日内将案件材料移送本院民事检察部门。

人民检察院受理当事人申请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监督的案件,应当在三个月内审查终结并作出决定。

根据上述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控告检察部门决定受理当事人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审查,作出相应的决定。

结合《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的规定,民诉法第209条所规定的三个月的期限,应理解为既包括了人民检察院从决定受理当事人申请。

到作出检察建议、抗诉决定或者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的全部时限,也包括了受理当事人申请的人民检察院的案件审查期限。

和上级人民检察院的案件审查期限。对于特殊情况下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期限可否延长和怎样延长,法律并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

(四)当事人申请再审检察监督约束力

民诉法第209条在赋予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检察监督的权利的时候,也对该权利的行使作出了约束,即明确规定了该权利的行使应以一次为限。

当人民检察院审查结束,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监督申请进行审查后所作出的决定在检察监督范围内具有终局性,当事人不得就同一监督申请向任何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这一原则的适用,既包括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审查后作出不予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监督的情形。

也包括经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再审检察建议,人民法院进行再审后作出的判决、裁定或者民事调解书,当事人不得再次申请检察监督的情形。

但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与控告检察厅办理民事行政案件第二次座谈会纪要》(2014年)给予了当事人申请复查的机会。

该纪要规定,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申请检察机关监督,同级人民检察院受理审查后作出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

当事人认为该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存在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请复查一次。当事人一次申请再审检察监督原则并不意味着经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再审检察建议。

人民法院再审后作出的判决、裁定或者民事调解书不受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依据《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117条的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抗诉案件作出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仍符合抗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检察建议未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处理并书面回复的。

人民法院对检察建议的处理结果错误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跟进监督或者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监督。

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4条是怎么规定的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

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此条规定了再审的审查期限。

(2)民事诉讼法204扩展阅读:

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 三类再审申请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为依法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规范人民法院行政申请再审案件立案工作,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关于行政申请再审案件立案程序的规定》。该司法解释共15条,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司法解释规定,申请再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1、再审申请被驳回后再次提出申请的;

2、对再审判决、裁定提出申请的;

3、在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决定后又提出申请的。前两种情形,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针对再审申请人提交的再审申请书等材料,司法解释明确,材料符合要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出具《诉讼材料收取清单》,注明收到材料日期,并加盖专用收件章。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材料退回,并一次性全面告知其在指定的合理期限内予以补正;

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予补正且仍坚持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其再审申请。此外,再审申请人提出的再审申请不符合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当场告知。

司法解释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再审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及时立案,并应自收到符合条件的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之日起5日内向再审申请人发送受理通知书,同时向被申请人及原审其他当事人发送应诉通知书、再审申请书副本及送达地址确认书。

因通讯地址不详等原因,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再审申请书副本等材料未送达当事人的,不影响案件的审查。

司法解释明确,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6个月内提出。申请再审期间为人民法院向当事人送达裁判文书之日起至再审申请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之日止。申请再审期间为不变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延长的规定。

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六项,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

200条第六项: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204条第一款: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根据《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第二百零四条 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因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审理,但当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选择向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再审的案件,由本院再审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3)民事诉讼法204扩展阅读

第一百九十九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二百零一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

第二百零三条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书面意见;不提交书面意见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请人和对方当事人补充有关材料,询问有关事项。

第二百零五条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❹ 关于新民诉法第204条的问题

民事诉讼法来第二百零四条规源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四条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因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审理,但当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选择向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再审的案件,由本院再审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
人民法院应当专自收到再审申请属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
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因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审理,但当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选择向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再审的案件,由本院再审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一百零四条的规定是什么内容

适用217条、抄104条是被执行人不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的强制措施。

第二百一十七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第一百零四条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一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一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❼ 民诉第204条,“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这个“无关”和“有关”怎么理解请老师指教。

即如果认为执行异议人提出与执行标的无关系,可以作为新的诉讼向法院提起,其因该依照按照民事诉讼法院管辖规定提起。

❽ 2019年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04条内容是什么

第二百零四条
实现担保物权案件,人民法院裁定拍卖、变卖担保财产的,申内请费由债务人、担保容人负担;人民法院裁定驳回申请的,申请费由申请人负担。 申请人另行起诉的,其已经交纳的申请费可以从案件受理费中扣除。

❾ 民事诉讼法201-206条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一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
第二百零二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书,不得申请再审。
第二百零三条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
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书面意见;不提交书面意见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请人和对方当事人补充有关材料,询问有关事项。
第二百零四条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因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审理,但当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选择向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再审的案件,由本院再审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第二百零五条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第二百零六条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

