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全文案例

刑事诉讼法全文案例

发布时间: 2025-05-06 22:35:09

㈠ 刑事诉讼法学案例分析(二)

刘林,某工厂职工,曾荣获市好敏劳动模范称号,为市人大代表。其妹刘红,为其兄同一厂另一车间职工。刘红在劳动中和同车间职工赵军培养了深厚的感情,遂至恋爱订亲,私下山盟海誓,愿永为爱侣。但其兄刘林因平时工作关系和赵军曾结有私怨,当得知其妹和赵军私订终身,十分气愤,便严令其妹不准与赵军交往。同时刘林告诉刘红,说自己有一友人之弟王某在某银行工作,人品好、工作优越,经济状况更是非一般人能比,欲将某妹介绍给王某。刘红一听,一口拒绝,且继续同赵军商议,二个想选定日期登记结婚,且欲瞒住其兄。不巧被正路过二人身边的另一个人金某听去。金某和刘林系同一师傅所教之师兄弟,一听此情,便去告诉刘林。刘林一听,怒气上涌,手执一要粗木棍赶到刘红和赵军二人交谈处,将赵军赶走,将其妹刘红强行带至家中,关在房里不准出门,刘红深感其兄的蛮横无礼,又觉无法实现自己的爱情,十分绝望,刘红本就是一个较偏执的女孩,一时想不开,便在房间里悬梁自尽。刘林发现其妹自尽身亡,惊怒交加,顾不上安排丧事,手持一把大型水果刀,到处寻找赵军,欲杀赵军给其妹偿命。居委会干部李大妈为防止再闹出人命来,赶忙打电话向派出所报案,公安机关报,检察机关立即派人赶到现场处理此案。请问:

(1)本案应由哪一机关受理?说明理由。

(2)本案经受理后应否对刘林采取强制措施?哪能,该如何去做?如不能,为什么?

(3)本案应由哪一级法院进行第一审审理?为什么?

答案:

(1)本案应由市公安局直接受理。本案是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犯罪,不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的范围,也不属于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其他公务人员的职务或利用职务的犯罪,属一般刑事案件,故应由市公安局直接受理。(2)本案经受理后应对刘林采取拘留强制措施的,但须报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刘林暴力干涉婚姻,致其妹妹死亡,是罪该逮捕的现行犯,其犯罪时即被发现,而且刘林欲持刀行凶,具有危险性,公安局应予先行拘留。但因其是市人大代表,依法律规定,对其拘留在市人大闭会期间要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

(3)该案应由市基层人民法院进行一审,因为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故该案由市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解题思路第(1)题考管辖。具体而言,为职能管辖,本题关键应区分暴力干涉婚姻自由与暴力干涉婚姻自由引起被害人死亡的犯罪。其职能管辖权属不同,前者是自诉案件,应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后者为普通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第(2)题考强制措施,本案哜林的行为符合先行拘留的条件,但考生应注意介绍案情之初关于刘林身份的介绍。律考试题中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年龄、精神状态,身份等的介绍一般均在解题中有所体现,故考生只要不放过这一细节,便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第(3)题考级别管辖。该题涉及刑法中对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的量刑。该罪不同于故意杀人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其最高刑为有期徒刑7年,故不必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第(3)题考级别管辖。该题涉及刑法中对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的量刑。该罪不同于故意杀人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其最高刑为不期徒刑7年,故不必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法理详解(1)《刑事诉讼法》第18条第1款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巡机关报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3款规定:"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刑诉解释》第1条规定了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257条第1款规定的)为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而本案历禅为触犯《刑法》第257条第2款的规定,不属于自诉案件,应由公安机关侦查。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是刑事案件的主要侦查机关,负责对法律另有规定以外的所有刑事案件的侦查。将大部分刑事案件划归公安机关侦查,可以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揭露和证实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

