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律师潘某认为

律师潘某认为

发布时间: 2021-12-14 14:13:20

A.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吗

会的,严重者会追究刑事责任。

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 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 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第二款规定,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指违背住宅内成员的意愿或无法律依据,进入公民住宅,或进入公民住宅后经要求退出而拒不退出的行为。 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我国《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这一规定是《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之规定的宪法渊源。

(1)律师潘某认为扩展阅读

案例:

2015年2月18日,罗城县公安局四把派出所接群众电话报警,称四把镇新印村陈家甫村民谢某家中来了两名不速之客,两人询问谢某的女婿石某去向,在得知石某在外地不在岳父谢某家中后,仍强行侵入谢某家中,并扬言如果石某不回来还钱,就一直住在谢某家中,让谢某与家人过年不得安稳。

接到报警后,值班民警小韦等人立即出警,仅10多分钟便赶赴被害人谢某家中,当场将涉嫌非法侵入住宅的覃某、兰某两名违法人员控制,并带回派出所作进一步调查。

经询问及调查得知,当天中午,家住罗城县东门镇桥头社区的男子覃某、兰某,以向谢某的女婿石某追债为由,在明知石某不在谢某家中县谢不同意的情况下,仍强行进行谢某家,以在谢某家中等石某为由,以语言威胁谢某及其家人配合两人追债,使谢某一家人胆战心惊。

而谢某及其家人迫于威胁不敢报警,只好忍气吞声,好酒好菜伺候两人在家中住下,幸亏有知情人士报警,民警及时前来处理,谢某家人的危险境况才得以解脱。

鉴于违法人员覃某、兰某的行为已违反的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0条的规定,有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违法行为,为些,该县公安机关依法对他们处以治安拘留15日的处罚。

B.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有时间限制吗

现实困惑

潘某因病到某医院就诊。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潘某的病情无明显好转,于是医院对潘某采取胃部切除手术。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潘某的病情有所好转,便出院回家调养。半年后,潘某感觉自己肾功能受损,便四处求医,但都无效而返。潘某认为自己肾功能受损是由于胃切除手术造成的,因此要求医院承担医疗事故责任,赔偿其损失。而医院则认为双方应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但此时距离手术时间已过去1年多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有无时间限制,是多久呢?律师点评

虽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未明确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申请时效,但如果医患双方因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结果长时间得不到承认而延误了诉讼时效,显然这种状况是不利于医疗纠纷及时解决的,也违背了民事诉讼时效制度的基本精神。因此,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明确规定患者申请行政处理医疗争议的期限为其知道或者应该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1年。本案中,潘某找到医院解决医疗纠纷时距离他做手术已经过去1年多了,但是潘某是在回家调养半年后才意识到自己肾功能受损是由于胃切除手术所造成的,因此,潘某没有超过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期限,可以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法律依据

《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

患者或其家属提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时效为其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1年。

特别提醒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这主要是因为医疗事故超过这个时间限制的话,不但鉴定起来麻烦,还有可能会鉴定错误。

C. 潘某诉工商银行某某分理处借贷纠纷述评是什么样的结果

唐国华姚杰

案情简介

原告:潘某

被告:中国工商银行余姚市支行某某分理处(以下简称某某分理处)2001年9月19日,某某分理处原主任李某向潘某个人借款人民币100万元并出具如下收条称:今收到潘某现金人民币壹佰万元整,用于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到期日为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由工行某某分理处负责保管并收回,归还潘某。该收条落款处盖有某某分理处的业务公章。后李某死于交通意外,潘某凭收条向某某分理处索要100万元借款未果遂诉至法院

2002年4月,潘某诉某某分理处借贷纠纷一案经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2001)甬民初字第93号民事判决书判决一审胜诉。根据判决,某某分理处应返还潘某个人借款人民币100万元。

