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主持劳动法起草工作的是

主持劳动法起草工作的是

发布时间: 2025-10-18 07:11:39

❶ 黎建飞的经历

1964-71年在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乡小学读书
1971-76年在家务工
1976-79年在四川广平机械厂当工人
1979-83年在西南政法学院读大学
1983-86年在西南政法学院读硕士
1986-88年在西南政法学院当教师,任讲师
1988-9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博士
1990-94年在国家劳动部政策法规司工作,任副处长
1994华联律师所律师
1994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参与起草制定《劳动法》和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规章的起草及审核。曾作为中国劳动和社会立法代表团的成员去德国考察其社会立法和司法情况。参与《中国人权报告(白皮书)》、《新中国人权保障》中有关内容的草拟工作。

❷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劳动保护法》是哪年哪月颁布的

问题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劳动法》是哪年哪月颁布的?”才能予以回答的:

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劳动法》从狭义上讲,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劳动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二、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劳动法》从广义上讲,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劳动法》是指在19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才产生了真正代表职工利益的劳动立法。1931年11月7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抗日战争时期,各边区政府也曾公布过许多劳动法令,如晋冀鲁豫边区1941年11月1日就曾公布过《晋冀鲁豫边区劳工保护暂行条例》。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1948年8月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对解放区的劳动问题提出了全面的、相当详尽的建议,对调整劳动关系提出了基本原则。各个解放区的人民政府,也曾先后颁布过不少劳动法规。这一切,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劳动立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同年,劳动部公布《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1951年2月,政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1月经修正后重新公布),1952年8月,政务院发布《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1954年7月,政务院公布《国营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纲要》,1956年6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1956年国务院公布《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国的劳动立法有了进展。1958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等4项重要规定。1966~1976年,劳动立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5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则上批准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同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的通知》。198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等3项法律文件。1982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职工奖惩条例》。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198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198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同年劳动部发出了《关于禁止招用童工的通知》。1988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92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2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4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这些劳动法规在调整劳动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956年,中国曾起草《劳动法》,由于历史原因,中途夭折。1979年第二次起草《劳动法》,1983年7月曾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草案》,但因很多问题难以妥善解决,未提交全国人大审议。90年代初期第三次起草《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❸ 王尽美是谁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1898年出生在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是山东党组织早期 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他被发展为外埠会员。同年11月,他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任主编。《励新》半月刊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登载了许多有关社会改造的文章,抨击时弊,启发青年觉悟。 1921年春,他与邓恩铭等发起创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7月,他们一同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为此,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王尽美,并“尽善尽美唯解放”,抒发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信念。 党的一大之后,在中共中央代表的指导下,王尽美在山东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任书记。1922年1月,他和邓恩铭、高君宇等人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6月,为适应工人运动发展需要,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建立,王尽美任主任。7月,他赴上海出席党的二大。会后,他同邓中夏、毛泽东等人共同起草《劳动法大纲》,成为这一时期党指导工人运动的纲领。 按照党的指示,他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副主任身份,积极领导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10月,在他直接领导下,京奉铁路山海关工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大罢工,历经9天,取得斗争胜利。紧接着,他作为总同盟罢工指挥部重要成员之一,参加领导秦皇岛开滦五矿工人总同盟罢工斗争。同年11月,他在山海关领导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1923年1月,他领导建立京奉铁路总工会及山海关分会,任总工会秘书。