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晚婚
Ⅰ 国家劳动法规定的晚婚的婚假是多少天,
劳动法规定的婚假是1-3天,但是一般都会超过三天的。婚假不分是不是晚婚的。
Ⅱ 新劳动法中对晚婚晚育有何条款
劳动来法中没有规定,根据《婚姻法自》和《计划生育条例》: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嫁;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嫁);
3、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给与路程假;
4、在探亲假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婚嫁;
5、婚嫁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嫁,不能享受晚婚假。
Ⅲ 请问新劳动法中关于晚婚的假期的规定最好有相关的法律证明,谢谢!
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职工享受三天的婚假。对于再婚者的婚假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内部门曾有明容确答复,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国家有关职工婚假的规定精神,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
正常情况下,婚假最长三天,晚婚的具体婚假时间现在一般依据的是各省或者直辖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自己规定的,全国各地的规定并不一致。
“符合晚婚年龄的夫妻增加婚假一周”。其他地区的员工可以向当地计划生育委员会或劳动部门咨询。法定增加的婚假天数是依法必须给予的,用人单位无权自行修改晚婚婚假的天数。
Ⅳ 国家劳动法规定晚婚婚假有几天
职工婚假有基本婚假和奖励婚假构成,具体天数由所在省、版自治区、直辖市具体权规定。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用人单位 国家层面的婚假规定,原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规定》([80]劳总薪字29号)规定,职工本人结婚时,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给予1-3天的婚假。如果夫妻双方不在同一地方工作,一方需要去对方所在地点结婚,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另外给予职工路程假。在职工休婚假和路程假期间,企业应该照发工资。职工在路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但该规定仅适用于国有集体企业。
九十年代,一些省市把婚假规定扩展到了所以用人单位,部分省市如四川把假期延长到了5天。
目前,基本婚假天数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为3——5天,另加路程假。
按《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晚婚的,可以获得延长婚假奖励。但具体的奖励办法是由各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7——30天不等,各地规定不一。
Ⅳ 最晚劳动法规定晚婚可享受多少天假期
(一)婚假:抄 1、按法定结婚年龄袭(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 天婚假。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Ⅵ 新劳动法规定不属于晚婚情况的结婚放几天假
劳动法中没有规定婚假的天数,全国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各个省市的规定不版一样。
比如:根据<权广东省企业职工假期待遇死亡抚恤待遇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职工本人结婚,可享受婚假3天,晚婚者(男年满25周岁、女满23周岁)增加10天。职工结婚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根据路程远近给予路程假。途中交通费由职工自理。你公司的规定不违反法律规定。
Ⅶ 劳动法婚假规定
根据《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职工结婚可享受以下待遇:
(一)婚假:回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答,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 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你回家结婚的两个月有没请过假,幼儿园方批准了,那也是算工龄的,那就应该算的.
Ⅷ 新劳动法里规定的晚婚婚假10天是指自然日还是工作日
国家规定的假期指的是自然日。一般各单位对连续休假的,就视同于多休息的版那些天数是权事假了。除非你们单位有另外的照顾。
不知道你们的情况是不是属于两地?看起来你们工作的地方不在老家,那可以选用休探亲假的方式多休息几天,好好的促进一下感情。
最后祝福你们!
Ⅸ 《劳动法》中晚婚可以休多少天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推行晚育。
1、 男25周岁,女23周岁以上结婚为晚婚,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或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孩子为晚育。
2、 晚婚晚育享受以下待遇:
(1)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双方晚婚的,婚假延长到15天;
(2)晚育的给男方护理假7天;
(3)育妇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产假延长到135天至180天,由所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4)婚假、护理假、产假期间,按出勤对待,工资照发,不影响工龄计算、晋升、调级。
3、 男女双方未达晚婚年龄要求结婚者,应动员晚婚。仍要结婚者也应服从国家生育安排,实行晚育。
4、 严禁未达法定年龄结婚生育,严禁计划外生育,严禁非法收养、送养子女。
对晚婚,各国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实际结婚年龄平均为25岁。在中国,一般男25岁以、女23周岁以上的初婚被认为晚婚。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5条明确规定:“晚婚晚育应给予鼓励”。晚婚晚育第5条明确规定:“晚婚晚育应给予鼓励”。晚婚晚育与法定婚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定婚龄是人们结婚必须具备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国家实行晚婚晚育的政策。晚婚晚育与法定婚龄具有一致性,是在法定婚龄基础上的晚婚晚育。为此,婚姻法在规定法定婚龄的同时,又规定了晚婚晚育应予鼓励。作为提倡性条款,鼓励人们自觉实行晚婚晚育,并受到国家一定的优待。中国现行政策规定的具体鼓励方法是:男女双方晚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3天婚假外,各另外增加奖励假7天。奖励假期间,工资照发,农民由所在村给予鼓励。晚婚晚育与法定婚龄在效力上的根本区别是不具有法律强制力,是提倡性条款。当事人已达法定婚龄要求登记结婚时,可动员教育其实行晚婚,经动员当事人坚持要求结婚时,应准予登记。如当事人所在单位以其仅达法定婚龄未达晚婚年龄为由,拒不出具结婚证明时,当事人可直接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当事人符合结婚条件时,应准予登记,发给结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