2002年9月,该案经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2002)浙法民终字第108号民事判决书以“借款原因显属虚构”,潘某“未能提供某某分理处已实际收到此款(一百万元)的证据”,潘某“诉称缺乏事实根据”,某某分理处原主任李某出具收条的行为不是职务行为,系盗用单位名义行为,与单位无关等理由否定借款事实,撤销一审判决,驳回潘某的诉讼请求。与此同时,杭城某报也出现了较大篇幅的指责潘某谋取不当利益的错误报道,对潘某个人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2002年底,本文作者唐国华、姚杰律师接受潘某委托担任其申请再审的委托代理人。此后,该案历经最高人民法院立案要求复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维持原生效判决,最高人民法院下裁定指令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以及期间多次举行听证等诸多程序。历时四年,最终于2006年1月5日经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撤销原二审判决,维持了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公正判决。2006年上半年,潘某已顺利地从余姚市工商银行取回本应属于自己的百万元巨款。

再审期间,两位代理律师还曾赴余姚当地调查取证,在事隔多年之后仍收集到几份对潘某极为有利的关键新证据,从而为再审改判打下了良好的证据基础,最终有力地保护了潘某个人的合法财产,同时也挽回了错误判决对其个人声誉造成的不良影响。

争议焦点1.虚构的借款原因能否直接否定借款的客观事实;2.收到借款的举证义务应当由出借人还是借款人来承担;3.某某分理处是否应当为其原负责人李某的借款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审理判决

一审判决情况

2002年4月1日,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01)甬民初字第93号民事判决书。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某某分理处原主任李某出具盖有被告业务章的收条是对债务的确认——其作为被告的负责人向原告出具收条的行为,应认定是职务行为,故原告有权要求被告按约归还欠款,原告的诉讼请求可予支持。被告作为领有营业执照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其可以作为本案的诉讼主体。被告辩称“原告起诉的主体不符,分理处没有收到该笔借款,是李某的个人行为”与事实不符,不予采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之规定,判决被告某某分理处归还原告潘某欠款。

二审判决情况

2002年9月11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2002)浙法民终字第108号民事判决书。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潘某据以起诉的主要证据是某某分理处原主任李某于2001年9月19日以分理处名义出具的“收条”,根据“收条”记载的内容及潘某的陈述,当时某某分理处向潘某借款的原因是为了用于银行承兑汇票票面金额的贴现,潘某为此以该汇票(复印件)作为证据提交。从已查证的上述汇票及贴现凭证显示的内容看,受理该汇票贴现的是淄博市商业银行,出具“收条”当日的汇票持有人系齐鲁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而某某分理处并非该汇票的持有人,亦非受理该汇票的贴现银行,因此,可以认定“收条”上所记载的借款原因显属虚构,潘某在2001年12月3日向余姚市支行反映情况的记录及在一审庭审和本院二审调查所作的陈述中,均称李某出具“收条”时,出示了汇票原件,其复印一张,并将该汇票(复印件)作为本案证据提交,用以证明借款发生的原因。同理,根据前述认定的汇票持有人及贴现的事实,潘某关于当时李某持有汇票及某某分理处借款原因的陈述,亦不真实,本院不予采信。

此外,关于潘某诉称其出借给某某分理处100万元现金问题,因出具“借条”的李某已死亡,此节事实除潘某本人陈述外,尚无其他相关证据予以印证,某某分理处对此亦予以否认,潘某也未能提供某某分理处已实际收到此款的证据予以证实,故潘某的诉称缺乏事实依据,本院不予采信。关于当事人就某某分理处原主任李某出具“收条”行为后果所产生的争议,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精神,只有当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员执行法人有关业务活动时,其责任才能由法人承担。所谓执行职务的行为,包括职务权限范围和职务活动本身要求法定代表人或工作人员实施的行为。

根据前述借款原因和某某分理处未实际收到借款的事实,并结合商业银行临柜业务操作的一般惯例分析,显然可以排除李某代表某某分理处向潘某借款的可能性,其出具“收条”的行为当然不能认定为执行职务的行为,对盗用单位名义的行为后果,依法应由盗用人自负,与被盗用单位无涉。综上,上诉人某某分理处提出的上诉理由成立,被上诉人潘某以“收条”为据,请求某某分理处归还100万元之借款的主张,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依法不予支持。