同年2月,被反动军警逮捕,后被工人营救获释。继续主持山东党的全面工作。 党的三大后,王尽美根据党的决议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于1924年1月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2月,去北京参加李大钊组织的国民会议运动讲演大会。归途中,在天津饭店受到孙中山的接见,并被孙中山委以国民会议特派宣传员。这期间,他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奔波于济南、青州、潍县、青岛等地,指导开展促成国民会议运动,积极建立与发展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并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扩大党的影响,发展党的组织,使山东党的工作迅速发展。同年11月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 长期的忘我工作和艰苦生活,使王尽美患上了严重的结核病。1925年春节前夕,因疲劳过度吐血晕倒,进院治疗。时值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之际,他毅然出院,抱病赴青岛投入战斗。他与邓恩铭等一起组织领导胶济铁路全线、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并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4月,他去青岛与邓恩铭等一起领导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迫使日本资本家签订了9项复工条件。同年6月,因肺病复发,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回到家乡养病,后到青岛治疗。病重期间,他请青岛党组织负责人笔录了他的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8月19日,王尽美在青岛逝世,终年27岁。[1][2][3]
生平
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字灼斋,1898年6月14日出生在山东莒县大北杏村(现属诸城市)的一个王尽美佃农家庭。他自幼聪颖好学,曾给地主家陪读,后于枳沟镇高小毕业,在家务农多年。农暇刻苦自学,酷爱进步书刊,关心国家大事,较早萌发了民主主义思想与救国救民的志向。 坐落在诸城县、莒县、日照三县交界处的北杏村,山清水秀。银带般的潍河,蜿蜒起伏的沂山山脉,一望无际的昌潍平原,在落日余辉下构成了一幅恬静而又美丽的图画。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6月14日,东鲁英萃王尽美就诞生在这依山傍水的村子里。 王尽美出身于一个佃农家庭。他才思敏捷,勤奋好学。幼年曾在地主家陪读,后于枳沟高小毕业 ,在家务农2年。农暇刻苦自学,酷爱进步书刊,关心国家大事,较早萌发民主主义思想与救国救民的志向。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临行前挥毫作诗,以抒情怀。诗日:“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 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潮波及全国,王尽美被选为省一师北园分校代表,积极联络学生建立爱国反日组织,带领同学参加集会、游行,开展宣传活动。1920年秋,他与邓恩铭等发起组织“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积极研究宣传新思想、新文化。1921年初又组织“劳动周刊社”,出版《济南劳动周刊》进行“提高劳动者地位”、“改善劳动者生活”的宣传,为革命进行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同时加强同北京、上海等地共产主义者的联系,积极酝酿建立共产主义组织。不久,在李大钊同志的帮助下,秘密建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他和邓恩铭以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的名义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更加坚定了他为实现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献身革命的信心与决心,并改名王尽美。 会后,王尽美回到济南。为了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9月建立了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发展会员数十人。同时,积极领导开展工人、学生、农民运动和统一战线等各项活动。1921年冬,被省立一师以“危险分子”嫌疑开除学籍,从此专门从事革命工作。1922年1月,与邓恩铭、王象午、王复元、王乐平等作为山东的共产党、国民党及产业工人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留苏参观学习。5月回国,建立中共济南小组(直属中央),王尽美任组长。6月上旬,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尽美任支部主任。时值军阀政府警察厅通令征收理发业“卫生执照”捐,尽美趁机组织发动理发工人大罢工,迫使反动当局答应免去“卫生执照”捐、全部释放被捕工人、允许自由组织工会等三项条件。罢工的胜利,使广大工人受到很大鼓舞,为济南开展工人运动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为从理论上武装工人群众,更好地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7月创办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机关刊物《山东劳动周刊》。 1922年7月中旬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向大会汇报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精神及列宁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指示。会后,党中央派陈为人来山东帮助建立中共济南支部(直属中央),王尽美任书记。8月调北京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参与制定《劳动法大纲》。9月奉派去山海关、秦皇岛等地领导工人运动,建立党组织。在他领导下,京奉铁路山海关工人于10月3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历经9天,终于取得胜利,争得工人俱乐部的合法地位,有力地推动了京奉铁路全线各地的罢工斗争。继之参加领导了秦皇岛开滦五矿工人总同盟罢工斗争。1922年11月,领导建立秦皇岛地区第一个党小组。 1923年1月,又领导建立京奉铁路总工会及山海关分会,尽美任总工会秘书。后因敌人通令缉捕,中共中央决定于1923年2月调王尽美重回山东负责党的领导工作。10月任中共济南地方委员会书记,与王乐平等在济南组织“平民学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苏联十月革命经验,开展革命活动。不久,根据中共“三大”决议规定参加了国民党,并于1924年1月出席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12月又代表中共济南地委去北京听取李大钊的报告。归途中在天津饭店受到孙中山的接见,并被孙委以国民会议宣传员特派员。其间,他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积极建立与发展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并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积极扩大共产党的影响 ,建立党的组织,使山东党的工作迅速发展。长期的忘我工作和艰苦生活,使他患了肺结核。 1925年春节前夕,在济南与反动的基督教徒连续进行3天大辩论,因疲劳过度吐血晕倒,住进医院治疗。时值国民会议促成会和工人运动蓬勃开展之际,尽美心急如焚,毅然出院,抱病赴青岛投入战斗,广泛联系群众,到处开会演讲。在他的艰苦努力下,迅速成立了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2月正式成立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尽美为委员,他与邓恩铭一起领导胶济铁路全线和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并取得胜利,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3月1日,他与王哲一起去北京参加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并于3月12日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葬礼。