(2)《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犯罪后即肢袜尘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进事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罪重大嫌疑的。"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遇有法定的紧急情况下依法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拘留条件作了修改,使之区别于逮捕。拘留是在情况紧急时采取的措施,无须也不太可能查清犯罪事实并判定能否判处不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另一方面,拘留的时间有严格的法律限制。故本题对刘林应采取拘留而非逮捕的强制措施。(3)《刑法》第257条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刑事诉讼法》第20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一)反革命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三)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第19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这就是说,普通刑事案件的第一审,原则上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基层人民法院是人民法院组织系统中的基层组织、数量多、分布广,离犯罪地近,最接近人民群众,把绝大多数的普通刑事案件划归他们管辖,既有利于秘要时调查核实人民检察院起诉案件的事实与证据,就地审判案件,使案件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又便于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活动,便于群众旁听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

来源:司法考试培训网

㈡ 刑事诉讼法学作业案例

一、1、开具《询问通知书》对所有在场人同进行询问查证。
2、做好现场勘察,回提取相应的答物证,比如血衣,伤害所用的工具等应及时提取 。
3、对伤者的伤情进行伤情鉴定,并取得医院的就诊记录作为证据。
4、在拘留后的三日内,向检察院提起逮捕

二、1、对刘某某可以变更强制措施,但不得中止对案件的调查(具体查阅刑事诉讼法关于取保候审的条件)。但刘某系该案的主犯,依据刑法,可以判处十年以上有徒刑,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不适宜变更强制措施,应依法提起逮捕。

㈢ 刑事诉讼法九十五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第九十六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规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办结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3)刑事诉讼法全文案例扩展阅读:

案例:夫妻被捕孩子无管南通港闸检方变更强制措施

夫妻双双因涉嫌开设赌场罪被羁押,留下两个未成年子女无人照料。港闸检方接到申请后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经综合考量,最终对孩子的母亲陆某变更强制措施。昨天,记者从港闸区检察院获悉,陆某目前已被取保候审。

陆某与其丈夫范某,今年6月7日因涉嫌开设赌场罪被市公安局港闸分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7月4日,两人被依法刑事拘留,8月6日被港闸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9月11日,港闸区检察院受理了陆某委托律师提出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经初审后决定立案,启动了对陆某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案件承办人审查了原案证据材料,对陆某进行了讯问,听取了陆某居住地居委会的意见,征求了办案机关的意见后认为。

陆某涉嫌开设赌场罪,但她认罪、悔罪态度一直较好,该案事实清楚,证据已收集固定,陆某逃避侦查、起诉、审判的可能性、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影响诉讼的可能性较低,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

此外,陆某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处于义务教育阶段,陆某与丈夫范某同时被羁押,导致两个未成年子女无人照顾,将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最终,经港闸区检察院建议,办案机关迅速为陆某变更了强制措施。

㈣ 指导案例【第26号】于景森故意伤害案

裁判摘要指出,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仅限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不包括非物质损失,并且这种物质损失必须是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此观点在1999年9月8日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由最高人民法院刘家琛副院长明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1款,当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时,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实践中,被害人遭受物质损失的情况多样,取决于犯罪性质。

《刑法》第64条指出,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责令退赔。据此,被害人遭受物质损失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被告人侵犯了被害人(单位)的财产权,导致物质损失,此类犯罪包括但不限于杀人、伤害、故意毁坏财物、破坏生产经营以及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等。第二类是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导致的物质损失,涉及的犯罪行为如抢劫、盗窃、诈骗、侵占、贪污、挪用等。对于第一类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被害人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赔偿。对于第二类犯罪行为,应依据《刑法》第64条通过追缴赃款赃物、责令退赔等途径解决。无法追缴、退赃时,则参照《刑法》第61条酌量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影响对被告人的判决。

在确定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时,应考虑以下三点:

1. 物质损失范围:原则上,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全部物质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医药费、营养费、误工费、就医交通费、丧葬费、伤疗补偿费等以及因必需的陪伴产生的费用、住宿费、亲属奔丧费和所抚养人必要的生活费等。