此外,就本案而言,某某分理处在印章管理方面存在疏漏,但鉴于该管理疏漏是否已造成本案被上诉人潘某损失尚未确定,且不属本案审理范围,故某某分理处因管理疏漏应承担的责任,不宜在本案中一并作出处理。

原判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三)项之规定判决撤销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2001)甬民初字第93号民事判决书,驳回潘某的诉讼请求。

再审判决情况

2006年1月5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2004)浙民再字第32号民事判决书。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2001年9月19日以某某分理处名义出具并加盖了某某分理处业务公章的收条载明:今收到潘某现金人民币100万元整用于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到期日为2001年12月20日,由工行某某分理处负责保管并收回,归还潘某。

由于某某分理处未否定该收条上所盖公章的真实性,收条作为证明借款关系存在的直接证据,根据上面载明的文义,可以认定某某分理处已经收到潘某的现金人民币100万元。原二审查明,该收条出具当日本案所涉汇票的持有人系齐鲁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受理该汇票贴现的是淄博市商业银行,某某分理处并非该汇票的持有人,亦非受理该汇票的贴现银行。

据此虽可以确认潘某有关借款当时见过该汇票原件的陈述虚假,但借款原因的虚假并不足以否定收条所证明的借款事实,因此潘某认为“其关于借款原因的举证即使不被采纳,也不成为收条不被采纳”的申请再审理由成立。

某某分理处否认2001年9月19日收条证明的借贷事实,应负举证责任。某某分理处辩称没有该款入账记录并提供了相应的账册,在有账外经营事实的情况下其单方的陈述和账册不足以否定收条所证明的潘某与某某分理处之间的借贷关系。

关于2001年9月20日从潘某存折上支取的69万元,某某分理处认为是潘某自行支取并提供了相应的取款凭证,但该取款凭证上的取款人身份证号33021951022并非潘某的身份证号,经余姚市公安局确认查无此人。因某某分理处在办理客户存折大额现金存款支取业务时,未核对取款人的身份证,以致该笔款项的取款人无法确认,故某某分理处主张该69万元存款系潘某支取缺乏证据佐证,本院不予支持。

李某作为某某分理处的负责人,对外可以代表某某分理处。某某分理处认为其负责人李某加盖公章出具收条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而非职务行为,不能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该单位的名义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将取得的财物部分或全部占为已有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外,该单位对行为人因签订、履行该经济合同造成的后果,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即使李某凭其特殊的个人身份以单位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并将取得财物占为己有,某某分理处仍应依法对李某签订、履行该经济合同造成的后果承担民事责任。原二审认定李某盗用单位名义,行为后果由其自负,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应予纠正。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六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判决撤销本院(2002)浙法民终字第108号民事判决书,维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2001)甬民初字第93号民事判决书。

D. 发布该视频的潘某到底应当承担何种责任

对于发布该视频的潘某,律师认为,有两方面的责任他必须承担,一方面是民事责任,一方面是刑事责任。

首先,在民事责任方面,他侵犯了康某和这名女学生的隐私权,他的私自发布行为造成了视频的大量转发,严重损坏了这名老师和这名女学生的声誉,因此他应该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另一方面是刑事责任。一方面他的行为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这不视频承载了高中老师康某和这名女学生的相关隐私信息,潘某未经当事人同意便发布到网络上,侵害了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再者,他发布的视频如果具有淫秽性质的,也有可能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问法网律师认为当地司法部门一定会对该案作出客观公正的处理。同时也提醒广大的网友,在遇见问题时一定要理性解决,不理智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4)律师潘某认为扩展阅读:

男友为报复曝光视频已投案

近日网友曝出的一段视频把镇江某高中的老师康某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据消息人士称,该段视频内容显示的是该高中老师康某一名年轻女生的不雅视频,该名女生比康某小20多岁,曾经是这名老师的学生。

