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节假日规定2018
❶ 2018关于病假、事假、婚假、产假、年假等规定天数和待遇
在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之际,人们对于假期的规划和期待日益增长,特别是临近春节的假期安排。企业通常给予员工5至15天的年假,具体天数根据企业规定而定。本文将详细介绍20个常见的节假日规定,覆盖法定节假日、个人病假、事假、婚假、产假、年假等,旨在帮助大家了解和行使自己的法定假日权利。
一、休息日与休假节日
正常工作日的星期六和星期日为每周休息日,双休日不计薪,全年共计104天。法定休假日共有11天,包括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中规定,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和年休假期间享受正常工资待遇。
二、事假
事假的天数由各企业自行规定。《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规定,在事假期间,如无正当理由未提供劳动或中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不予支付工资。对于事假累计20天的情况,应考虑职工的平均工作天数,以避免对工资产生不利影响。在不超出应享年休假天数的情况下,年休假期间仍享受正常工资。
三、病假
病假期间,根据《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和《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用人单位应按照工资分配制度、劳动合同或国家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此外,用人单位还需承担应由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与住房公积金。
四、婚假与产假
婚假为13天,包含国家法定休假日,假期内照发工资和福利。产假为128天,也包含国家法定休假日,假期内照发工资和福利。《江苏省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规定》明确了生育保险待遇,包括产假期间本人原工资照发,生育津贴形式的补偿。
五、孕期产前检查假与哺乳假
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夜班劳动,可申请休产前假六十天,工资不低于原工资的80%。《江苏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规定,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两次哺乳时间,工资照发。
六、痛经假与丧假
月经过多或因痛经不能坚持工作的女职工,经医疗单位证明,可获得一天的公假。《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规定,职工直系亲属死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至三天的丧假。
七、带薪年休假
连续工作满一年的职工享有带薪年休假,年休假天数根据工作年限不同而不同,最长可达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不计入年休假天数。单位因工作需要确需跨年度安排年休假的,应经过职工同意。
八、工伤假与探亲假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探亲假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超过本人月标准工资30%的部分由职工自理。
九、路程假与社会活动假
职工参加社会活动占用工作时间的,工资照发,包括选举、政府会议、劳动模范大会等。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可按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或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支付生活费。
十、公司经营性放假与甲类传染病假
公司非因劳动者原因停工、停产、歇业,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应视同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并支付工资。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或密切接触者,在隔离观察期间,用人单位视同正常出勤支付劳动者薪水。
十一、独生子女护理假
部分地区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待遇的老年人在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一定时间的护理假,最长可达每年20天。具体天数根据各地方政策而定。
以上内容概括了2018年关于病假、事假、婚假、产假、年假等规定的天数和待遇,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行使自己的法定假日权利。请注意,具体政策可能会随时间和地区变化,请参照最新官方规定执行。
❷ 2018年法定节假日安排时间表 共多少天
2018年法定节假日安排时间表共计29天。具体安排如下:
1. 元旦节:放假3天。
2. 春节:放假7天,包括初一至初七。
3. 清明节:放假3天,仅限当天。
4. 劳动节:放假3天,仅限当天。
5. 端午节:放假3天,仅限当天。
6. 中秋节:放假3天,仅限当天。
7. 国庆节:放假7天,包括1号至7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对于在休息日安排工作且无法补休的劳动者,应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而在法定休假日安排工作时,应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工资报酬。具体到节假日,元旦为3天双倍工资,春节初一、初二为3倍工资,其余时间为双倍工资,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均为当天3倍工资,其余时间为双倍工资,国庆节1号至3号为3倍工资,其余时间为双倍工资。
❸ 2018劳动法规定法定节假日多少天
1. 2018年,根据中国国务院发布的文件,全年共有11天法定节假日。
2. 这些法定节假日的安排并非由《劳动法》直接规定,而是由国务院以红头文件的形式确定。
3. 2018年的具体法定节假日安排如下: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
4. 法定节假日不仅是民众庆祝和休闲的时间,也反映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5. 这些节假日的设定关系到社会的多个方面,并直接影响到广大民众的利益。
6. 节假日的放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便利,同时对促进内需和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7.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劳动者的制度工作时间(全年总天数减去休息日及法定节假日)由251天减少至250天,相应地,每月工作日从20.92天调整为20.83天。
8. 2008年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中引入了“月计薪天数”的概念,用于计算日工资和小时工资。
9. 节假日加班三薪和公休日加班双薪的计算都是以日工资和小时工资为基数的。
10. 该《通知》明确指出,根据《劳动法》第51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本身应当支付工资,即便员工不在岗。
11. 除去不计薪的104个双休日,月计薪天数应为(365-104)/12,即21.75天,员工的月工资收入除以21.75天得出其日工资水平。
12. 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员工应按照法律规定获得三倍工资或双倍工资。
❹ 2018劳动法规定法定节假日多少天
2018法定法定节假日11天.
法定节假日不是劳动法规定的,而是由国务院下发文件规定的。现行的全年法定节假日是11天: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
2018年全年公休假放假安排_中国政府网
拓展资料:
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
法定节假日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法定节假日的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劳动者的制度工作时间(即全年总天数减去休息日及法定节假日)由此前的251天减少为250天,则每月工作日由的20.92天调整为20.83天。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首次提出一个"月计薪天数"的概念,用以计算日工资、小时工资,而俗称的节假日加班三薪、公休日加班双薪正是以日工资、小时工资为计算基数。
《通知》明确指出,按照《劳动法》第51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也就是说11个节假日即使不上班也应计薪,除去不计薪的104个双休日,月计薪天数应为(365-104)/12,即21.75天,再由月工资收入除以21.75得出日工资水平。
劳动者节假日加班应发放三薪或双薪。
人民网-2018放假安排来了!哪天放假?怎么倒休?加班费怎么
❺ 国家法定节假日工资照发是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第几条
答案是: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作出修改后的第四十条规定
法定假日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2018法定节假日工资计算
法定节假日综合工资=法定节假日日常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
其中:
(1)法定节假日日常工资:
是指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之规定。员工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依法享受带薪休假,即在法定节假日中,即使员工不上班,企业也应按其正常上班情形一样,正常支付其日工资。
(2)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
是指依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即企业如在法定节假日,如五一节,安排员工加班的,应当支付给员工的加班工资为不低于其日工资的300%.即其加班工资≥日工资*300%.即不低于三倍工资。
综上,按标准工时制的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企业应付工资为:法定节假日综合工资=应付法定节日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按通俗的说法,即不低于“四倍工资”。
以上是2018劳动合同法节假日的规定。
❻ 2018年哪几天是三倍工资
2018年的法定节假日的当日是三倍工资,和法定节假日连休的调休日是不按三倍工资来进行计算的。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等节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6)劳动法节假日规定2018扩展阅读: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