2. 赔偿范围仅限于物质损失:非物质损失不在附带民事赔偿之列。

3. 赔偿范围应限于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物质损失,即直接损失。

㈤ 《刑事诉讼法》案例 要交论文 跪求

(1)本案中所搜集到的证据材料可以分别归属于法定证据种类:不属于被害人的,以及警方在现场提取的都是物证。
(2)本案中41码棕色皮凉鞋、一把带血的警用匕首、5根毛发,贾某某的妻子证言、被害人陈述、DNA鉴定属于间接证据;本人做出的有罪供述、属于直接证据。
直接证据的证据资格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的证据规则。
本案应当采用这些直接证据材料。
(3)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本案已经达到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如果没有直接证据,本案依据间接证据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处以刑罚。
(4)本案应当处理:
一、故意杀人罪定义与认定
根据刑法第232条的规定,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应当立案。
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
二、犯罪构成
1、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3、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的前提。
4、故意杀人罪犯罪客观方面:
(1)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杀人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借助一定的凶器,也可以是徒手杀人,但是如果使用放火、爆炸、投毒等危险方法杀害他人,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对于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去杀害他人的,对教唆犯应直接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2)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执行死刑、正当防卫均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经受害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对所谓的“安乐死”,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当然,量刑时可适用从轻或减轻的规定。
(3)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行为人负罪责。
三、故意杀人罪量刑标准
犯故意杀人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㈥ 刑事诉讼法的一个案例分析

法院应当接受人民群众的扭送,而不是只告诉群众将人送到公安局;在接受扭送后应将崔专某移交到公属安局;公安局认为应当拘留的,应经批准后采取拘留措施,同时,如果认为崔某符合法律规定的确需逮捕的,可以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情况紧急的,可以先将嫌疑人带至公安机关,然后补办拘留手续;公安机关的提请批准申请不获批准时,如果不服,可以向检察机关要求复议,但是必须立即在接到检察机关的不批准逮捕决定时释放嫌疑人;羁押的最长期限只适用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而崔某并不在此列;同时,检察机关应在七日内做出批捕或者不批准逮捕决定,即应在5月23日前做出;法院无权直接决定批准逮捕嫌疑人,法警也无执行逮捕决定的权力。

㈦ 刑事诉讼法第234条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妥善保管,以供核查,并制作清单,随案移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处理。

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对违禁品或者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对作为证据使用的实物应当随案移送,对不宜移送的,应当将其清单、照片或者其他证明文件随案移送。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应当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作出处理。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生效以后,有关机关应当根据判决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进行处理。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赃款赃物及其孳息,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一律上缴国库。

司法工作人员贪污、挪用或者私自处理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处分。

(7)刑事诉讼法全文案例扩展阅读:

案例:北京晨报:超额退赃怎么办

据日前一则新闻报道,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李某涉嫌受贿案时,发现检方指控其受贿人民币143万元、港币145万元,不过他此前却在纪委退赃了人民币480多万元、港币202万元,李某当庭供认不讳,但其多退了合计人民币300多万元。

法官问“那你退了这么多赃款,怎么处理你有什么意见”时,李某表示“最好还是别全部收了”。

在司法实践中,当某一涉贿案件被立案侦查后,侦查机关会不遗余力地去追赃,对涉案当事人所拥有的财物进行扣押冻结,那是名正言顺,但这些当事人自己名下的财物往往有限,达不到侦查机关的追赃要求,于是侦查机关会动员涉案当事人的亲友代为退赃。

这是侦查机关的职责所在,当一个大案被拿下又全额退赃,这对侦查人员来说是打了一个漂亮仗,好多人会因此邀功请赏。还有,当事人及其亲友配合退赃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事人是认罪的,这个手段也可用来钳制当事人在法庭上翻供。

而一个刑事案件,除了侦查外,还要经过公诉部门的审查起诉,法院审理两个程序,这相当于对侦查机关的初步结论进行层层把关,防止出错。

案件经历审查起诉或法院审理后,往往部分否决了侦查机关确定的涉案数额,导致某些指控不能被认定为犯罪,这样一来,就存在如前面所提多退赃的现象。

涉案赃款、赃物应制作清单,随案移送,最后由法院判决认定如何处理,《刑事诉讼法》第234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应当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作出处理。

