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劳动法计件工资规定
① 劳动法关于计件工资的规定包括哪些
计件工资劳动法规定有:
1、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按照确定的原则,以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为基准,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
2、在法定工作时间外安排加班的,对付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的工资。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分别支付不低于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200%、300%的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 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按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
② 计件工资劳动法规定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应按照标准工时制依法自主合理确定计件工资标准。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按规定未介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国家根据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③ 计件工资劳动法规定
计件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具体如下:
1、计件工资是指按照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位来计算的工资,不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劳动报酬,而是用一定时间内的劳动成果来计算劳动报酬;
2、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制的转化形式,指需按已确定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3、一般表现形式有,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
4、在实际生产经营中,要实行计件工资,企业生产需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如需要有明确的方法以计量产品的数量,明确的标准以确认产品的质量,并需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和相应的统计制度。
1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 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按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④ 劳动法关于计件工资的规定
法律分析: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⑤ 劳动法关于计件工资的规定
劳动法对计件工资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数量和质量等因素,与劳动者协商确定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和标准。这意味着计件工资的确定应当公平合理,并且需要与劳动者进行充分的协商,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其次,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确保计件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意味着无论计件工资如何计算,最终的计件工资金额都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计件工资核算制度,并向劳动者提供计件工资核算明细。这意味着用人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计件工资核算制度,确保计件工资的核算过程透明公正,并向劳动者提供相应的核算明细,使劳动者能够了解自己的计件工资如何计算。
最后,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规定,采取降低计件工资标准、恶意调整计件工资等不合理方式,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在确定计件工资时,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规定,不能以不合理的方式降低计件工资标准,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的来说,劳动法对计件工资的规定主要包括计算方法和标准的协商、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核算制度的建立和明细提供、以及不得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用人单位在确定和支付计件工资时应当遵守相关规定,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法中对计件工资的法律要求和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应当与劳动者明确约定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并及时支付。其次,计件工资应当合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劳动者的计件工资应当与其工作量成正比,不得存在任何歧视性。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计件工资的结算周期和支付方式,雇主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计件工资。最后,劳动法对计件工资的支付记录和证明文件的保存也有明确要求,雇主应当妥善保管相关文件以备查阅。总之,劳动法对计件工资的法律要求和限制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公平合理的劳动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第三十条【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⑥ 计件工资劳动法规定
法律分析:我国劳动法规定了计件工资与日工资安排合理的薪酬和工时制度,单位对于计件工资不合理的,可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法律分析:我国劳动法规定了计件工资与日工资安排合理的薪酬和工时制度,单位对于计件工资不合理的,可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