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事务所管理
Ⅰ 律师事务所属于什么部门管理
律师事务所归区县级的司法行政部门管理,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司法局(厅、部),一般律师违法违规可以向执业地的律师协会或者司法局投诉。律师协会和司法局调查属实的可以作出相应处罚。但是军队律师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第五十二条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改正;
对当事人的投诉,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认为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向上级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处罚建议。
(1)律师事务所管理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同时指出:
第五十条律师事务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视其情节给予警告、停业整顿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处罚,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情节特别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
(一)违反规定接受委托、收取费用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办理变更名称、负责人、章程、合伙协议、住所、合伙人等重大事项的;
(三)从事法律服务以外的经营活动的;
(四)以诋毁其他律师事务所、律师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的;
(五)违反规定接受有利益冲突的案件的;
(六)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
(七)向司法行政部门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
(八)对本所律师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Ⅱ 律师事务所归什么部门管理
1、律师事务所归区县级的司法行政部门管理;
2、法律依据:
1)《律师法》(2012修正专)第四条司法属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
2)《律师法》(2012修正) 第五十二条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改正;对当事人的投诉,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认为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向上级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处罚建议。
Ⅲ 律师事务所最高管理是什么职务
律师事务所包含职位:合伙人、执业律师、实习律师、律师助理、行政人员。其中律师事务所中的律师是没有等级之的分别,正常来说主任就已经是一个律所最高的职务了。
律师助理是指法律专业毕业,未取得律师资格或法律职业资格专职在律师事务所从事辅助工作的人员。
实习律师是指取得律师资格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者,没有律师执业经历,领取实习律师证后,在律师事务所实习的人员。
执业律师,是指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并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合法律师。
律师合伙人,律师事务所的一种合作模式,几个律师一起开办律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主任,也就是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对律师事务所的业务活动和内部事务进行管理,对外代表律师事务所,依法承担对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的管理责任
(3)律师事务所管理扩展阅读:
我国法律关于律师事务所的规定:
《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
第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负责人人选,应当在申请设立许可时一并报审核机关核准。
合伙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应当从本所合伙人中经全体合伙人选举产生;国家出资设立的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由本所律师推选,经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同意。
个人律师事务所设立人是该所的负责人。
第五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负责对律师事务所的业务活动和内部事务进行管理,对外代表律师事务所,依法承担对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的管理责任。
合伙人会议或者律师会议为合伙律师事务所或者国家出资设立的律师事务所的决策机构;个人律师事务所的重大决策应当充分听取聘用律师的意见。
律师事务所根据本所章程可以设立相关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协助本所负责人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参考资料:网络——《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
Ⅳ 律师事务所行政管理主要做什么工作啊
第一条、为实现本所日常行政管理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所行政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主持本所日常工作并负责本所行政管理事务。
第三条、在实行主任负责制的前提下,本所行政管理推行岗位分工负责制。主任负责全面行政管理事务,副主任、部门负责人协助主任管理某类或某项行政事务。各项行政管理均分解落实到人并建立岗位责任制。
第四条、本所行政管理包括接待、值班、收案、财务、公文、印章、档案、考勤、人事、会议、后勤、安全等行政管理事项。
第五条、本所每月召开数次所务会议,研究解决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所务会议参加者为:合作律师会议全体成员、相关问题涉及部门的负责人。会议由主任召集、主持,会议决定经与会者多数同意通过。特别重大的事项须经三分之二的与会者通过。
第六条、本所每周二、五下午为学习日。周二下午为业务学习日,学习新颁行的法律、法规、文件,讨论疑难案件;周五下午为政治学习日,学习时事政治及有关文件。
第七条、本所实行轮流值班制度,每日安排专职律师一至二人负责日常接待、收案、解答法律咨询等事务。值班人员应对办事项进行处理并登记。
第八条、收案、收费均由本所统一办理,禁止个人私自收案、收费,具体办法见本所“收、结案管理制度”和“收费管理制度”。
第九条、本所重视并加强财务管理,详细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
第十条、对印章、介绍信严格管理。
(4)律师事务所管理扩展阅读:
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
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是否应该有计划性。这是一个显而易见又争议颇大的话题。律师事务所发展的阶段性不同以及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大小的差异,会导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截然不同。
就一般初创型律师事务所而言(大规模合并除外),由于规模较小,计划的实施地位较低,因为计划的实施让位于业务的拓展。
当律师事务所发展到一定阶段,计划性的重要性开始显现,而律师的发展一般在这个阶段呈现两条道路,一条道路是律师之间是松散的关系,只要有起码的制度即可,无需太多计划性。一条道路是律师之间开始紧密联系,律师事务所发展开始具有强烈的计划性。
对于中小型律师事务所,除非致力于做一个精品所,在现实中,计划性在这类事务所管理中也不占据主要地位。但是对于中大型律师事务所以及精品所而言,计划性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这类所而言,律所管理会被划分为文化理念、合规(风控)管理、品牌宣传、客户管理、业务研讨、社会公益、雇员关系、行政管理等等,而这些都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计划性。
计划的实施靠人,而律师事务所绝大多数都是法律专业型人才,如何在专业性工作与管理性工作中进行平衡是目前律师事务所面临的挑战。专业性工作需要专业性的人才,需要时间,而时间是专业性人才最宝贵的财富。
但是从根本上,如何让律师业务可以传承,让律师事务所管理产生财富,使管理工作变成财富的放大器而不是财富的消耗品,这才是律师事务所长远发展面临的课题。或许,就现在的时点而言,计划管理的迫切性,在律师团队管理中更加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