笔者代理过的原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司长郝某受贿案时,二审法院对于辩方提出没收过多的问题,判决决定“酌予采纳”,并认定“一审法院对部分扣押款物予以没收缺乏法律依据”,“予以纠正”。如此看,前面所提李某案多退的赃款应该判决发还。

㈧ 1979年1月5日,某县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赵某犯交通肇事罪向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1、从你的书面陈述上看,本案程序上的错误有两个。
一是在决定适用简易程序时未经人民检察院同意,正确的做法是根据人民检察院的建议被动地采取简易程序,或者决定适用简易程序并且得到人民检察院的同意;理由是《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四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一)对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二)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三)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二是未经合议庭评议,正确的做法是在被告人作完最后陈述后,由审判长宣布休庭,然后合议庭评议,然后制作判决书,然后宣判。理由是《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2、从你的书面陈述上看,本案程序上的错误有两个。
一是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未主动向法院起诉的,法院不得直接受理。理由是刑事案件分为公诉和自诉两种,公诉案件必须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起诉。自诉案件可以由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不经过人民检察院由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只要是刑事案件,无论公诉还是自诉,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均未主动提起诉讼的,法院不得以职权审理。理由来自法学理论,具体条款散见与刑事法律法规,请自行查阅。
二是未同意被害人宋某的撤诉请求,正确做法是应当同意宋某的撤诉请求,将本案交民事审判庭审理。理由是,既然将本案认定为自诉案件,就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处理。理由是《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9条的规定是什么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9条的内容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犯罪现场,并且立即通知公安机关派员勘验。

犯罪现场保护是犯罪案件发生地的公安基层保卫组织和治保人员,或所在基层组织,在公安机关的刑事侦察部门的侦察人员到来之前,对犯罪现场要及时进行认真地保护。

一个案件的发生、发现到报案、勘查现场,都有一段时间的间隔。在这段时间内往往由于事主清点失物、死者家属抚尸痛哭,周围群众围观,气候变化,采取紧急措施等原因,使现场的原始状态遭到程度不同的破坏就会影响到办案。

(9)刑事诉讼法全文案例扩展阅读

案例:

2014年7月14日的晚上,百色市“110”在同一时间接到多名群众的报警电话,称在新兴路华润超市门口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事故,一辆面包车撞翻5名女中学生后不仅没救人,还加大油门驱车逃离案发现场。

民警赶到事故现场时,看到两名约14岁左右的姑娘躺在地上,身旁血迹斑斑,现场还有车辆散落物、制动印等痕迹,周围则聚集不少围观群众。

为保护案发现场和维护伤者的合法权益,两组民警分头开展侦破工作:一组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并进行勘察取证,另一组则负责收集肇事车辆信息和车辆行驶轨迹等工作并同时进行布控。现场许多热心群众也积极地向事故处理民警提供事发经过、逃逸车辆信息、车辆行驶路线等。

在事故处理中队民警、警务站民警及热心群众的紧密配合下,仅20分钟肇事车辆和驾驶员就被俱获。一身酒气的司机下车后承认了自己的违法行为,随后被民警带去医院进行抽血,作血液酒精含量检验。

㈩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

  1. 纪某、李某的行为可以按照我国刑法进行处理。

  2. 因为纪某、李某都是中国人。刑法第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热点内容
法律顾问工作情况 发布:2025-05-07 04:42:53 浏览:739
个人财产分配声明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07 04:40:25 浏览:37
合同约定管辖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5-07 04:31:11 浏览:398
立法会议员何俊仁 发布:2025-05-07 04:24:30 浏览:452
台湾立法院长是怎么产生的 发布:2025-05-07 04:22:29 浏览:43
想回司法局 发布:2025-05-07 04:19:26 浏览:482
王宏行政法 发布:2025-05-07 04:18:47 浏览:269
夏广域律师 发布:2025-05-07 04:18:40 浏览:662
欠下招商银行款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7 04:00:23 浏览:353
四十铺法院 发布:2025-05-07 04:00:21 浏览: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