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2015民事诉讼法当事人程序选择权

2015民事诉讼法当事人程序选择权

发布时间: 2025-05-07 22:12:54

A. 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

简易程序是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在审理简单案件时所采用的一种特别程序,旨在加快诉讼进程,提高审判效率,同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要求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且当事人对案件的基本事实没有争议。

1.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这是适用简易程序的基本前提。案件的事实必须清晰明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必须明确,且争议不大,才能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2.当事人双方约定适用:除了法律规定的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外,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这体现了民事诉讼的自愿原则,也体现了当事人对诉讼程序的自主选择权。

3.不得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包括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发回重审和适用审判监督程序的案件、非讼案件、涉及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等。这些案件由于情况复杂或涉及公共利益,不宜适用简易程序。

1.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这是适用简易程序的基本条件。案件的事实必须清楚,证据必须充分,以确保判决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被告人承认犯罪事实:被告人对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或者虽然提出异议,但异议不影响案件的基本事实和定性。这体现了被告人的认罪态度,也是适用简易程序的重要条件。3.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或者虽然提出异议,但异议不影响简易程序的适用。这体现了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也确保了简易程序的适用具有合法性。

4.不得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包括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认罪或者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的;以及其他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这些案件由于情况特殊或涉及公共利益,不宜适用简易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条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本章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前款规定以外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判:(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二)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三)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

第二百一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简易程序:(一)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三)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认罪或者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的;(四)其他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

B. 被告人对程序的选择权有哪些规定

您好:
所谓民事程序选择权,是指导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选择纠纷解决方式,在诉讼过程中选择有关程序及与程序有关事项的权利。它属于民事诉讼权利的一种。上文中所说的选择书面审理与言词审理的权利就是一种民事程序选择权。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权利都有选择的可能性(行使或不行使),民事诉讼权利也不例外。但是,民事程序选择权是一种实在的权利。换言之,民事程序选择权必须以存在两种以上的、功能相当的程序机制为前提。如选择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选择案件证据的鉴定人等等。这与民法中的某些选择权(如债务人或债权人对债之标的选择权)类似。
(一)中国关于民事程序选择权的立法
依据现行民事诉讼法、仲裁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国确立的民事程序选择权主要有:
1.纠纷方式选择权。依《仲裁法》第2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第7条、《民事诉讼法》第3条、第108条之规定,在民事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选择仲裁、调解或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2.特定类型案件中,选择管辖法院的权利。《民事诉讼法》第25条规定,合同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管辖法院。选择的条件同前文所述。
3.选择以调解、撤诉或判决结案的权利。依中国《民事诉讼法》第85—91条、第131条之规定,当事人有选择以调解、撤诉或由法院判决结案的权利。
4.选择督促程序与普遍诉讼程序的权利。依《民事诉讼法》第189条之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的,符合一定条件的,可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当然,债权人也可不经督促程序而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选择破产和解与进行破产清偿的权利,依《民事诉讼法》第202条、破产法第17条之规定,破产债权人有选择和解整顿或进行破产清偿的权利。
6.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中,依《民事诉讼法》第120条的规定,当事人有选择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权利。

