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公司安全与健康法律

公司安全与健康法律

发布时间: 2021-02-08 02:34:33

1. 跟职员健康和安全有关的法律叫什么名字

劳动法,你看看就晓得了

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列出所有适用法律法规内容吗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列出所有适用企业本单位法律法规内容。专
一、职业健康安全属管理体系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 Health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英文简写为“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体系一并被称为“后由来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
1、为企业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2、有助于推动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
3、使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由被动强制行为转变为主动自愿行为,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
4、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
5、对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6、将在社会上树立企业良好的品质和形象。

3. 安全生产法和( )是政府和生产单位都应遵守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基本法律

我国《劳动法》称为劳动者或职工。从业人员进行劳动,其生命安全和健康受法律保护,法律赋予其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同时现代化的大生产中,要实现安全生产,没有从业人员的积极参与是不可能的,从业人员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要素,安全生产规程、安全技术标准等都需要从业人员通过其具体的劳动来实现。因此不仅生产经营单位应承担安全生产保障义务,从业人员也应承担安全生产保障义务。《安全生产法》第6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1.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
(1)知情权 即从业人员有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的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的权利。知情权保障从业人员知晓并掌握有关安全知识和处理办法,从而可以消除许多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避免事故发生或者减少人员伤亡。《安全生产法》第36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职业病防治法》第30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
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职业病防治法》第32条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以上规定赋予了从业人员知情权。
(2)建议权 即从业人员有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的权利。建议权保障从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的基本要素发挥积极的作用,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生产法》第45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3)批评权和检举、控告权 即从业人员有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的权利。生产经营单位不提供法律规定的劳动条件,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等行为,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这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从业人员可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有权批评、检举和控告。《安全生产法》第46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
(4)拒绝权 即从业人员有拒绝违章作业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是对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极大威胁,法律赋予从业人员这项权利使其能够能与生产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抗衡,保护自身利益。《劳动法》第56条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
(5)紧急避险权 即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可以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的权利,可以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紧急避险权体现了法律以人为本的精神。《安全生产法》第47条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6)要求工伤保险待遇和民事赔偿的权利 即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时,除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的权利。参加工伤保险是用人单位承担的法定义务,它保障劳动者在受到工伤伤害时,及时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同时为了防止用人单位在参加工伤保险后,忽视工伤事故的预防及职业病的防治,安全生产法赋予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从业人员在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同时,有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民事赔偿的权利。按照民事法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工伤事故的发生主观上有过错,给从业人员造成物质和精神损失的,生产经营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即从业人员可以获得《安全生产法》和《民法》的双重保护。《安全生产法》第44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第48条规定:“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7)获得各项安全生产保护条件和保护待遇的权利 即从业人员有获得安全生产卫生条件的权利,有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有获得定期健康检查的权利等。上述权利设置的目的是保障从业人员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减少和防止职业危害发生。
(8)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 即从业人员获得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使从业人员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2.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保障的义务
(1)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即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保证,而安全生产管理是维护生产经营单位正常生产秩序的保障,作为本单位职工的从业人员有义务严格遵守,有义务服从。
(2)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即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在作业过程中放弃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或者不正确佩戴、不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是为防护劳动者的人身不受职业有害因素的损伤而配备的用品。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可以避免和减轻职业危害的发生,从业人员应遵守此项法定义务。
(3)接受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即从业人员应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这项义务的履行能够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进而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可靠性。
(4)危险报告义务 即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时,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4. 如何看待员工健康与安全管理