4月又去青岛与邓恩铭一起领导青岛纱厂工人第一次联合大罢工,迫使日本资本家签定了9项复工条件。同年6月,因肺病复发,在组织的安排下回到故乡养病,受到亲人、邻居、同学、故友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后因病重又到青岛医院治疗。病危期间,他请青岛党组织负责人笔录了他的遗嘱:“希望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和为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1925年8月19日逝世,终年27岁。 王尽美同志逝世后,青岛党组织及在青工作的战友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党组织负责人宣读了他的临终遗嘱。嗣后,派人把他的灵柩送回大北杏村安葬在村东南的枣行墓地。1959年,中共山东省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将王尽美遗骨迁到济南英雄山(四里山)烈士陵园。1971年中共诸城县委在大北杏村前的乔有山上修建王尽美烈士纪念馆。尽美同志的故居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多才多艺的青年志士革命界里的“诗人”
王尽美擅长赋诗填词,俨然一位蜚声革命界的“诗人”。 王尽美写诗直抒胸臆,激励自己为中国革命奋斗不止。十月革命以后,中国正酝酿着新的革命高潮,少怀远大志向的王尽美亦觉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气息。他决定远离家乡,到文化发达、消息灵通的大城市去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1918年春末夏初的一个早晨,王尽美背起简单的行装,依依不舍地告别饱经风霜的祖母、母亲和刚刚结婚不久的妻子,踌躇满志地奔赴济南。在临行之前,他登上村前的南岭之巅,眺望着家乡的河山,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挥笔写下了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诗句,“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表达了自己在踏上新的人生征途之际,对不平等社会的无比愤懑和改造现实社会的远大志向。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王尽美和邓恩铭作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这次大会使王尽美受到很大的教育,使他的革命思想更加进步。会后他情不自禁地作了《肇在造化--赠友人》一诗,“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抒发了自己为解放 全人类实现尽善尽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激情,并将名字改为“尽美”。 王尽美不仅写诗畅抒胸怀,而且写诗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宜传革命思想。有一次,他到省立一中伙房中去,同伙房工人攀谈。在攀谈 中,王尽美了解到炊事员老王由于家庭困苦而终日忧愁,于是就循循善诱地给他讲解苏联穷人如何翻身作主人的道理,并在老王的扇子上题了一首诗,“为何贫困并非命,乃因世事太不公。如把脑筋肯放开,天下大事无不成。”这给了老王极大的精神鼓励,为其僵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王尽美的影响下,老王后来到博山煤矿当了工人,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为了纪念王尽美对他的教诲,他在矿上改名为王开成,意思是一个人思想开放了,以恢宏的气魄去奋斗,万事皆会成功。除了深入群众亲自启迪革命思想外,王尽美还在刊物上刊登自己的诗作宣传革命思想。1922年7月9日,王尽美创办了《山东劳动周刊》,这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的机关刊物,由王尽美亲自担任主编。王尽美在上面刊登了自己亲作的一首诗:“无情最是东流水,日夜滔滔去不停;半是劳工血与泪,几人从此看分明。”这首诗反映了工人生活的困苦情况,激励着工人为争取自身的幸福和自由而不断奋斗。
倍受欢迎的“革命歌曲家”
王尽美对于音乐精湛娴熟,吹拉弹唱,作歌谱曲,炉火纯青,为其革命宣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工具。 王尽美对于中国的管弦乐器精通致极,令人赞不绝口。1922年1月,王尽美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在各国代表团举行的联欢晚会上,他兴致勃勃地用中国乐器三弦,弹奏了中国传统乐曲《梅花三弄》等曲子。那优美的旋律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吸引了在座的每位代表。还有一次,他到莫斯科公园游玩,顺便吹起了横笛,那悠扬的笛声飘荡在公园上空,吸引了众多游人,尔后他们竟兴奋地踏着优美的旋律跳起舞来。 王尽美还是一位作歌谱曲的能手,他经常利用歌曲、歌谣等来宣传革命。1919年夏天的一个早上,诸城县城的财神庙里人群熙攘,革命呼声不息,各校学生在此举行反日救国大会。王尽美亲自编写了《长江歌》进行革命宣传,歌词是:“看看看,滔天大祸,飞来到身边。日本强盗似狼贪,硬立民政官,止耻不能甘。山东又要似朝鲜,嗟我祖国,攘我主权,破我好河山,听听听,山东父老,同胞愤怒声。送我代表赴北京,质问大总统!反对卖国二十一条,保护我山东。堂堂中华,炎黄裔胄,主权最神圣。”这思想鲜明、形式活泼的歌曲风靡一时,成了运动的号角。 为了宣传革命道理,教育人民群众,王尽美编写了适合不同阶级的歌谣。当时在工人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工人白劳动,厂主吸血虫;工人无政权,世道太不公;工人站起来,革命打先锋。”王尽美还用《苏武牧羊》的曲谱让工人传唱。他为农民群众编写的歌谣是:“穷汉白劳动,财主寄生虫;贫穷并非命,世道太不公;农民擦亮眼,革命天才明!”他为学生编写的歌谣是:“反帝反封建,'五四'大运动;打烂旧世界,民族才振兴;同学快觉醒,革命学列宁!”他为军阀部队里的士兵编写的歌谣是:“小兵死千万,大官立了功;为何打内战,道理讲不清;枪口要对外,反帝是英雄!”他为店员编写的歌谣是:“店员白劳动,财东吸血虫;人穷并非命,世道太不公;工商联合起,革命无不胜!”这些歌谣思想明确,道理深入浅出,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群众中流传颇广,发挥了有利的宣传作用。
创办报刊撰写文章
王尽美能书善写,能做一手好文章,在少年时代便以善写文章而誉驰全县。30年代,国民党政府编撰的旧县志上对王尽美的刻苦好学和超人智慧有一段专门记载,说他“自幼砥砺学行,四书没读完,就能作议论。” 在他短暂(年仅27岁就病逝)而又光辉的一生中,王尽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创办进步报刊,撰写文章,探索和传播革命思想。1920年11月,王尽美联络邓恩铭、王志坚等人,以“研究学理促进文化”为宗旨,组织了进步学术团体--励新会,并出版《励新》半月刊,由王尽美任编辑主任。1922年7月9日,王尽美又创办了《山东劳动周刊》,他亲自担任主编。1923年之后,他又参与主办了《晨钟报》、《现代青年》、《十日》》等报刊。在这些报刊中,他亲自撰写了许多重要文章和社论。如从1920年10月到1921年1月,他先后在《泺源新刊》和《励新》半月刊上,发表了《乡村教育大半如此》、《山东的师范教育与乡村教育》等三篇论文,对旧教育制度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猛烈地抨击。他的文章论理正确深刻,文笔生动清新,严厉地揭露了黑暗势力的各种罪行及其伪善面目,有力地唤醒了沉睡的人民群众,极大地鼓舞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同反动派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气。 作为一位杰出的革命家,王尽美的才华远非两三个方面就能概括的,诗书琴画、口若悬河等都是他的特长。这些特长如同一颗颗璀琛的明星照亮了他为革命事业而鞠躬尽瘁的前进道路! 毛泽东同志在青岛视察工作时,特意向山东党的负责同志讲起王尽美说:“你们山东有个王尽美,是个好同志。” 1961年8月21日,董必武同志在去武汉途中,深情地怀念起王尽美,在列车上挥笔写了一首《忆王尽美同志》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代志士王尽美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将一份赤字丹心融化在这莽莽齐鲁大地上。用青春和热情点燃共产主义胜利之火。