据称,这段视频是这名女生的男朋友潘某爆出来的。8月10日凌晨,发布该视频的潘某已到润州公安局金山派出所自动投案。

据潘某交代称他无意之间发现了女性朋友手机中与他女友有关的不雅视频,出于愤怒进而将这段视频发到了他所在的通信群组之中。

当地教育部门也对此事作出回应,他们认为该起事件不涉及师德师风问题,这名女生虽然曾经是这位男老师的学生,但是其已经毕业,与这位男老师的师生关系已经终结,因此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认为不存在师风师德问题。

E. 出差途中实习女律师遭到指导律师的强奸,这是早就打算好的吗

实习女律师在出差期间,找到指导律师的强奸,看到这个新闻以后,我感觉到非常的震惊。而且这个新闻发布以后,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事情发展以后,两者各执一词,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到底真相是什么样的呢,现在还没有被揭露出来。这个问题想要水落石出,还需要等到一些线索的进一步揭露。在线索最终被揭露出来之前,我们只能进行假设和猜测。没有办法确定最后的结论。

实习女律师称遭到指导律师强奸

这名实习女律师是和指导律师一同外出出差。在出差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饭局,在饭局上证明实习女律师喝多了。最后喝到不省人事。

等到他再醒来时,发现自己身上的衣服都没有了,裸露着身体。想到这里证明实习女律师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被侵犯了。所以他最终选择了报警,想要通过报警来给自己一个说法。

综上所述

我觉得一些大学刚毕业的女生,在步入社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份好的职业,然后要跟正确的人,如果是跟一个社会的渣子混在一起,早晚会被他所害。除了影响自己以后职业的发展以外,还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及自己未来的自信心。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个人之见,希望我的分析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F. 护理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

现实问题

苏某和潘某因一些琐事发生肢体冲突,在厮打过程中,苏某将潘某打伤住院。在住院期间,虽然潘某伤势不重,生活能够自理,但为了省事和舒服,潘某请了两名护工进行护理。出院后,潘某要求苏某支付两名护工的费用,但苏某认为潘某生活能够自理,不需要请护工进行护理。两人就护理费是否需要支付的问题产生了纠纷,那么,法律对于护理费的确定标准是如何规定的呢?

律师解答

护理费是指受害人因遭受相当程度的人身损害,其行动能力和自理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为了帮助其进行正常的生活,在医疗诊治和休养康复期间,根据医院的意见或司法鉴定,委派专人对其进行护理,照料其生活而因此所需支出的费用。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数原则上只能有一个,如果需要多人进行照顾,医院或者鉴定机构应当明确指出需要多人照顾,对于擅自增加的护理人员,由此扩大的费用,法院不会予以支持。

法条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十一条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G.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吗

现实问题

苏某和潘某是邻居,一次因为琐事发生口角,后潘某准备回家,但苏某仍旧不依不饶,还跟着潘某闯进了潘某家里,潘某让苏某出去,苏某不同意,非要潘某给个说法。于是潘某报警,公安机关对苏某作出了五日拘留和二百元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但苏某认为自己进入潘某家是因为吵架,不应受到处罚。那么,法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呢?

律师解答

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在这则案例中,苏某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公安机关依据具体情况,给予五日拘留和二百元罚款的处罚是合法的。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1)组织、胁迫、诱骗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或者残疾人进行恐怖、残忍表演的;

(2)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强迫他人劳动的;

(3)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

热点内容
供电所安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09 22:21:50 浏览:484
律师标准收费 发布:2025-05-09 22:06:20 浏览:284
冒名注册邮箱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9 21:56:36 浏览:297
民法中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发布:2025-05-09 21:48:12 浏览:51
论述经济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发布:2025-05-09 21:48:06 浏览:375
商铺合同法违约赔偿 发布:2025-05-09 21:43:54 浏览:103
办公楼物业管理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09 21:23:53 浏览:888
劳动法固定一周不能工作超出多长时间 发布:2025-05-09 21:18:47 浏览:424
监利司法局长 发布:2025-05-09 21:07:34 浏览:1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34 发布:2025-05-09 20:56:56 浏览: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