(二)中国民事程序选择权立法的完善
从中国民事诉讼的现状出发,应完善以下几种民事程序选择权:
1.增设选择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权利
依民事诉讼法。第142条、 《最高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8条的规定,中国简易程序适用的范围比较狭窄。这与中国民事、经济案件受案数量激增的现实不协调 ,这样势必会增大法院的工作量,耗费司法资源。
2.在简易程序中,应允许当事人选择言词审理与书面审理
设计简易程序的宗旨在于增进诉讼效率,方便当事人诉讼。如能允许当事人选择言词审理,诉讼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其实,在很多依法应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中,当事人都没有必要到法院参加诉讼。如果允许当事人选择采用书面审理,对当事人和法院都有极大的好处。
3.在特定案件中,增设选择第二审程序与一审程序
中国《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对一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应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立法的本意可能是对当事人进行充分的程序保障。
4.增设选择律师面前和解与判决结案的权利
依中国民事诉讼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有权选择调解、撤诉或判决结案的权利。对诉讼和解则未作具体规定。在立法上,似将其与调解等同。但和解与法院调解不同,它无需法院主持,且更能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因而也更能节约司法资源。
5.在某些案件中,增设当事人对鉴定人或陪审员的选择权
法院受理的涉及高科技和某些复杂专业知识的案件越来越多。在这些案件中,囿于其专业,法官对案件事实或证据可能知之不多甚至一无所知,更谈不上进行判断了。
6.增设公益案件中的选择权
这里我们使用的“公益案件”包括两类案件:一是与经济贫弱者有关的案件;二是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群体诉讼案件。对前一类案件,各国基本都规定了对弱者的特殊保护,如提供律师援助等,印度法律还规定,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个人或组织可以写信给法院,法院据此可取得管辖权。在印度称之为“书信管辖权”。
7.完善以撤诉或判决结案的民事程序选择权
中国《民事诉讼法》第131条规定,在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由人民法院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1条规定,如当事人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处理的,法院可以不准予撤诉。这一规定是不妥当的。其一,从逻辑上说,这里的法律应包括民事法律,而几乎所有的民事诉讼中,都有一方或双方当事人违反法律的情况。如果依此解决的话,很难撤诉。其二,即使对这一规定作限制性解释,认为这里的法律仅限于除民事法律以外的其它有公法性质的法律。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也没有必要不允许当事人撤诉,而可以由法院交由其他机关处理。
8.进一步完善国家对民间调解的调控,完善人民调解的相关制度。
中国调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调解机构设置不完善,解决纠纷的作用很小。完善中国民间调解制度可以借鉴前南斯拉夫的经验。依该国宪法的规定,案件可由自治法院受理。调解委员会属于自治法院,是国家司法机制的一部分,因此它所作出的协议与法院判决有同一效力 。在中国,有人提出,对某些特定案件,如邻里一般纠纷、家庭纠纷等,也可赋予调解书一定的法律效力。这种观点似可赞同。
(三)民事程序选择权行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民事程序选择权的顺利实现,需要多方面的保障,这是个涉及到民事诉讼机制如何完善与充分发挥其功用的大问题。这里仅讨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何种情况下,法院可判定当事人的选择有效,可以按当事人选择的为相应的诉讼行为?
民事程序选择权以权利的主体为标准,可分为单方和双方的两类。前者如一方选择了诉讼作为纠纷的解决方式,基于诉讼管辖的强制性,法院即可启动诉讼程序。后者如仲裁管辖、协议管辖等。在一般情况下,对民事程序选择权,均实行双方合意原则。但在公益案件中,应允许弱者一方单方选择。如在前文所述的“一块一”的官司中,应允许原告方单方选择书面审理。这种作法虽然可能不为相对方所接受,但却能为整个社会接受。因为这纯粹是出于社会整体利益的考虑,这是法治国家都可能会采取的做法。毕竟,要做到完全的程序平等(不是程序正义)是不太可能的。

热点内容
政府部门会议纪要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08 15:17:12 浏览:93
普遍立法精神 发布:2025-05-08 15:11:57 浏览:227
最好的企业法律顾问律师 发布:2025-05-08 14:49:25 浏览:156
律师函的写作 发布:2025-05-08 14:49:20 浏览:966
试述经济法基本原则 发布:2025-05-08 14:49:15 浏览:635
法律非法学国家线 发布:2025-05-08 14:46:59 浏览:878
许建法院 发布:2025-05-08 14:32:42 浏览:838
法院三强化 发布:2025-05-08 14:05:40 浏览:469
律师非诉业务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8 14:04:55 浏览:54
有限责任公司代持股份的法律风险 发布:2025-05-08 14:04:39 浏览: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