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上的原则
1. 行政法程序正当原则法条
行政法程序正当原则是我国行政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主要涉及行政机关的程序性义务、行政决定的程序保障、程序合法性的审查和追究等方面。具体内容包括规范程序、公示公告、听证、意见征询等。
行政法程序正当原则是我国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一个基本法律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规范程序。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必须依照相应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规定的程序来进行,并且应当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其次,公示公告。行政机关在采取行政行为前,应当事先在适当范围内公示公告,以便于有关当事人知悉和发表意见、提出异议。第三,听证。对那些行政决定可能对其权利、义务产生重大影响、或者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案件,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质证,并且应当在听证结束后作出相应的裁决。最后,意见征询。行政机关在制定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时,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征求公众意见,并加以考虑。
如何追究程序违法行政行为的责任?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于程序违法的行政行为(如未经公示、公告、听证等),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该行政行为。同时,行政机关和其工作人员也应当对违法行政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法程序正当原则是保障行政管理活动合法性和公正性的基础之一。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公示公告,听证质证,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确保行政决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九条 行政机关采取行政行为,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本着公正、公开、公平、合法的原则进行。
2. 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
律师解答
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是合理行政的重要内涵。所谓比例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当兼顾行政目的的实现与适当性措施的选择、兼顾保障公共利益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如果为实现行政目的而采取的行政措施和手段,可能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则应将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保持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行政诉讼法》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3. 行政法的三大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三大基本原则:
第一是合法性原则。行政强制作为一项重要的行政权力,其设定和实施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二是适当性原则。在行政强制领域中也称为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某一行政目的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对当事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这样做才是适当和合理的。
第三是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法律是让人们遵守而不是让人们违反的,因此,惩罚不是目的,教育和引导公民守法才是最终目的。行政强制是一类负担性行政行为,实施结果是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的限制和剥夺,因此不仅不能滥用,还应当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强调少用、善用和慎用,绝不能形成无强制不行政、无强制不管理的思维定式。
部门规章和行政法规的区别:
1、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机构不一样。
2、两者在法律上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概念上两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应是高于部门规章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颁布的,而部门规章则需要国务院,部门来决定,并且该部门规章不能违背行政法规中的规定。
综上所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法律依据】:
《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四项
1、合法行政原则
2、合理行政原则
3、信赖保护原则
4、高效原则
传统中国行政法理论把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归纳为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然而近些年以来,行政公开原则以及信赖保护原则等行政法原则也越来越被国内行政法学界所认同。
4. 什么是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
行政法中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行使除了有法律依据这一前提外,行政主体还必须选择对人民侵害最小的方式进行。行政比例原则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行政目标的实现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则这种不利影响应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二者有适当的比例。比例原则着眼于法益的均衡,以维护和发展公民权为最终归宿,是行政法上控制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一项重要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5. 行政法原则
行政法原则如下:
1、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它在行政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2、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以及权责统一原则。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其他原则可以理解为这一原则的延伸。实行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活动区别于民事活动的主要标志。
6. 行政法的六个基本原则
法律分析:一、合法行政原则;二、合理行政原则;三、程序正当原则;四、高效便民原则;五、诚实守信原则;六、权责统一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六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