❿ 如何理解新《民诉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

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 由于本次修订是部分修订,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作支撑,也难以打破现有的框架体系,因而存在不少问题。现就针对实体问题的执行异议处理即民事诉讼法二百零四条涉及的问题讨论如下: 1、缺乏债务人异议人之诉。民事执行的核心是实现债权人的权利,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债务人应有的地位。让当事人及第三人获得实体异议权,是在执行程序中公正解决纠纷的前提条件。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债务人异议之诉。债务人对执行根据所载请求,主张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理由的,可以提出债务人异议之诉。 提出异议的理由为:第一,执行名义所载请求权消灭。如债务清偿、提存、抵消、免除、混同、消灭时效完成、解除条件成立、债权让与、债务承担或更改。第二,执行名义所载请求权有妨碍。如债务人认为执行名义确定的清偿期限尚未期满、债权人已同意延期清偿、债权人尚未为对待给付,等等。

  2. 中止执行问题。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此处中止执行似有不周全之处。其一,如所涉执行标的物为执行依据所指定的特定标的物时,案外人异议理由成立的,应报院长启动再审程序。其二,如所涉执行标的物非执行依据所指定的特定标的物,而系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选定的,案外人异议理由成立的,应停止对该标的物的执行,而不是中止执行,同时已采取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的,应解除强制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三十一条规定:“查封、扣押、冻结案外人财产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冻结裁定”。

  3. 15天异议审查期限过短,不符合我国的执行实际。依民事诉讼法第202条和第204条的规定,不论程序异议还是实体异议,执行法院的异议审查期限都是15天,而且这是个不变期间。相对于现阶段我国有限的执行资源和大量的执行案件积压之间的矛盾,这个期限,尤其是对于实体异议的审查来说,不足以保证当事人收集和提供证据及充分言词辨证的需要,否则,法律赋予执行机构对实体异议的审查权将形同虚设。

  4. 案外人启动审判监督程序问题。当案外人异议与原判决、裁定有关,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而异议又被驳回时,此时对案外人的救济,依据二百零四条的规定,只能是“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而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只赋予案件当事人提起再审的申请,案外人并没有直接的可操作程序,他只能向作出生效法律文书的法院院长或其上级法院提出,由他们决定再审;或者向相关检察机关提出,由检察机关提起抗诉。其次,当执行依据不是判决、裁定,而是民事调解书时,如何适用本条规定,缺乏指引。当前由于强调诉讼调解,申请执行调解书的执行案件迅速上升,其中不乏有原被告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况。而在审判监督程序中,针对当事人提起对调解书再审的理由,也只有违反自愿原则和协议内容违法两项。案外人如何启动再审,更是缺乏程序保障。最后,在再审中,案外人处于何种诉讼地位,权利义务如何,本条没有规定。案外人对再审如何施加影响,不服再审裁决,如何救济等都是空白。笔者认为,此种情况似应一律按一审程序处理,赋予案外人以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地位,方能周延。

  5. 诉讼期间的执行处理。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诉讼时,已开始的强制执行可以不停止。但案外人提出停止执行的申请并提供相应证据,人民法院根据所提供的证据发现案外人所主张的权利有充分理由,或不停止执行会对案外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时,可以裁定停止执行。案外人应在向法院递交停止强制执行申请书的同时,向执行法院提供与执行标的等额的财产担保,执行法院与受理异议之诉的法院不一致时,可以通过受理法院向执行法院转交申请书。不符合以上条件,执行法院可以驳回其申请。

  6. 不服异议裁定提起诉讼时,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本条没有规定各当事人的诉讼地位。笔者认为,案外人不服驳回异议的裁定而提起诉讼的,主张执行标的物归其所有,应以申请执行人为被告,被执行人作为第三人,如果被执行人也认为执行标的物归自已所有的,被执行人也应作为共同被告参与诉讼。申请执行人因不服中止执行的裁定而提起确权诉讼的,应列案外人为被告,被执行人作为第三人。如果被执行人认为执行标的物归自已所有的,可列其为共同原告。被执行人不服中止执行的异议裁定,提起诉讼认为执行标的物归自已所有时,应列案外人为被告,申请执行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7. 案外人逾期提起诉讼的后果。该条规定,异议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热点内容
汇兑法规 发布:2025-05-14 01:37:12 浏览:895
王振华法学 发布:2025-05-14 01:22:36 浏览:655
中国首部民法典诞生 发布:2025-05-14 01:16:02 浏览:731
商洛名律师 发布:2025-05-14 01:15:57 浏览:137
委托经营公司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4 01:06:49 浏览:704
新冠防控法规 发布:2025-05-14 01:01:57 浏览:92
生产设备操作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14 01:00:17 浏览:551
陕西法官助理工资 发布:2025-05-14 01:00:16 浏览:756
行政法赵鹏是谁 发布:2025-05-14 00:59:10 浏览:719
民法典法治大讲堂 发布:2025-05-14 00:56:22 浏览: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