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诉讼法解释82条
❶ 车票能否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
车票是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一张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去过被告所在城市的火车票,能成为诉讼时效中断的理由。本着维护公平正义的原则,应当认定该证据有效,诉讼时效中断。虽然新的民诉法将原有的诉讼时效由两年延长到了三年,但对于某些债权的保护来说,还是有些短。因此,有必要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适当兼顾公平,给债权人权益以适当的保障。
一、车票能否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
车票是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一张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去过被告所在城市的火车票,能成为诉讼时效中断的理由。
本着维护公平正义的原则,应当认定该证据有效,诉讼时效中断。虽然新的民诉法将原有的诉讼时效由两年延长到了三年,但对于某些债权的保护来说,还是有些短。因此,有必要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适当兼顾公平,给债权人权益以适当的保障。诚信原则是契约社会当事人必须遵守的准则,”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中国人普遍的观念,赖账是一种不讲诚信、非常可耻的行为,也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不利影响。
二、司法解释
1、公平原则。民法中诉讼时效这一制度的设立,其主要是为了维护债务人的利益,让债务人不为债务所累,结束法律关系的不确定状态,但是,为了维护债务人的利益而否定债权的法律性,会使债权处于一种不利的状态,使债权在超出一定期限后(根据新民诉法规定,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3年),便可能因为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而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其利益将无法实现。民法是保护平等主体之间利益的法律,如果仅仅因为已过诉讼时效,债务人就可以不付对价的取得利益,对债权人是明显不公平的。再说,虽然新的民诉法将原有的诉讼时效由两年延长到了三年,但对于某些债权的保护来说,还是有些短。因此,有必要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适当兼顾公平,给债权人权益以适当的保障。
2、诚信原则。诚信原则是契约社会当事人必须遵守的准则,”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中国人普遍的观念,赖账是一种不讲诚信、非常可耻的行为,也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不利影响。在本案中,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以体现公平正义之观念,同样是维护民事活动中诚信原则的体现。
3、防止激化矛盾,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在是非曲直都很明显的情况下,仍严格死抠法律,钻牛角尖,认定本案的火车票不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证明效力。将可能导致债权人以私力来保护自己的权益,通过法律之外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债权。出于对欠债不还的怨恨,催债手段往往具有暴力倾向,导致债务人也倾向于通过暴力手段进行反击,无疑会进一步激化当事人矛盾,引发社会暴力。因此,在是非曲直都很明确的前提下,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在有一定证据的前提下,认定本案火车票对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力,对自然债权加以适当保护,更有利于防止矛盾激化,维护社会秩序。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超出了诉讼案件的诉讼期限,但可以提供车票作为之前处理行为的证据的话,是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从根本上说,车票也可以证明诉讼关系的存在,在当事人对双方所作的协议承认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可以认定车票有效,依法对双方的违反合同情况作出判决。
❷ 民事诉讼法关于公告送达的规定
一、民事诉讼法关于公告送达的规定如下
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时,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二、公告送达的法律适用
在法律上,公告送达属于法院送达的七种方式之一,只有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采用直接送达、留置送达、电子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无法送达的,才能适用公告送达。
从法律规定来解读,公告送达是在穷尽了其他送达方式仍无法送达时所采用的送达方式,旨在有效地解决送达难问题。
公告期满,即视为送达。” 此规定与原司法解释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在“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的方式,并且明确了发出公告日期的确定为“以最后张贴或者刊登的日期为准”。
“新民诉法解释”关于公告送达的内容规定为“公告送达应当说明公告送达的原因;公告送达起诉状或者上诉状副本的,应当说明起诉或者上诉要点,受送达人答辩期限及逾期不答辩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传票,应当说明出庭的时间和地点及逾期不出庭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判决书、裁定书的,应当说明裁判主要内容,当事人有权上诉的,还应当说明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人民法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二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❸ 新民事诉讼法实施后,普通公民还能代理民事诉讼吗
基本取消,但是有特例,新的民事诉讼法基本取消了一般公民的诉讼代理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八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拓展资料:
对于公民代理不能简单的说限制或取消。
原因在于:
1、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还有待提高,专业律师在质量和数量上仍不能满足整个法律服务行业的需求,而公民诉讼代理可以弥补一些法律服务的专业需求,能够满足基层群众对社会法制、经济生活的基本需要;
2、我国的经济状况还不是很好,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多数当事人的经济状况比较差,难以承担律师代理费用,国家能够提供的法律援助范围和作用还非常有限;
3、公民代理一般都是当事人从自己周围的人群中所选择的比自己更适合参加诉讼的人选,对于案件的调解,社会矛盾的化解,法制的宣传教育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4、我们不能否认,一些不好的公民代理的存在,但不应因为一些不好的公民代理行为而否定整个公民代理制度,公民代理制度本身是好的,只是被一些人恶用了,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以完善。
❹ 如何理解新民诉法司法解释反诉期限所举证期限
您好,根据民诉意见第156条,反诉和增加诉讼请求的提出时间是: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根据证据规定第34条第3款,反诉和增加诉讼请求的提出时间是:举证期限届满前。从理论上说,民诉意见与证据规则属于同位法,对于同位法,当然是新法优先与旧法,当然适用证据规则。
从法条上讲,《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2条规定 “本院过去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从现实上说,现在法院一般都事先通知举证期限,且举证期限通常在开庭之前,此时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反诉请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三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第三十五条 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的限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
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