1.员工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应遵循的原则
(1)方针应适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2)方针应遵循国家有关员工健康安全的相关法律和政策。
(3)方针应包括手寺续改进的承诺和目标。
(4)方针应形成明确的文件或资料,并进行切实的实施。
(5)方针应被定期的审核和评价。
员工健康安全管理的总方针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同时还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如行业性质、企业文化等因素。
2.确立员工健康安全管理的方针的步骤
(1)征询最高管理者的意见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在制定总方针之前争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是开展整个工作的必要环节。在高层的支持下,就可以调用各种力量来为整个工作服务,而这种事前的沟通更有利于减少工作过程中来自上层的压力和阻力。
(2)收集有关员工健康安全管理的法律以及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员工健康安全管理的方针受到国家法W去规的约束,其目标首先是要实现这些约束的要求,其次还要适合本企业的状况。相关企业的资料会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有助于更好地制定本企业的方针。
(3)明确本企业的风险性质及其大体规模。企业的风险性质及其规模影响着方针的制定,风险高、企业地域广的企业,例如煤矿企业,他们就必须制定更为严格和全面的健康安全方针,但服务行业就不必制定与矿山企业一样的方针。
这里所说的风险主要指可能给员工健康安全带来伤害或损失的危险,这种风险是针对个体而生存和发展的。
(4)收集员工对健康安全管理的意见,向员工收集他们对于安全健康的意见有助于提高方针制定过程的透明度和参与度。员工意见一方面可以为员工健康安全管理提供各种想法,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制定出来的方针得到最大多数员工的支持,这种支持有助于方针的贯彻落实。
(5)拟订初步的员工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系统化之后形成有框架、有条理的文案对开展工作有巨大的好处。作为开展此项工作的主管人,您可以用一份已经被充分论证的文案与各部门交换意见,这会使所有的工作有据可查。
(6)将初步方针提交高层管理者审核,相同的方针对不同的人来说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在工作的执行过程中,有时候表达更为重要。高层管理者是把握这些方针的掌舵者,似门喜欢和满意的表达方式是使这一方针得以很好贯彻的一个必要的前提。让最高管理者审核初稿的意义就在于此。
(7)审核通过后,拟订完整的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并形成文字,将确定下来的方针形成正式的文件是非常必要的,这既是下一步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将来工作的指导和校正标准,清晰、明确地对方钊进行文字叙述有助于增强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属于职业健康安全法律

劳动法是属于职业健康安全法律的观点‍不够全面。

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劳动法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法律体系。

1802年英国通过了《学徒健康和道德法》,是现代劳动立法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两部法律不冲突,互为补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规定了劳动者权利和用人单位的权利。

劳动者权利:(1)平等就业的权利;(2)选择职业的权利;(3)取得劳动薪酬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享有休息的权利;(6)享有社会保险的福利的权利;(7)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8)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9)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用人单位权利 :(1)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的权利;(2)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劳动定额的权利;(3)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考核的权利;(4)制定劳动安全操作规程的权利;(5)制定合法作息时间的权利(6)制定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标准的权利;(7)其他权利。

6. 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等什么情况下应及时评估

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法律。

7.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网络isolearn
论坛下载

8. 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主要内抄容包括:《安全生产袭法》应用、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应用、安全生产部门规章应用、《矿产资源法》和《煤炭法》应用、《矿山安全法》应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应用、《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职业病防治法》应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工伤保险条例》应用、《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应用。
本书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和与矿山企业密切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内容紧密结合,以工学深度融合、任务驱动、行动导向为工作思路,提炼出矿山企业典型的事故案例,以这些案例的分析作为工作任务和载体,并围绕这些工作任务和载体来介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及其应用,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育特色,强调学与做的统一,注重实务。本书取材新颖,内容丰富全面,能够给读者的学习和工作带来真正有效的帮助。本书既是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骨干课程教材,也是对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等有实用价值的学习用书。

9. 环境法律法规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有哪些

你好: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确实很多,关键是要根据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产生那些环境因素、那些职业健康有害因素来识别与企业适用的即可。

热点内容
劳动法35岁 发布:2025-07-01 20:34:04 浏览:193
工程造价咨询法律法规 发布:2025-07-01 20:32:51 浏览:753
1999年的劳动法 发布:2025-07-01 20:32:47 浏览:582
道德就是人性 发布:2025-07-01 20:32:33 浏览:317
深圳维权律师 发布:2025-07-01 20:31:55 浏览:108
法院申诉报复 发布:2025-07-01 20:22:02 浏览:941
2017社工中级法规真题 发布:2025-07-01 20:05:37 浏览:869
劳动法失业险 发布:2025-07-01 19:47:57 浏览:792
2017劳动法讲解视频 发布:2025-07-01 19:35:37 浏览:24
没还钱打的收到条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7-01 19:31:27 浏览: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