❹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法学家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学家包括以下几位:

1. 史尚宽

  • 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参与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工作。
  • 涉猎法学领域广泛,包括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和劳动法等。

2. 肖蔚云

  •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参与香港、澳门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对中国宪法和特别行政区法律有深入研究。

3. 张释之

  • 西汉时期的著名法学家,曾任廷尉,是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
  • 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敢于用法律去限制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特权。

4. 商鞅

  • 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学家和政治家,实施了著名的“商鞅变法”。
  • 通过改革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等,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

5. 韩非

  • 战国后期著名的法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 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一整套的法治理论和方法,为后来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著名的法学家,如明朝的朱元璋(明律的主要制定者)、晚清的沈家本、现代的马克昌和高铭瑄等,他们都在中国法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热点内容
司法名优网 发布:2025-10-18 15:40:54 浏览:838
家法比民法 发布:2025-10-18 15:34:08 浏览:826
司法必背 发布:2025-10-18 15:28:30 浏览:226
公司违法的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10-18 15:23:06 浏览:5
思修法治思维 发布:2025-10-18 15:14:45 浏览:250
民事诉讼法自考重点难点 发布:2025-10-18 15:13:46 浏览:828
司法部入职 发布:2025-10-18 15:04:08 浏览:569
法规车最新 发布:2025-10-18 14:58:21 浏览:437
律师马赛 发布:2025-10-18 14:58:07 浏览:871
六五普法规划是什么 发布:2025-10-18 14:17:21 浏览: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