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范围的扩大
『壹』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什么体系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这是十八大四中全会上提出的
『贰』 完善法律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什么体系
先来看定义: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1、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2、许多情况下,制度也是某一领域的制度体系,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等。法律(Law)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甚至可以使一个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地迅速作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从定义可以看出,制度的范围最广,法律也是一种制度,是一种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制度。而机制是一个系统,作用于某一个事物或领域,在一个机制中,可能包括很多制度,包括法律,机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系统性。好了,问题简单了,完善法律和健全制度,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法律要求更严谨。完善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对机制作用的对象进行深入研究,通盘考虑,结合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部的关系,才能对机制有一个较好的完善。
『叁』 法律援助受理范围有哪些
按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规定,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版代理人的,可权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肆』 在哪里可以找到网上提供的免费法律咨询
在网上法律咨询:各省法律援助中心基本都有单独网页,区(县)多是挂靠在区(县)政府网上的。若需法律援助,按地域关系、在所在地(管辖地)法律援助中心直接咨询并申请。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一、中国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征:
1、法律援助是国家的责任、政府的行为,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它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公民应尽的义务。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为,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受援对象为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或者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对象。
4、法律援助机构对受援对象减免法律服务费,法院对受援对象减、免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
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诉讼法律服务,也包括非诉讼法律服务。主要采取以下形式: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诉讼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公证证明。
二、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
(一)公民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
(二)申请事项属于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范围。
(三)符合法律援助案件申请与受理的规定。
三、法律援助范围:
(一)公民对下列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给予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未成年人请求损害赔偿且其监护人经济困难的;
7、老年人主张侵权赔偿的;
8、农民因土地、林地流转中权益受到损害请求赔偿的;
9、请求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
10、请求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
11、法律法规规定应予法律援助的其它事项。
(二)刑事诉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1、犯罪嫌疑人在被侦察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2、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3、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并无需对受援人进行经济状况审查:
1、公诉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未成年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人,或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的;
2、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而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3、残疾人主张侵权赔偿的;
4、农民因假冒伪劣生产资料(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假饲料)损害请求赔偿的
5、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农民工请求给予工伤待遇的;
7、法律法规规定不审查经济状况的其他情形。
四、法律援助的申请地:
1、请求国家赔偿的,向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请求给付抚恤金、救济金的,向提供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给付抚恤金、救济金的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3、请求给予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向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4、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向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5、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而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向被请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6、残疾人、未成年人请求侵权赔偿的,向赔偿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五、申请法律援助应提交的材料:
1、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他人申请的,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2、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
3、与所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相关的证明及证据材料。
六、经济困难审查方式:
(一)为简化程序,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视为经济困难,申请时审核证件原件并提交复印件:
1、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以政府发放的低保证明为准;
2、农村“五保”对象。以政府发放的五保户证为准;
3、农村贫困户成员。以扶贫办发放的农村贫困户证为准;
4、依靠抚恤金生活的人员。以相关单位发放抚恤金的证明为准;
5、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供养的人员。以社会福利机构出具的证明为准;
6、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的人员。以当地政府出具的相关证明为准;
7、因经济困难无力维护自身利益的劳动教养和监所服刑人员。以劳动教养和服刑人员机构提供的证明为准;
8、由有权机关颁发,确能直接证明申请人经济困难的其他有效证件(不包括临时性证明)。
(二)申请以下法律援助事项,可凭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认定申请人经济困难,申请时提交经济困难证明原件:
1、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2、未成年人请求损害赔偿且其监护人经济困难的;
3、老年人主张侵权赔偿的;
4、农民因土地、林地流转中权益受到损害请求赔偿的;
5、农村居民请求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
6、请求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7、请求给予抚恤金、救济金的。
七、受援人享有以下权利:
1、了解为其提供法律援助的进展情况;
2、要求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及有关部门对其提供的个人信息保密;
3、对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法律援助人员,可以要求法律援助机构更换。
八、受援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及时提供有关证据材料,如实陈述案件事实及相关情况;
2、配合法律援助人员调查案件事实;
3、当经济状况或案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告知法律援助人员或法律援助机构。
说明:具体要求以管辖地的法律援助中心公示的为准,与本文内容大同小异。
附:网上查找(属地)法律援助中心的方法: